復旦大學新聞學院
復旦大學二級學院
復旦大學新聞學院前身為復旦大學新聞系,創辦於1929年9月,是復旦大學下屬院系之一,也是中國歷史最悠久、名揚海內外的新聞傳播教育機構。新聞學院地處上海楊浦區五角場商業中心區,交通便利,信息通暢,院區佔地88畝,圖書樓、辦公樓和教學樓總建築面積達9300平方米,擁有豐富的圖書資料收藏和一流的教學科研設備。
新聞學院設有新聞學系、廣播電視學系、廣告學系、傳播學系,建立了本科、碩士、博士、博士后等多層次的新聞傳播人才教育體系。學院共開設新聞學、傳播學、廣播電視學、媒介經營管理4個博士點,以及新聞學、傳播學、廣播電視學、廣告學、媒介管理學、新聞與傳播6個碩士點(包括“新聞與傳播”專業學位)。
復旦大學新聞學院
新聞學院設有新聞學系、廣播電視新聞學系、廣告學系、傳播學系,建立了本科、碩士、博士、博士后等多層次的新聞傳播人才教育體系。學院共開設新聞學、傳播學、廣播電視學、媒介經營管理4個博士點,以及新聞學、傳播學、廣播電視學、廣告學、媒介管理學、新聞與傳播6個碩士點(包括“新聞與傳播”專業學位)。
新聞學院在讀本科生、碩士生和博士生(包括港澳台學生和外國留學生)學生總數近1500人,其中有在復旦學院接受通識教育的新生260多名,本科生720多名,碩士生250多名,博士生80多名,外國留學生170多名。新聞學院畢業生以理論功底紮實、知識面廣、適應能力強著稱,眾多畢業生已經成為當今我國新聞界的骨幹力量。
早在建系之初,第一任系主任謝六逸教授即提出了“期與國外大學新聞學科媲美”的辦學目標。1935年,新聞系舉辦“世界報紙展覽會”,展出33個國家的2000多種報紙,被譽為“中國新聞史上的創舉”。
復旦大學老校長、著名教育家陳望道教授於1941年出任新聞系主任,確立了“宣揚真理,改革社會”的指導思想,並把“好學力行”作為系銘。1945年,由他發起籌建的“新聞館”舉行開館典禮,同時舉辦第二次“世界報紙展覽會”。“復旦新聞館,天下記者家”的著名對聯,使集教學、科研、實驗於一體的“新聞館”名聞遐邇。
新中國成立后不久,由王中教授任系主任,並進行教學改革,將“有鞏固基礎、有發展前途的新聞文字工作者”作為培養目標。
院系調整:1949年8月,上海暨南大學奉令停辦,該校新聞系58人轉入復旦大學新聞學系;9月,中國新聞專科學校解散,該校31人經甄別考試后被複旦大學新聞學系錄取。1950年9月,已停辦的華東新聞學院教師余家宏、杜月村等調入新聞學系任教。1951年9月11日,民治新聞專科學校停止招生,12位學生併入新聞學系。1952年9月,全國高校院系調整,聖約翰大學新聞系停辦,教師汪英賓、伍必熙和學生44人轉入復旦大學新聞學系。
1956年,新聞系創辦了《新聞學譯叢》雜誌,介紹國外新聞學研究的成果與動向;王中教授提出《新聞學原理大綱》,就新聞學的一些基本觀點發表了獨到的見解。活躍的新聞學研究在海內外產生了較大的影響。
中國共產黨第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來,新聞系經過撥亂反正,進入了新的發展時期。1981年和1984年先後建立了碩士點和博士點,形成了培養本科生、碩士生、博士生的完備的教學體系。本科生學製為4年,碩士生和博士生學制均為3年。
為了適應學科發展和對外交流的迫切需要,在新聞系不斷壯大的基礎上,1988年6月成立了復旦大學新聞學院。這是新中國高等學校建立的第一所新聞學院。1994年,建立廣告學專業,並招收首批本科生。
2002年起,解放日報報業集團等六家新聞單位成為新聞學院首批定點教學實習單位。新聞學院還是國務院新聞辦唯一的“省部級新聞發言人”評估機構。
