嚴家橋村

江蘇省無錫市錫山區羊尖鎮轄村

嚴家橋村地處錫、澄、虞交界處,是上世紀二三十年代無錫著名的米碼頭、布碼頭、書碼頭和醫藥碼頭,是錫劇的發源地、無錫望族唐氏發跡之地,有享譽江南地區的唐倉廳;也是明代著名文學家唐順之後裔居住地。古鎮距今已有700多年歷史,記錄著江南水鄉文化發展的點點滴滴。2009年,嚴家橋古鎮被江蘇省政府批准為第4批省級歷史文化名村。

2020年4月,入選首批江蘇省傳統村落名單。

基本情況


嚴家橋村位於江蘇省無錫市錫山區羊尖鎮北部,永興河貫穿全村,形成江南水鄉傳統的水陸并行、河街相鄰的江南傳統民宅格局。

保護開發


近年來,無錫錫山區羊尖鎮政府堅持保護與開發並舉,力在擦亮嚴家橋古鎮“文化名片”,努力打響“唐氏故里、錫劇之源、田園水鄉”的特色品牌。為此,該鎮與東南大學合作,於前年編製完成了古鎮保護開發方案。據了解,目前,羊尖鎮政府已累計投入500多萬元,用於古鎮的修復整治工作,永興河二期駁岸、景溪亭、百米長廊、唐氏民族工商業陳列館、錫劇紀念館等項目相繼建成。

文化


非物質文化遺產

錫劇發源地
錫劇
錫劇
嚴家橋一直被認為是"華東三大劇種"之一--錫劇的發源地。據介紹,嚴家橋至今保留著錫劇史上的幾個"第一"。錫劇初名灘簧,由吳歌小調演變成為灘簧,最早就發源於嚴家橋一帶農村。錫劇由民間自娛自樂形式逐漸轉化為商業性演出,也是從嚴家橋發端。與此同時,嚴家橋還出了錫劇史上的3位名人:錫劇史上第一個劇作家--嚴廷初就是嚴家橋的落第秀才;出生在嚴家橋巷門頭舍上的袁仁儀,被稱作"錫劇進上海第一人";錫劇史上最早的灘簧女藝人青寶姑娘也是嚴家橋人。有了這麼多錫劇史上的"第一",嚴家橋"錫劇第一村"的歷史及其人文資源算得相當豐厚了。據介紹,目前嚴家橋正準備建造一個約500平方米的錫劇博物館,介紹嚴家橋的戲劇歷史,並設置一個小型戲台,讓錫劇在嚴家橋流傳下去,將錫劇打造成嚴家橋的一張"人文名片"。
唐氏發祥地
建於1870年前後的唐氏倉廳舊址
建於1870年前後的唐氏倉廳舊址
唐家的“春源布莊”
唐家的“春源布莊”
如果說錫劇發展是嚴家橋古村的"音樂背景",那麼唐氏家族則是嚴家橋的"經濟縮影"。作為我國近代民族工商業先驅者、無錫民族工商業四大家族之一的唐氏家族先祖發祥的風水寶地,嚴家橋至今保留著唐氏家族的"舊影",像唐氏倉廳、唐家碼頭舊址;唐氏建造的永興橋、梓良橋舊址;唐家當年創辦的春源布莊遺址、翼農蠶種製造場舊址和利家磚瓦廠等歷史遺存。眼下已照舊格局恢復了百米長廊和唐家的兩大碼頭,唐氏"同濟典當"也剛剛完成落架修復。因此,唐氏家族稱為上嚴家橋揚名海外的又一張"名片",以唐英年為首的唐氏家族成員至今仍惦念著家鄉的發展。

代表人物


香港“財爺”唐英年無錫尋根
香港“財爺”唐英年無錫尋根
人才輩出的嚴家橋還將亮出最後一張名片--打造一個名人紀念館。據稱,上世紀七八十年代,嚴家橋在無錫就被譽為"教授村",眼下市鎮人口僅2000多人的嚴家橋擁有高知高職人才200多人(還不包括唐氏家族分佈在海內外的眾多人員),平均每10人中就有一個教授級知識分子。對此,嚴家橋將整合該村的名人資源,通過紀念館形式充分展示這個歷史文化名村的人文底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