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找到4條詞條名為張曉星的結果 展開
- 湖北省中醫院心內科主任醫師
- 武漢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
- 重慶大學弘深學院教授
- 青年音樂人
張曉星
武漢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
張曉星,博士,教授,博士生導師。1972年7月生,1997年畢業於湖北工業大學理論電工專業,獲工學碩士學位,2006年畢業於重慶大學電氣工程專業,獲工學博士學位。2003年至2013年在重慶大學工作,任高壓實驗室主任,國家重點實驗室輸配電裝備狀態監測中心副主任。2014年1月調入武漢大學電氣工程學院工作,現任院長助理。
主要從事電氣設備絕緣在線監測、故障診斷與評估、納米新型感測器研究。緊密結合電氣工程領域的科學技術前沿和西電東送中的國家重大需求,針對超特高壓輸變電裝備絕緣狀態在線監測與故障診斷方向所面臨的科學問題和關鍵技術,開展了原創性的理論研究和技術攻關,在電氣設備特高頻局部放電(PD)在線監測與故障診斷、SF6 氣體絕緣介質故障分解機理與診斷理論等研究方向上,取得了大量創新性的研究成果
武漢大學珞珈特聘教授,教育部新世紀優秀人才,國際大電網B3.24和B3.40工作組中方成員,全國電工高壓儀器儀錶標準化技術委員,擔任多個國內外核心期刊的審稿人。
長期從事輸變電裝備絕緣在線監測與故障智能診斷技術和高電壓測試技術方面的研究工作,重點研究大型電力變壓器和氣體組合絕緣電器(GIS)早期與突發性故障的檢測與診斷、電氣設備局部放電超高頻監測技術與模式識別、電氣設備在線監測抗干擾技術、脈衝信號的檢測與感測技術、新型感測器研究、電氣設備狀態維修與安全運行評估等。
主持的主要科研項目
科技部國家基礎研究規劃項目(973計劃),2009CB724506-3,“變電設備內絕緣早期及突發性故障的機理與預測原則及方法”子課題(氣體絕緣設備早期及突發性故障機理與預測研究),2009/01-2013/12;
863計劃項目,2015AA050204-3,“基於大數據分析的輸變電設備狀態評估系統開發”課題(輸變電設備動態負荷評估),2015/01-2017/12;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面上項目,51277188,檢測SF6分解特徵組分的複合摻雜TiO2納米管氣敏感測器研究,2013/01-2016/12;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面上項目,50977095,超高頻局部放電源信號畸變校正及重積分定量標定的基礎研究,2010/01-2012/12,已結題,主持;
科技部國際科技合作計劃項目,2011DFR70460,智能環保型剛性氣體絕緣高壓輸電線路聯合開發,2011/60-2013/06;
教育部新世紀優秀人才資助項目,NCET-12-0590,改性碳納米管檢測SF6分解氣體組分機理及關鍵技術研究,2012/10-2014/12;
重慶市科技攻關項目,CSTC2007AC2041,基於氣體紅外吸收光譜的SF6絕緣氣體成分分析系統,2008/01-2009/12;
海南省電力公司,開關櫃故障特徵氣體組分監測及診斷,2014/01-2015/12;
國網新疆電力公司,分散式GIS超高頻局部放電監測裝備研製,2013/01-2014/12;
貴州省電力公司,基於光聲光譜法的GIS氣體組分在線監測系統的研究,2013/01-2014/12;
南方電網特高壓工程技術(昆明、廣州)國家工程實驗室開放基金,檢測SF6分解組分的改性碳納米管感測器,2012/01-2012/12;
廣州供電局有限公司,GIS絕緣狀態綜合評價方法研究和應用,2010/09-2011/12。
獲國家技術發明二等獎1 項、省部級科技進步一等獎1 項、自然科學二等獎1 項、科技進步獎二等獎2 項、三等獎2 項。在國內外學術刊物與會議上共發表論文200 余篇,其中近五年第一作者(通訊作者)發表SCI論文33 篇,EI 論文29 篇(未和SCI 論文重複計算);出版專著1 部,授權國家發明36 項、實用新型專利3 項,獲軟體著作權2 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