專業設置 | ||
新聞學專業 | 廣播電視新聞學專業 | 廣告學專業 |
傳播學專業 |
新聞學專業
設在新聞學系的新聞學專業是新聞學院的立院之本,其培養目標是為報社、通訊社以及黨政機關、企事業單位培養宣傳、文化傳播以及新聞教學和研究的專門人才,要求學生了解馬克思主義新聞學基本原理和新聞宣傳的政策法令,熟悉中外新聞事業的歷史和現狀,懂得並掌握新聞採訪、寫作、編輯、評論、攝影等各方面基本知識和技能,有較高的文字表達水平,會使用計算機等現代信息處理設備。該專業與國內許多新聞單位和新聞院校建立了緊密的協作關係,並同美國、日本、英國等國家以及港台地區的報社、大學或新聞傳播研究機構建立了直接聯繫。
廣播電視新聞學專業
設在廣播電視學系的廣播電視新聞學專業旨在培養有較高政治思想覺悟、較強廣播電視新聞業務能力的專門人才,要求掌握馬克思主義新聞學基本原理和新聞宣傳政策,熟悉中外廣播電視的歷史和現狀,具備廣播電視新聞採訪、寫作、編輯、攝影、錄音、口播等專業知識和基本技能,熟練運用影像語言,對影視產業具有較深入的理解,具有一定的廣電藝術修養,較強的社會活動能力,並能嫻熟地駕馭一門外語。廣播電視實驗室有完備的攝影、錄像、圖像編輯、錄音、配音、演播等設備、器械和場所,來還牽頭建成了藏有數百部紀錄片的音像資料庫。教學內容注重廣播電視新聞、廣播電視藝術以及廣播電視文化的融合。學生的影像作品屢次獲得國內外大獎。
廣告學專業
設在廣告學系的廣告學專業主要培養營銷傳播策劃與管理的專門人才,要求學生熟悉國內外廣告事業的歷史、現狀和發展趨勢,學會並掌握營銷傳播全程策劃和管理的相關知識和基本能力;具有複合的知識結構和較強的實踐能力,懂得電腦操作與廣告設計製作,使學生成為具有國際化視野的營銷傳播的高級策劃者、應用者和管理者。該專業與國內外同行建立了廣泛的聯繫,如法國歐萊雅(中國公司)、日本電通廣告公司、國際宏盟集團下屬TBWA廣告公司、IPG國際集團下屬DraftFCB廣告公司等。
傳播學專業
設在傳播學系的傳播學專業自2002年9月開始招生,是學院最年輕的本科專業,也是國內獲准設立的首批傳播學專業之一。傳播學專業的培養目標是能夠從事現代傳播媒體與社會組織機構的業務操作及組織管理、網路媒體新聞采編與運行管理、媒介市場與商務信息分析與管理、數據管理與分析等工作的專門人才。傳播學專業學生具備從事與新聞傳播業務(含傳媒新科技)有關的實踐能力,還具備豐富的社會協調和人際溝通能力、寬泛的知識結構和國際跨文化視野以及高超信息分析和媒介管理能力。自2005年9月開始,傳播學系與日本早稻田大學政治經濟學部及國際教養學部開設了本科生雙學位的培養項目。
院區概貌
在上海市委宣傳部與復旦大學簽署共建新聞學院的協議后,得益於共建的機制,學院的硬體建設實現了跨越式發展。2005年1月,新聞學院整體搬遷至邯鄲路440號新院區。新院區佔地面積58800平方米,隔國定路與復旦主校區相連,並緊鄰五角場商業圈,是中國佔地面積最大、硬體設施最先進的新聞傳播教育院區。
新聞學院教學樓
SMG演播中心
演播中心的導控區域共分三個室,分別與A、B、C三個演播室相配套,用於演播室的設備控制和節目錄製或直播,以及視、音頻信號的調整和調度。A、B導控室面積為90—100平方米,C導控室面積為65—75平方米,其中C導控室可用作虛擬演播室的控制。導控室配有國內先進的全數字設備,包括高標準的數字切換台和數字調音台,還配有比較完備的大洋媒資管理系統和非編系統,對整個節目製作、管理、播出可以做到無帶化操作,另有先進的後期特效設備和信號監視系統、導播通話系統、調光台等,可以讓學生掌握了解最新最實用的導控設備。
