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牛經

明代周履靖所著古籍

凡春在歲前,則人在牛後。若春在歲后,則人在牛前。春與歲齊,則人牛並立。

年代作者


《土牛經》明代周履靖輯著。據傳最初為宋仁宗頒布《土牛經》。
《土牛經》的來歷
在我國吳越等地過年有一項習俗——鞭春牛立春日春節開年,造土牛以勸農耕,州縣及農民鞭打土牛,象徵春耕開始,以示豐兆,策勵農耕。鞭春牛又稱鞭土牛,起源較早。《周禮·月令》:“出土牛以送寒氣。”後來一直保留下來,但改在春天,盛於唐、宋兩代,成為民俗語文化的重要內容。

內容簡介


《土牛經》實際內容分四個部分,通過牛的顏色、趕牛人的衣服、趕牛人在牛的前後左右位置、牛的韁索質地顏色,來順應天干地支陰陽五行,以達到吉祥。順應天意以得到豐收祥瑞。

書摘


釋策牛人前後第三
(即:第三章 趕牛人與牛的位置)
凡春在歲前,則人在牛後。若春在歲后,則人在牛前。春與歲齊,則人牛並立。
陽歲人居左,陰歲人居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