候風藤

候風藤

候風藤(Alangium faberi Oliv.)屬八角楓科,本科僅有八角楓1屬20餘種,主產南亞、日本、中國及澳大利亞,少數產非洲;我國約有13種7變種,主要分佈在長江以南各省區。分佈於湖北、四川、湖南、貴州、廣東、廣西等省區。

正文


種中文名:候風藤
種拉丁名:Alangium faberi Oliv.
種別名:小花八角楓
地理分佈:分佈於湖北、四川、湖南、貴州、廣東、廣西等省區。
毒 性:根有毒。
科中文名:八角楓科
科拉丁名:Alangiaceae

概述


本科僅有八角楓1屬20餘種,主產南亞、日本、中國及澳大利亞,少數產非洲;我國約有13種7變種,主要分佈在長江以南各省區。本科主要有毒植物有八角楓和瓜木。八角楓是我國分佈最廣泛的一種。其毒性早在《本草綱目拾遺》中就有記載,藥用時使用不當常發生中毒以至死亡。瓜木也具有相似毒性。人中毒主要表現四肢不能活動,頭不能抬舉等肌肉鬆弛癥狀,嚴重時因呼吸抑制而死亡。此外,割舌羅及小花八角楓等也有毒。這些植物多具有一定的藥用價值,民間歷來用八角楓根治風濕痛,用葉治刀傷出血等症,並可用作麻醉輔助葯。割舌羅在海南島作為催吐劑,印度用於治療麻瘋、梅毒及其他皮膚病和作驅蟲、催吐葯。主要有毒成分是生物鹼,迄今已從割舌羅中分出了幾十種異喹啉類苯駢喹諾里西定型生物鹼,最近又得到兩種液體生物鹼——喜樹次鹼(venoterpine)和dl—毒藜鹼(dl-anabasine)。後者是八角楓和瓜木等植物的主要有毒成分。
形態特徵灌木或小喬木,高4-8m,稀高達10m。樹皮灰褐色或黑褐色,嫩枝被淡黃色星狀毛,后變為無毛。葉互生;葉柄長5-10mm,疏被星狀短柔毛;葉片橢圓形或長圓狀橢圓形至卵狀橢圓形,長4-10cm,寬1.5-6cm,先端急尖或漸尖,基部楔形或寬楔形,全緣或上半部具疏齒,上面除葉脈疏被星狀毛外,其餘無毛而略粗糙,下面僅主脈和側脈匯合處有白色髯毛;側脈5-7對。花單生葉腋或2-5朵成總狀花序,長5-8cm;花梗纖細,無毛,長2-3cm;小苞片線形或線狀披針形,無毛,易落;花萼杯狀,有5短齒;花白色,花冠5裂,裂片卵形、倒卵形或橢圓形,兩面均被星狀毛;雄蕊10,花絲等長,上部分離,下部聯合成筒,下部被白色長柔毛。果實近球形至卵形,直徑8-10mm,先端具小尖頭,外面密被及色星狀絨毛。種子褐色,表面具深皺紋。花期4-7月,果期7-11月。
藥用價值
【性味】辛;苦;性溫;小毒【功能主治】祛風除濕;舒筋通絡。主風濕痹痛;癱瘓【用法用量】內服:煎湯,3~10g。【摘錄】《中華本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