廈門市金蓮升高甲劇團
廈門市金蓮升高甲劇團
廈門市金蓮升高甲劇團的前身是“天福興”高甲戲班。1953年,該班在廈門接受民主改制,正式命名“廈門金蓮升高甲劇團”,1978年10月恢復建制,1988年初又恢復“金蓮升”原名。
廈門市金蓮升高甲劇團的前身是“天福興”高甲戲班。1931年該班重新改組,老班主大嶝島人謝天造和金門、同安蓮河的創立者們,取“金門”之“金”字、同安蓮河鎮之“蓮”字,加上以示吉祥的“升”字,取名“金蓮升”。抗戰勝利后,成為閩南僑鄉及東南亞僑居地馳名的高甲班,時稱“五虎班”。解放初期,金蓮升在廈門、漳州一帶巡迴演出,最後在廈門定居。1953年,該班在廈門接受民主改制,正式命名“廈門金蓮升高甲劇團”,1960年更名“廈門市高甲劇團”,1966年同安縣高甲戲劇團併入。文革初期該團改為“東風文工團”,1969年被迫解散。文革結束后,1978年10月恢復建制,1988年初又恢復“金蓮升”原名。該團屬差額撥款事業單位,財政經費補助80%,全團演職人員70人(其中高級職稱9人,中級34人,初級25人,工勤人員2人)。
該團名伶輩出,行當齊全,劇目豐富,在閩南一帶久享盛譽。並在全國、華東地區及省、市戲曲匯演參賽中,多次獲獎。1952年,藝人陳家塾、張清滬和張長城,根據《荔鏡傳》唱本改編成六集連分本戲《陳三五娘》,久演不衰,深受觀眾歡迎。此後,創作、改編的有頌揚愛國志士、民族英 雄的歷史劇《屈原》、《黃道周》、《鄭成功》等,描寫革命鬥爭精神的現代戲《海螺》、《黃花嶺》、《紅霞》等,抨擊封建社會腐敗的傳統戲《審陳三》、《連升三級》等。
廈門市金蓮升高甲劇團
金蓮升高甲劇團藝術陣容強大,擁有眾多優秀的藝術表演人才。先輩藝術家陳宗熟、林賜福分別創立了“提線木偶丑”和“掌中木偶丑”的表演藝術,堪稱戲苑一絕,被列為“閩南四大名丑”之列。2004年,我團優秀演員吳晶晶(國家一級演員),榮獲21屆中國戲劇“梅花獎”,這是廈門自己培育的第一朵“梅花”,也是高甲戲劇種唯一的“梅花獎”獲得者。
劇團藝術人才在國家級、華東區、福建省及廈門市舉辦的戲劇會演比賽中,獲獎百餘人次,擁有省級金牌、銀牌獲得者數名。在職演職人員大、中專文化程度占劇團總人數的75%。
廈門市金蓮升高甲劇團
“金蓮升”的藝術發展始終堅持“雙百”方針,“二為”方向。堅持兩條腿走路,一創經濟效益,開拓演出市場。二創社會效益,鍛造藝術精品。劇團的生命在於演出,為了開拓演出市場,“金蓮升”調整方略,立足城市,送戲下鄉。多年來,劇團以戲碼多,藝術質量高,守信譽贏得觀眾。年年演出百餘場。戲金在閩南晉江一帶,位居首位。
同時,積極開拓廈門的演出市場和觀眾面,每逢春節、“五一”、“十一”等節日、黃金周堅持劇場演出。為了豐富市民的文化生活,使更多的城市觀眾了解和接受地方戲曲,我團從培養觀眾做起,積極舉辦社區廣場演出,並深入到各幼兒園、企業、部隊、老年活動中心、福利院等基層單位進行慰問、公益演出,使各階層、各年齡段的觀眾熱愛民族文化,熱愛高甲戲藝術。據統計連續幾年,“金蓮升”在廈門島內演出場次都在40場以上。
“金蓮升”是個老牌劇團。自建團以來,一直受到省、市各級領導的關注,多次光榮地接受招待中央領導的演出任務,得到中央領導的親切接見。老藝術家陳宗熟曾被特邀晉京在政協禮堂表演。劇團也曾二度代表福建省、廈門市晉京參加國家重大慶典活動。
1960年,劇團創作高甲戲《審陳三》、《海螺》,被選送晉京參加國慶十一周年獻禮演出。獲文化部高度讚揚。並參加國慶大閱兵,接受毛澤東主席的檢閱。
1999年,劇團創作大型高甲戲《金刀會》被文化部選調晉京參加新中國成立50周年優秀劇目展演。全國政協副主席、全國台聯主席張克輝等領導觀看演出、接見演員。《中國文化報》、《人民日報》、《光明日報》等報刊載文報道40餘篇。