演播中心還擁有面積為220平方米的後期製作機房,用於字幕設計製作、3D製作、後期編輯製作(包括線編和非編)和後期包裝、節目刻盤等。完備的後期製作網,網路非編系統,後台轉碼系統全部與國內先進水平接軌,還可以滿足IPTV、手機電視等各種新媒體的節目製作,有利於增加學生對新媒體技術的了解和掌握。
演播中心二樓的廣電教學實驗室面積為500平方米,主要分為編輯製作機房、錄音室、實習演播室和音像資料室。編輯製作機房200平米,擁有15台高端的蘋果電腦和8套索貝非編系統,可以進行標清和高清的視頻非線性,另有兩套線性編輯設備可以培養學生的基本操作技能。影像資料室擁有大量的音視頻資料,為教學和科研提供方便。錄音室可以訓練學生廣播電視的配音解說技能。實習演播室配有簡易的燈光和設備,可以讓學生掌握電視節目製作的基本技術,以便進入一樓的演播實習基地。
以上這些演播室主要用於電視節目現場製作,並配合廣播電視新聞學系的教學,使之成為電視節目製作、電視節目主持、電視技術等課程的實習基地,可以培養學生電視節目的製作能力,讓學生了解掌握最新最實用的電視技術設備,為學生提供了優良的實習環境。並為相關科研提供了良好的條件。
學院現聘有教職工78人,其中正教授20人,博士生導師18人,副教授21人,講師13人。在北京、上海等地的新聞界和實業界還聘請了一批經驗豐富的知名專家學者為兼職教授和兼職研究員,並聘請外籍專家擔任顧問教授。本校中文、歷史、哲學、法律、經濟、管理等學科的專家教授也常為該院學生授課。
校外導師
姓名 | 職位 |
曹軻 | 南方報業傳媒集團副總編輯、集團新媒體公司總經理 |
陳亮途 | 威漢營銷傳播集團執行合伙人 |
陳思劼 | 上海第一財經傳媒有限公司總經理 |
道峰 | 騰訊網路媒體事業群渠道業務部總經理 |
高文 | 網易副總編輯 |
何洛先 | 解放報業文化傳播公司總經理 |
黃小川 | 華誼嘉信集團&迪思傳媒集團嘉信集團聯席總裁、迪思傳媒董事長 |
金霞 | 上海埃特公關諮詢有限公司總經理 |
蔣純 | 杭州夢工廠媒聚沃投資管理有限公司 |
江小青 | 上海廣播電視台廣播新聞中心副主任 |
姜微 | 新華社上海分社社長 |
李泓冰 | 人民日報上海分社副社長 |
劉鵬 | 上海報業集團新聞研究所所長 |
繆克構 | 文匯報副總編輯 |
彭波 | 普華永道思略特管理諮詢(上海有限公司)大中華區副總裁 |
任廣通 | 美亞財產保險有限公司精算師 |
司安祥 | 海通證券吳中路營業部總經理兼黨支部書記 |
邵奇明 | 遠東宏信集團辦公室副總經理 |
沈毅 | 上海萬馬堂廣告集團董事長 |
陶磊 | 25hours廣告公司創始人、首席創意官 |
王棟 | 騰訊大申網總裁 |
汪莉 | 上海報業集團新媒體主任 |
魏莉 | 新浪微博副總經理 |
吳明輝 | 秒針系統創始人、董事長兼首席執行官 |
王帥民 | 阿里媽媽媒體事業部總經理 |
魏星 | 梨視頻副總編輯 |
肖廣勝 | 上海X廣告公司董事長 |
謝潞錦 | 第一財經數字中心新聞社編輯部副主任、第一財經研究院市場部副總監 |
姚曉潔 | 好耶集團總經理 |
楊宇東 | 第一財經日報副總編輯 |
查道存 | 上海劇星文化傳播有限公司董事長 |
張大鐘 | 上海盟海投資管理有限公司董事長 |
趙潔 | 秒針系統首席營銷官 |
朱建秋 | 上海智子信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總經理 |
