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岩山
瑞岩山
瑞岩山位於福建省福清市海口鎮北,離縣城約10公里。古稱“瑞岩丹洞。”分前後二岩,前岩為宋宣和年間因樂居士所辟;后岩是明嘉靖年間戚繼光發動軍士開發的。
瑞岩山,分前岩、后岩兩部分。
前岩始辟於北宋年間。宋宣和四年(1122年)因樂居士在山南開闢景物,並創建了瑞岩寺,佛殿梵宮依山而築。元至正元年(1341年),有人於瑞岩寺西垣外,利用一方天然岩石就地鑿成一座高6.4米、寬8.9米、厚約8米的巨型彌勒佛坐像。這尊佛像雕技精湛,笑態可掬,在腰腹之間,還雕有三尊小佛,構圖布局頗具特色,堪稱元代佛像雕刻的傑作,是福建省最大的佛教石雕像。
后岩辟於明嘉靖年間,比前岩晚了數百年。岩上建有報恩寺。明嘉靖間,倭亂已經平定,戚繼光利用疆事之隙,發動軍士開闢大洞天、宜睡洞、歸雲洞諸景,把遊覽範圍擴大1倍以上。他把山南山北新開闢的景物寓意命名為:蓬萊峰、醉仙岩、醒心泉、雙龍洞、歸雲洞、沖虛洞、振衣台、望闕台等等,還更改一些不貼切的景物名稱。如把自在門改為穿雲洞,把山光水色亭改為皆醉亭,又在亭后命名一石為獨醒石。在望闕台旁,刻有他所賦的詩:“萬里驅馳海色寒,孤臣於此望乘鑾。繁霜儘是心頭血,灑向千峰秋葉丹。”詩中表達了他馳騁沙場、勤勞國事的耿耿忠心。此外,戚繼光還於明嘉靖四十三年(1564年)九月,寫了一篇《瑞岩開山記略》,立碑於彌勒像左,還撰有《瑞岩寺新洞碑》文,稱這裡有37洞天勝景,並記述他在彌勒岩旁設宴慶功的盛況。
瑞岩山上著名景物還有佛窟岩、天章岩、桃花洞等,都是古人精心開闢出來的。
瑞岩山古有36洞天、72景觀。現尚存瑞岩寺、彌勒造像、摩崖石刻和觀音台等名勝古迹。
瑞岩寺
彌勒佛石造像
瑞岩山摩崖石刻
位於前岩,有石磴從巨石罅中穿越而上。台頂有供觀音摩崖造像的石亭,旁側有經幢一座,陰刻梵文“唵、嘛、呢、叭、咪、吽”6字。經幢下有一巨石,刻:“獨醒”2字,相傳為戚繼光駐兵瑞岩時經常游卧之處。它與福州于山戚公祠旁的醉石遙相呼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