近年,劇團許多優秀演員、優秀劇目在中央電視台春節聯歡晚會、中央電視台元宵晚會以及中央電視台戲曲頻道、“走遍中國”、“名段欣賞”等欄目上亮相,向全國人民展示閩南優秀文化,為廈門人民爭光。
廈門市金蓮升高甲劇團
1986年,“金蓮升”應邀赴菲律賓作為期36天演出,當地媒體紛紛報道稱讚。一時鄉音風靡整個菲華社會,宣慰縈懷故國的海外遊子。
1988年,“金蓮升”作為中國大陸的四個代表團之一,參加香港舉辦的“中國地方戲曲展”,演出場場暴滿,轟動一時。香港各媒體報道了劇團演出風采,加深了香港同胞和祖國的感情。
1994年3-4月,應邀到台灣參加台北“戲曲節”和高雄“戲劇季”演出活動。並先後到台南、基隆等處公演。又應金門中化民俗文化交流協會之邀,到金門演出。這是福建省第一個赴台演出的文藝團體,也是大陸第一個到金門演出的文藝團體。演出時間達兩個月,僅在金門這個小小地方,觀眾就達8萬人次。當地報紙以《閩南大戲唱起》、《上戲下戲,水乳交融》、《跨海覓知音》等醒目標題,真實記載了“好戲連台,觀眾人山人海”的歷史性場景,抒寫兩岸人民的戲緣、血緣與親情。劇團此行得到中央文化部的表揚和國務院對台辦的嘉獎。還被廈門人民評選為當年的十大新聞。
2001年,“金蓮升”再度應邀赴台參加兩岸高甲戲研討會暨高甲戲展演,劇團有兩篇論文在會上發表。
同年12月,劇團又應邀赴金門巡演,以一出《金刀會》架起了兩岸和平的橋樑。作為文化使者,所到之處,深受歡迎。
隨後在2005年9月劇團再赴金門參加兩岸慶中秋演出。2007年5月應金門城隍廟邀請,赴金門文化交流演出。2007年12月應澳門廈門聯誼會的邀請參加慶祝澳門回歸祖國八周年暨澳門廈門聯誼會成立,首屆理監事就職典禮演出。2008年4月應邀赴台灣參加台南市舉辦的鄭成功文化節演出。
劇團在廈門、閩南金三角、香港、台灣、金門乃至東南亞有較高的知名度,被譽為“金字招牌”。廈門建設“藝術之城”,必須創特色文化品牌,而以閩南方言為載體的地方藝術品種――高甲戲,更需要保護它和發展它。
1996年《審陳三》參加中國(湖南)第四屆“映山紅”民間戲劇節
獲:演出一等獎,導演一等獎,演員一等獎,演員二等獎,編劇二等獎。
1999年《金刀會》參加福建省第廿一屆戲劇會演
獲:優秀劇目獎,榮譽導演獎,優秀演員獎,編劇二等獎,演員獎,優秀舞美設計獎。並晉京參加新中國成立50周年優秀劇目展演。
2002年創作劇目《上官婉兒》
榮獲福建省第22屆戲劇會演優秀劇目獎
榮獲福建省第22屆戲劇會演劇本獎二等獎
2003年9月16日
榮獲首屆中國戲曲“紅梅獎”演唱大賽(福建賽區)組織獎
2003年10月《上官婉兒》
榮獲第八屆中國戲劇節曹禺戲劇獎·劇目獎
2003年12月
《上官婉兒》榮獲福建省第四屆百花文藝獎二等獎。
2005年3月
獲第七屆福建省“水仙花”戲劇比賽組織獎
2006年12月《阿搭嫂》
獲福建省第二十三屆戲劇會演優秀劇目獎。
2007年1月
獲第八屆全省“水仙花”戲劇比賽組織獎
2008年元月
獲第九屆福建省水仙花戲劇獎·戲曲音樂獎比賽樂隊獎。
廈門市金蓮升高甲劇團
1988年赴香港參加中國地方戲劇展演。
1994年大陸劇團首次赴台灣、金門文化交流演出。
2001年劇團再次赴台灣、金門文化交流演出。
2005年9月赴金門參加兩岸慶中秋演出。
2007年5月 應金門城隍廟邀請,赴金門文化交流演出。
2007年12月應澳門廈門聯誼會的邀請參加慶祝澳門回歸祖國八周年暨澳門廈門聯誼會成立,首屆理監事就職典禮演出。
2008年4月應邀赴台灣參加台南市舉辦的鄭成功文化節演出。
2019年11月,《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保護單位名單》公布,廈門市金蓮陞高甲劇團獲得“高甲戲”保護單位資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