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林鴞

四川林鴞

四川林鴞(學名:Strix davidi),體大的灰褐色鴞鳥。無耳羽簇,面龐灰色,眼褐色。看似一隻體大的灰林鴞,但下體縱紋較簡單。極似異域分佈的長尾林鴞徠。

形態特徵


四川林鴞
四川林鴞
體大(54厘米)的灰褐色鴞類。無耳羽簇,面龐灰色,眼褐色。看似一隻體大的灰林鴞,但下體縱紋較簡單。極似異域分佈的長尾林鴞,但體羽顏色上有差異,通常顏色更深。虹膜-褐色;嘴-黃色;腳-被羽,具灰色及褐色橫帶。叫聲類同於長尾林鴞。

種群分佈


分佈區極為狹窄的稀有留鳥,分佈在青海東南部和四川北部、中部及西部以及甘肅省南部,從海拔2700~4200米的開闊針葉林及亞高山混交林。為中國唯一一種特有分佈的鴞形目鳥類。

生活習性


四川林鴞
四川林鴞
棲息於海拔2500m以上針葉林中,偶爾也出現於林緣次生林和疏林地帶。除繁殖期成對活動外,通常單獨活動。白天大多棲息在密林深處,直立地站在靠近樹榦的水平粗枝上,由於體色與樹的顏色很相似,因此雖然不算十分隱蔽,也很難被發現。有時白天也活動和捕食。寒冷的冬天常在樹洞中躲避風雪,有時甚至敲擊樹榦也不飛出。多活動於樹林的中上層,在進行遠距離飛行時才越過樹冠之上。飛行時兩翅煽動幅度較大,飛行輕快而無聲響。多呈波浪式飛行。一般飛行距離不遠,每次多在50~60米左右。繁殖期鳴叫頻繁,雄鳥與雌鳥以叫聲作為溝通媒介。叫聲深沉悠遠,傳播範圍廣。主要以鼠兔、甘肅倉鼠等為食,也吃一些其他鳥類。
徠叫聲:求偶叫聲為深沉悠遠的woo——,後轉為hoohoohoo;或連續鳴叫woo-hoohoohoo。雌鳥叫聲類似但較尖銳,直轉,通常對雄鳥進行回應。在巢區附近,雌鳥多有告警叫聲,似犬吠。而育雛其間,雌鳥多發出gege叫聲。

繁殖


繁殖期為3~6月。通常營巢於較大樹洞中,也在較高石崖上營巢。每窩產卵2~4枚。卵為白色。孵卵由雌鳥承擔,第一枚卵產出后即開始孵卵,孵化期為27~28天。雛鳥為晚成性,出殼后至十幾育齡羽色為白色,渾身覆滿絨羽,大約經過30~35天雛鳥出巢。繁殖期由雄鳥提供食物,,雌鳥在育雛期間與雄鳥聯繫緊密,承擔暖雛、餵食、護巢等任務。幼鳥初飛后數月內,雌鳥與幼鳥聯繫緊密,擔任警戒與引導的責任,此期間,食物主要由雄鳥提供。直到秋季後期,幼鳥絨羽褪去,開始往越冬地遷徙。

保護等級


國際鳥類聯盟(Birdlife International)的鳥類紅皮書列為易危種(Vulnerable)
2021年2月1日,《國家重點保護野生動物名錄》發布,四川林鴞的保護級別為一級。

分類地位爭議


有時作為長尾林鴞的一個亞種,但由於已經與其他長尾林鴞亞種發生了長時間的地理隔離,越來越多的文獻資料認為四川林鴞已經獨立進化成一個單獨的物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