惲之瑋

麻省理工學院數學教授

惲之瑋,1982年11月2日出生於江蘇常州,數學家,麻省理工學院數學教授。

1989年-1995年,常州市局前街小學,獲第五屆華羅庚金杯少年數學邀請賽複賽一等獎。1995年-2000年,江蘇省常州高級中學,獲第四十一屆國際數學奧林匹克金牌(滿分)。2000年-2004年,北京大學數學科學學院數學與應用數學專業本科,獲理學士學位。2004年-2009年,普林斯頓大學數學系研究生,獲博士學位導師:羅伯特·鄧肯·麥克弗森。2009年-2010年,普林斯頓高等研究院數學部研究員。2010年-2012年,麻省理工學院數學系講師。2012年-2015年,斯坦福大學數學助教授、副教授,獲2012年印度山姆哈人文與科學技術研究院拉馬努金獎。2016年,耶魯大學數學教授。2018年,麻省理工學院數學教授。

惲之瑋的研究領域為幾何表示論及朗蘭茲綱領。數學奧林匹克參與者、優勝者。

人物經歷


惲之瑋
惲之瑋
1982年,惲之瑋出生於江蘇常州,自幼酷愛數學,小學四年級起參加數學奧林匹克,其間獲《小學生數學報》競賽及華羅庚金杯少年數學邀請賽複賽一等獎。
1995年,進入江蘇省常州高級中學“教育改革試點班”,開始中學學習。初中期間系統學習中學數學奧林匹克知識,先後得到國家、省級數學競賽的六個一等獎。
1998年,獲全國高中數學聯賽江蘇賽區一等獎,入選江蘇省代表隊參加第十四屆全國中學生數學冬令營(暨1999年中國數學奧林匹克),獲二等獎併入選第四十屆國際數學奧林匹克中國國家集訓隊。
1999年,再次參加全國高中數學聯賽,獲江蘇賽區第一名,入選江蘇省代表隊再戰冬令營(第十五屆全國中學生數學冬令營),再獲二等獎併入選第四十一屆國際數學奧林匹克中國國家集訓隊,在同年三月的八次測試、兩次選拔考試中位列第一,入圍七月於韓國大田舉行的第四十一屆國際數學奧林匹克中國國家隊,獲滿分金牌(當屆國際數學奧林匹克計82支代表隊、461名選手,共4人獲滿分)。同年獲常州華英文教基金會“華英獎”特等獎。
2000年,保送進入北京大學數學科學學院,同年獲北京大學新生“明德獎學金”。本科四年期間平均學分績點排名位列北京大學數學科學學院2000級本科生第一,每學年皆被評為三好學生。
2004年,獲得“北京地區高等院校優秀畢業生”稱號。同年進入普林斯頓大學數學系深造。
2009年5月,獲哲學博士學位,導師為羅伯特·鄧肯·麥克弗森教授(普林斯頓高等研究院數學部赫爾曼·外爾教授),博士論文題為:《建立全局斯普林格理論》(共分三部分)。
2009年至2010年,在普林斯頓高等研究院任研究員。
2010年至2012年,春季學期為馬薩諸塞州技術院數學系講師。
2012年12月,因其在“表示論,代數幾何和數論等方向諸多基本性的貢獻”榮獲位於天才數學家拉馬努金故鄉的印度山姆哈人文與科學技術研究院頒發的拉馬努金獎,同年秋季學期入斯坦福大學任數學助教授。
2015年4月起,任副教授。
2016年起,任耶魯大學教授。
2017年12月3日,“科學突破獎”頒獎典禮揭曉,惲之瑋獲得“新視野獎” 。
2018年,任麻省理工學院教授。

個人生活


和妻子俞敏嵐(安徽合肥人,南加利福尼亞大學計算機系助理教授)於2011年8月29日在加利福尼亞奧克蘭領取結婚證,並於2012年夏在常州舉行婚禮。其子惲博雅於2013年3月在洛杉磯出生。
惲之瑋系常州惲氏74世孫。

主要成就


科研成就

惲之瑋的主要研究領域是幾何表示論,該領域立足幾何,通過幾何表示,進一步揭示其與代數幾何、數論、拓撲等數學主幹分支間的聯繫。
惲之瑋與吳寶珠合作關於朗蘭茲綱領的部分證明工作。惲借鑒吳寶珠在證明朗蘭茲綱領自守形式的經典跡公式的基本引理中的想法,證明了自守形式的相對跡公式的基本引理。
其在博士后階段解決了例外李型單群的反伽羅瓦問題,可謂該領域近20年最重要的工作之一。與德國數學家焦亨、吳寶珠合作的發表於數學年刊(2013年第1輯)的文章中,其共同利用幾何朗蘭茲理論,構造了一些新的局部系統,解決了卡茲教授(普林斯頓大學)的一個多年未決的重要猜想。

榮譽表彰

2000年第四十一屆國際數學奧林匹克金牌(滿分)
2012年印度山姆哈人文與科學技術研究院拉馬努金獎
2017年12月3日,“科學突破獎”頒獎典禮揭曉,惲之瑋獲得“新視野獎”
2017年12月21日,入選“2017年度中國留學人員50人榜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