朱濤 | SMG東方衛視中心黨委書記 |
鄭維東 | 中國廣視索福瑞媒介研究有限公司中國區資深數據科學家 |
張翔 | 財新傳媒執行總裁、新媒體業務負責人 |
鄭曉 | 東利歐集團數字科技有限公司總經理 |
2016年3月1日上午,《南風窗》社長竇豐昌介紹,他將赴復旦大學新聞學院任教,《南風窗》雜誌的上級單位廣州日報報業集團的領導已經批准自己的離職申請,但手續還沒完全辦完。他是作為人才引進全職調入復旦大學任職,職稱是青年研究員,但享受正高級研究員的職稱待遇。入職復旦大學之後,他將遷居上海。
竇豐昌表示,調入復旦大學之後,自己將主要從事新聞傳播實務和全媒體新聞生產的教學與科研工作。他預計全媒體新聞生產也將會成為一門基礎課程。“入職之後,我會按照新聞學院的規範,把我的既有經驗理論化系統化。”竇豐昌說。
2015年6月,竇豐昌出任廣州日報報業集團旗下《南風窗》雜誌社社長,並躋身廣州日報報業集團編委之列。此前,他曾擔任廣州日報政文新聞中心主任、機動記者部主任、夜班編輯中心副主任等職。
先進事迹
復旦大學新聞學院專門成立“課程思政與教材建設”領導小組,組建教材研製與編寫團隊,在教材立項與編寫、質量審核、出版資助等環節提供有力保障。僅黨的十八大以來,學院出版重版再印的教材就有36部之多。學院推出的“復旦博學·新聞與傳播學”等系列教材,博採眾長,體系完整,成為全國新聞傳播院系師生的主要使用教材,享有良好聲譽。其中《馬克思主義新聞經典教程》《新聞學概論》《中國新聞採訪寫作學》《中國新聞事業發展史》《新聞傳播法規與職業道德教程》等被列入國家級規劃教材。《新聞學概論》的發行量、覆蓋面、影響力居全國同類教材之冠。近年來,學院又重點打造網路與新媒體傳播核心教材,滿足全媒體時代融合新聞傳播人才培養對新型教材的迫切需求。經教育部批准,學院於2019年成立全國唯一的高校新聞學國家教材建設重點研究基地,引領全國新聞學教材建設。
院長 | 米博華 | ||
執行院長 | 張濤甫 | 黨委常務副書記 | 周曄 |
副院長 | 孫瑋 | 黨委副書記兼副院長 | 楊鵬 |
副院長 | 李雙龍 | 黨委副書記 | 朱佳 |
副院長 | 周葆華 | 副院長 | 鄭雯 |
研究中心
復旦大學馬克思主義新聞觀教學與研究基地
成立於2016年。基地定位為研究型、智庫型、國際化的前沿學術機構,繼承復旦大學新聞學院半個世紀以來“馬克思主義新聞思想研究”的優良傳統,致力於發展馬克思主義新聞理論,立足真理性、科學性、當代性、國際性,探索建設具有中國特色和普遍意義的新聞傳播學教育體系、教學體系、教材體系,完善馬克思主義新聞觀的話語體系和評價體系。
復旦大學信息與傳播研究中心
成立於1984年,重組於2000年2月,同年12月,經過嚴格評審,獲批為教育部人文社科重點研究基地。作為全國唯一的傳播學研究基地,在2016年最新一輪教育部人文社科重點研究基地評比中,本中心總體獲評“優秀”,是新聞傳播學科四個基地中唯一獲得優秀者;在全國151個基地中,總分名列第四。
復旦大學國家文化創新研究中心
由中華人民共和國文化和旅遊部與復旦大學共同創建的國家級文化研究基地。先後獲得了兩項國家社科基金重大項目:“國家形象的建構與跨文化傳播戰略研究”和“網路與數字時代增強中華文化全球影響力的實現途徑研究”。
復旦大學傳播與國家治理研究中心
成立於2012年,是國內第一家也是唯一一家以“傳播與國家治理”為方向的研究機構,整合新聞傳播學、經濟學、政治學、計算機科學、社會學、法學、哲學等7大學科,以建設一流的新型高校智庫為使命,圍繞傳播與國家治理相關重大課題開展系列研究,為國家參與全球治理、重大體制機制改革和政策運行提供全方位、戰略性、前瞻性的決策諮詢服務。
