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找到26條詞條名為落花的結果 展開
落花
穆木天創作詩歌
《落花》是現代詩人穆木天於1925年創作的一首抒情現代詩。此詩通過對落花這一意象描繪,以其飄落、漂泊的狀態及過程,表達了詩人對愛情甜蜜的追求和對人生飄泊的感嘆。全詩以舒緩的旋律,用落花這一情感的象徵物,把兩種感情巧妙地交匯於一處,使得落花的吟詠成為一個短小的復調主題的二重奏,極具象徵主義色彩、幽遠朦朧,韻律亦富音樂美。
落花
我願透著寂靜的朦朧 薄淡的浮紗
細聽著淅淅的細雨寂寂的在檐上激打
遙對著遠遠吹來的空虛中的噓嘆的聲音
意識著一片一片的墜下的輕輕的白色的落花
·
落花掩住了蘚苔 幽徑 石塊 沉沙
落花吹送來白色的幽夢到寂靜的人家
落花倚著細雨的纖纖的柔婉虛虛的落下
落花印在我們唇上接吻的余香 啊 不要驚醒了她
·
啊 不要驚醒了她 不要驚醒了落花
任她孤獨的飄蕩 飄蕩 飄蕩 飄蕩在
我們的心頭 眼裡 歌唱著 到處是人生的故家
啊 到底哪裡是人生的故家 啊 寂寂的聽著落花
·
妹妹 你願意罷 我們永久的透著朦朧的浮紗
細細的深嘗著白色的落花深深的墜下
你弱弱的傾依著我的胳膊 細細的聽歌唱著她
“不要忘了山巔 水涯 到處是你們的故鄉 到處你們是落花”
此詩寫於1925年6月9日,即作者在日本留學期間。此詩后收入作者1927年出版的《旅心》詩集中。
1923年,穆木天考入東京大學攻讀法國文學,在這期間受到法國象徵派詩歌的影響,初期的詩作中追求一種朦朧的情調和語言的音樂美。詩人二十五歲時寫的這首《落花》就是這種詩風的一個代表。
這首詩不同於一般的浪漫主義抒情之作,具有象徵派詩幽遠朦朧的特徵。詩人找到了落花這一情感的象徵物,把兩種感情的溪流巧妙地交匯在一起,使得落花的吟詠成為一個短小的復調主題的二重奏。詩的第一主題是愛情甜蜜的追求,詩的第二主題是人生飄泊的感嘆。詩人把這兩個主題、兩種情調交錯地深寓在富於飄零與甜美色彩的“落花”這個意象之中。《落花》是初戀時詩人心態的素描。與戀人剛剛歡聚離開,心被一種甜美和寧靜籠罩著。這時,詩人是在回味著自己愛情的甜蜜和純潔。“落花”進入詩人的意識而成為這一情思的象徵物,是非常自然的選擇。詩思就從這裡開始了。
詩人傾聽的心是那樣細膩:他願透過“寂靜的朦朧”與“薄淡的輕紗”,即在黃昏與薄霧中“細聽”檐雨的淅瀝和由遠方飄來的一聲“噓嘆”,意識到那是一片片墜下的“輕輕的白色的落花”。這是落花的“噓嘆”,也是一種美的飄落的聲音。在這輕輕的白色落花的“噓嘆”聲中,詩人在朦朧的境界中品味著戀人情感的“細語”與純潔的深情。“細雨”、“落花”都被賦予了象徵意義而具有了某種感情。
詩的第二節說,這落花如兩人的情感無處不在一樣,灑滿了整個世界,也把“白色的幽夢”吹到自己的心頭。這落花是那樣柔婉多情,又是那麼令人浮想聯翩,令人陶醉。詩人用細膩的調,由遠到近地展開了這第一主題的抒寫。朦朧的色調中表達了似愛非愛、似花非花的境界。
落花已經成了兩人愛情連結的象徵。她在兩個人的感情上都喚起了一種美的聯想、飄零的聯想。轉入第三節后,詩由一個人的獨詠,變為一對戀人同聲的傾訴。“落花”的意象也逐漸被賦予另一番孤獨飄泊的感情色彩於是樂曲的第二主題由隱而顯地呈現出來。落花的孤獨飄泊、無家可歸的感情,同時也是詩人和戀人共同情感的一種外化,是處在異國他鄉一個青年學子心態的象徵。詩人內心激蕩著飄泊的痛苦,這痛苦也浸染了愛的靈魂由此才對著落花發出了“啊/到底哪裡是人生的故家”這樣的呼聲。
