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子虯

四川老武術家

趙子虯(1897年6月~1996年12月30日),四川老武術家,字正清,男,漢族,四川廣安東嶽鄉人,全國武術協會委員,四川省和重慶市武術協會副主席,中國十大武術名師之一。擅長峨眉派武術。從六、七歲起就跟民間武術能手學習武藝,身靈步捷,功底紮實。三十年代,趙老在華中大學出任體育教師時,三次擊敗前來挑戰的洋拳師,大震國威和民氣。解放后,在全國武術比賽中,趙老的峨眉派拳術和斷門槍、青萍劍等先後獲得過一等獎。

人物經歷


運動生涯

趙子虯的家鄉在廣安協興鎮牌坊村。趙子虯自小就跟著婆婆學功夫,后又拜陳曉東為師。“學武之人都容易受傷,因而都知道一些跌打損傷的治療方法,父親在師傅那裡也學到一手。18歲那年,父親跑出老家到了重慶,開始以賣葯為生。”
在重慶生活時,趙子虯繼續拜訪名師,博採眾長。民國初期的江湖要靠拳頭打拚,趙子虯也不例外地常和別人“搶手”,漸漸地他的名頭越來越亮。
1928年6月,在原西北軍統領張之江的倡導下,南京成立了中央國術館,張之江擔任館長,它是民國時期主管國術的中央行政機構之一。為了消除門戶之見,中央國術館取消了原來實行的武當、少林兩門制,改設教務處,下設教授班和練習班。國術館教學強調泛學博通,要求學生廣學各門派拳種之精華。為壯大國術館實力,張之江遍請各方名師來執教,研究整理武術文化遺產,開展教學、訓練工作。
同年10月,中央國術館主要舉辦第一屆國術國考的消息,通過朋友傳到趙子虯耳里,他決定到南京試試身手。來自全國的高手大約幾百人,經過預試淘汰還有一百多人,趙子虯順利進了正試。正試分為散手、摔跤、長短兵、對劈刺等項目,採取單敗淘汰制,趙子虯還是一路過關斬將並拿到了任教聘書。任教一段時間后,張之江非常器重他,又聘趙子虯為家庭教師教他峨嵋武功。
趙子虯老先生
趙子虯老先生
趙子虯一家最後落戶在重慶江北縣(現渝北區),這與他到中央國術館后的一段經歷有關。“父親說過他曾是馮玉祥將軍的保鏢,但在哪一年我記不清楚他講的時間了,好像就是張之江介紹的。家裡過去有一張父親做保鏢穿軍裝拍的相片,文革時期就是這張相片讓父親打成了‘反革命’。”在當保鏢的時候曾出現過一次險情,幸好父親反應快捷。“父親說,有一天剛把馮將軍接到車裡正要離開,突然從馬路對面衝過一個戴禮帽的人要強行拉開車門,當時我站在前車門外一看情況不對,甩起一腳把他踢飛了,我們也趕快發動車走了。後來有人講,那個人是來刺殺馮將軍的。”
跟隨馮玉祥一些日子后,趙子虯辭了保鏢的職務,輾轉到了華中大學任體育教師。“在大學父親主要還是講授武術。”但就是因為這裡發生事情他才重新回到重慶。趙幼生說,“學校外面的大街上,有一個大塊頭洋人經常對中國老百姓拳打腳踢,還用語言侮辱他們。也不知道洋人從哪裡打聽到有個武林高手在大學教課,幾次到學校找我父親挑釁。一天洋人在上課的時候又來了,父親忍無可忍當著同學們的面,沒有給洋人一點還手餘地,接連3次把他打趴下。”那個年代,官府也怕洋人。沒多久,警察就到了學校要抓趙子虯,理由是他像共產黨。為躲避抓捕,趙子虯只得逆江上行。
回重慶後為了找個棲身之地,頗有文學底子的趙子虯到當時江北縣洛磧鎮一個女子中學教國文。解放后因為趙子虯有一套行醫本事就到了醫院工作。“父親退休時我到醫院頂替的他,我當知青時行了5年醫,這些醫術還是父親傳授的。”
趙子虯在解放后參加了許多全國比賽,他的峨嵋派拳術、斷門槍和青萍劍等先後獲得過一等獎。

個人作品


退休后利用大量時間,才從事挖掘和整理祖國寶貴的武術遺產工作,與陳尚潔合作撰寫出38萬字的《四川武術史(初稿)》,還寫出《中國武術管窺錄》、《峨嵋化門南拳——三十六閉手》、《從明唐順之〈峨嵋道人拳歌〉看峨嵋拳宗風格》、《峨嵋武術縱橫談》、《氣功流源瑣談》、《氣功探源》等80餘萬字的專著等文章,主持整理了四川南拳套路。

主要成就


1982年參加全國武術工作會議,受到中央領導同志的接見,1995年被國家體委命名為全國十大武術名師之一。

擅長拳法

趙子虯
趙子虯
趙子虯介紹,四川南拳是峨眉派拳術的一個重要拳種,峨眉派有僧、岳、趙、杜、洪、化、字、會等八門之分,四川南拳屬於“化”門,所謂“化”,即多用手腕,“制敵化勁,引進落空”,主要手法與“巴、探、掛、拿”等,其要點是掌不離腮,肘不離懷,發拳時每一手撓頭鉤掛,講究手腳輕快。
四川南拳又稱三十六閉手,也叫天手三十六。整個套路有三十六式,每一式不是一個動作,而是一組手法,具有遠踢近收、遠手近肘的特點和“打、拿、跌”三法具備的獨特風格。初學時先練十二手纏絲,鍛煉功架和勁力,待功夫純熟后,才學三十六閉手,有詩為證:
“步下基礎,虛實兩投,活潑穩健,隨波逐流;
手法步法,隨曲隨直,曲則無妨,直則受敵;
腿法宜矮,步法宜圈,拳法宜鑽,掌法宜翻;
入門之要,首重地盤,精神集中,氣沉丹田。”
趙子虯的這套四川南拳是廣安悅來場馬家所傳,並有所發展,他表演起來,“心如寒潭止水,氣似貫日長虹,勢如出山餓虎,疾如奔江渴龍”,不僅稱譽國內,而且受到國外武術團體的好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