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找到34條詞條名為仁和村的結果 展開
- 福建省龍岩市新羅區適中鎮下轄村
- 安徽阜陽市潁上縣西三十里鋪鎮轄村
- 雲南省昭通鎮雄縣坡頭鄉仁和行政村
- 安徽省阜陽市臨泉縣韋寨鎮仁和村
- 雲南玉溪新平縣漠沙鎮下轄村
- 雲南省昭通市巧家縣金塘鄉下轄村
- 雲南麗江永勝縣仁和鎮下轄村
- 雲南保山市施甸縣人和鎮下轄村
- 山西省稷山縣翟店鎮下轄村
- 湖南省郴州市洋市鎮下轄村
- 雲南鹽津縣鹽井鎮下轄村
- 福建漳州龍海市紫泥鎮下轄村
- 雲南麗江玉龍縣石古鎮下轄村
- 雲南文山州馬關縣仁和鎮下轄村
- 雲南省昭通昭陽區樂居鄉下轄村
- 安徽鳳台縣城關鎮下轄村
- 四川省瀘縣得勝鎮下轄村
- 雲南省尋甸治縣柯渡鎮下轄村
- 雲南臨滄鎮康縣鳳尾鎮下轄村
- 雲南麗江玉龍縣龍蟠鄉下轄村
- 雲南玉溪市江川縣大街鎮下轄村
- 江蘇省鹽城市樓王鎮仁和村
- 四川成都崇州市三江鎮仁和村
- 湖南省張家界市慈利縣零陽鎮下轄村
- 山東省臨清市大辛庄辦事處下轄村
- 貴州遵義仁懷市九倉鎮仁和村
- 雲南麗江玉龍縣石鼓鎮下轄村
- 江蘇省宿遷市宿豫區關廟鎮下轄村
- 雲南大理州賓川縣金牛鎮下轄村
- 雲南楚雄州姚安縣棟川鎮下轄村
- 山西省聞喜縣侯村鄉下轄村
- 重慶市梁平縣金帶鎮仁和村
- 安徽省六安市舒城縣城關鎮仁和村
- 安徽省定遠縣藕塘鎮下轄村
仁和村
雲南省昭通鎮雄縣坡頭鄉仁和行政村
仁和行政村,屬於山區。距離村委會0.00公里,距離鎮25.00公里,國土面積9.83平方公里,海拔1460.00米,年平均氣溫11.80℃,年降水量1290.00毫米,適宜種植烤煙。玉米等農作物。有耕地3678.00畝,其中人均耕地0.67畝;有林地1192.90畝。全村轄25個村民小組,有農戶1355戶,有鄉村人口5500人,其中農業人口5408人,勞動力2310人,其中從事第一產業人數1640人。2013年全村經濟總收入670.00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636.00元。農民收入主要以種植業為主。
該村截止2013年底,全村有647戶通自來水,有708戶飲用井水,有1354戶通電,有0戶通有線電視,擁有電視機農戶660戶,安裝固定電話或擁有行動電話的農戶數359戶,其中擁有行動電話農戶數244戶。該進村道路為屬於彈石路面;距離最近的車站(碼頭)1.00公里,距離最近的集貿市場0.00公里。全村有效灌溉面積為0.00畝,其中有高穩產農田地面積0.00畝,人均高穩產農田地面積0.00畝。該村到2013年底,有1031戶居住磚木結構住房;有48戶居住於土木結構住房。
全村有耕地總面積3678.00畝(其中:田0.00畝,地3678.00畝),人均耕地0.67畝,主要種植烤煙。玉米等作物;擁有林地1192.90畝,其中經濟林果地0.00畝,人均經濟林果地0.00畝,主要種植等經濟林果;其他面積1650.00畝。
該村2013年農村經濟總收入670.00萬元,其中:種植業收入298.00萬元,畜牧業收入180.00萬元(其中,年內出欄肉豬787頭,肉牛21頭,肉羊0頭);林業收入0.00萬元,第二、三產業收入192.00萬元,工資性收入180.00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636.00元,農民收入以種植業等為主。全村外出務工收入131.00萬元,其中,常年外出務工人數130人,在省內務工62人,到省外務工68人。
該村的主要產業為種植業,主要銷售往。2013年 主產業全村銷售總收入0.00萬元,該村目前正在發展特色產業,計劃大力發展種植業產業。
該村現有農戶1355戶,共鄉村人口5500人,其中男性2848人,女性2652人。其中農業人口5408人,勞動力2310人。到2013年底,全村參加農村社會養老保險11;參加農村合作醫療4212人, 村民的醫療主要依靠村衛生所,距離村委會衛生所1.00公里,距離鎮衛生院25.00公里。人畜混居的農戶3戶。
該村到2013年底,該村已簽定農業承包合同746份,農村土地承包面積3678.00畝,其中土地流轉面積0.00畝。是建立了農村公益事業建設“一事一議”制度,其中,一事一議籌資額 0.00 元(人均 元),一事一議籌勞0個(勞均0個)。年末集體總收入0.00萬元,有固定資產26.00萬元,年末集體有收益0.00萬元,農村財務管理實行自行管理,定期開展村務公開,是成立了民主理財小組,主要以粘貼公告、黑板報、會議等方式公開。
該村小學生就讀到仁和中學。該村距離小學校0.00公里,距離中學1.00公里。目前該村義務教育在校學生中,小學生640人,中學生220人。
該村目前存在的主要困難和問題是:存在主要問題和困難:1.沙壩.廟坪.街上三自然村人畜飲水困難.2.沙壩.響水現行電價高,泥石流影響威脅110戶400多人生命安全.3.海子坪水庫後續工程無資金支持.4.村衛生所辦公條件差.。該村今後的發展思路和重點是:發展思路及發展產業:1.大力培植綠色產業,爭取能退耕還林.2.重點恢復草原植被,發展山羊黃牛為主的養殖業.3.希望政府在我村發展菜藍子工程相關扶持資金落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