在這無可依存的飄泊的心靈中,只有愛才能使人得到慰藉、忘記痛苦。於是在“寂寂的聽著落花”中,兩顆愛的心靈又融而為一了。他們唱出了共同的心聲,在永遠的相愛中才有甜蜜的幸福與生命的歸宿。在朦朧的薄霧和墜下的落花中,她依偎在“我”的臂中,聽著“我”發自心靈的歌。人生的飄泊感在甜美的愛情中得到了解脫,或者說得到了暫時的慰安。全詩到此結束,雙主題的奏鳴曲又升華為一個旋律。落花的意象給人一種多層情感。全詩也由此而流露一種透明的朦朧與健康的感傷相融合的神秘氣息,使讀者的感覺也籠罩一層“薄淡的輕紗”。
穆木天受法國象徵派詩歌的理論影響,提倡創造“純粹的詩歌”。而其中最重要的是強調音樂美與繪畫美的統一,主張把“音”和“色”放到詩的文字中來。在音樂美方面追求一種詩的語言律動與被傳運情感律動的完全和諧一致,如寫風聲、雨聲的感覺必須使用與之相應感覺的語言來傳運。在繪畫美方面,追求詩歌語言的色彩感。《落》一詩自覺地實踐著這些美學追求。詩中服從愛情的主題,始終貫穿一種白的色調、輕的聲息。如薄淡的輕紗般的白霧,寂靜的朦朧的黃昏,淅淅瀝瀝的細雨寂寂從檐上滴落,輕輕的白色的落花,以至連“幽夢”也是“白色”了。這一色調與整個詩的情感保持了和諧一致。
同時,全詩亦富於音樂美感。首先,每節的押韻都與“落花”相協調,聽起來有一種和諧的美感。其次,雙聲和疊韻字的運用,如“寂靜”、“淅淅的細雨”、“輕輕的白色的落花”、“纖纖的柔腕”、“深深的墜下”等,有的是複詞的形容詞,有的是雙聲詞,有的是疊韻詞,穿插在詩中,增強了詩歌的音樂感,而這些詞又盡量與自然景物中的落花、檐雨的律動相一致,造成了自然中的聲音與詩中情感律動的聲音一致的境界:纏綿、感傷而柔美。複次,有些詩句的重複出現也加強了聽覺上美的效果。穆木天的愛情詩“托情於幽微遠渺之中,音節也頗求齊”(朱自清語),在“五四”後期的愛情詩中,確是別具一格的。
當代作家李朝全《詩歌百年經典·1917—2015》:“這首詩運用了舒緩的旋律,描繪了落花飄落、漂泊的狀態及過程。那些綿長的詞句,正像那飄飄揚揚紛紛下降的落花。我們每一個人,都是漂泊在山巔、水涯、天涯海角的落花。到處都是異鄉,到處又都是我們的家鄉。我們是無家可歸的遊子,是無處落腳的墜落的花朵。詩人寫出了一種孤寂遊離的、無以言說的生存狀態,全詩帶有一種淡淡的憂傷與悵惘。”
當代作家曹文軒《現代詩歌名篇導讀》:“《落花》是一首愛情詩,帶有明顯的象徵主義色彩。如果把它比作一首樂曲,它有兩個主旋律,一是詩人對初戀的回味,二是對人生漂泊的傷感,二者相互推動又相互感發。而兩者最富有表現力的載體就是白色的落花,因為是白花,可以象徵愛情的純潔與美麗;因為是落花,可以象徵孤寂和漂泊的感傷。這是詩人選擇詩歌意象的匠心所在。”
內蒙古民族大學文學院副教授王金雙《現代名家四季詩歌》:“全詩富有音樂美,這是和詩人疊字的運用,每節大致的押韻,詩句的反覆吟唱是分不開的。《落花》一詩充分體現了詩人的美學追求,是借景抒情詩篇的傑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