學院科研成果豐碩。承擔國家教委(教育部)、上海市各類社會科學基金科研項目50多項,多人參加了《中國大百科全書(新聞出版卷)》的主要編撰和審定工作。出版教材、專著60多部,其中《新聞學基礎教材叢書》、《廣播電視業務系列叢書》和《宣傳學叢書》,都在國內居領先地位。《中國新聞事業史稿》、《中國編輯史》、《中國新聞傳播學說史》等專著都獲得了國家或部委級獎勵。1981年創辦的《新聞大學》季刊,是國內知名的新聞學術刊物,在全國歷屆新聞學核心期刊評選中名列前茅。
1949年以前的報刊1800多種,其中不少是罕見的珍貴報刊。攝影實驗室、廣播電視實驗室、電子采編實驗室等擁有數百萬元的先進設備,其中1999年5月建成的電子采編實驗室為國內首創,適應了當今網路傳播迅速發展的需要。
學院繼承面向世界、開放為學的優良傳統,重視對外交流與合作。長期以來,已與美國、英國、法國、俄羅斯、日本、澳大利亞、加拿大、瑞典、韓國、新加坡、泰國、馬來西亞等近20個國家,以及台灣、香港和澳門地區的有關機構建立了學術聯繫,接待了數十個外國新聞訪問團,接受了數十名留學生和訪問學者。學院還舉辦國際學術研討會,並經常派遣教師出國和赴台、港、澳地區講學訪問、進修,參加國際學術會議,同時定期選派優秀學生赴美國和香港地區的有關新聞機構實習,以利於開闊視野、增進了解。
學院積極依靠社會力量辦學,1995年4月,在上海及海內外新同界、實業界的大力支持下,成立了復旦大學新聞學院董事會,並創設了“中國復旦新聞教育發展基金”。海內外各界還先後在學院設立了多種獎教獎(助)學金,為學院發展新聞教育事業創造了有利的條件。
國際交流
學位項目
復旦大學-巴黎政治大學“傳播、媒介與創意產業”雙學位項目
與巴黎政治大學合作的碩士聯合培養項目,該項目實行全英文教學,學制兩年,第一年在巴黎政大,第二年在我院學習。國際雙碩士學位項目的理念和特色在於充分利用我院在新聞與傳播教育方面的優勢及其在上海和中國新聞業界的資源和影響,通過系統的課程設置和實習安排,讓學生較為深入地理解中國新聞傳播業的歷史與現狀、理論與實踐,旨在培養他們成為具有複合視野和國際傳播技能的高級專門人才。
復旦大學-倫敦政經學院“全球媒介與傳播”雙學位項目
與倫敦政經學院合作的碩士聯合培養項目,該項目實行全英文教學,學制兩年,第一年在倫敦政經,第二年在我院學習。國際雙碩士學位項目的理念和特色在於充分利用我院在新聞與傳播教育方面的優勢及其在上海和中國新聞業界的資源和影響,通過系統的課程設置和實習安排,讓學生較為深入地理解中國新聞傳播業的歷史與現狀、理論與實踐,旨在培養他們成為具有複合視野和國際傳播技能的高級專門人才。
復旦大學-墨爾本大學“全球文化與傳播”雙學位項目
為了推進中澳兩國新聞傳播學教學與研究的交流和發展,復旦大學新聞學院和墨爾本大學文學院本著友好合作精神,開展雙碩士學位合作項目,雙方達成合作協議,整合兩所名校、兩座名城的資源,致力於培養全球媒介與傳播方面的高級專門人才,努力培養既掌握堅實理論基礎和系統專業知識,又具有國際傳播技能,有志於從事科研教學以及國際傳播實務工作的畢業生。
國際會議
全球高峰論壇
2019年11月2日下午,主題為“轉型與創新:媒體融合背景下的新聞傳播教育共同體構建”的全球高峰論壇在復旦大學新聞學院舉行,來自全球知名新聞傳播院系的近150位院長(主任)與會。復旦大學副校長陳志敏、美國密蘇里大學新聞學院副院長EarnestPerry、復旦大學新聞學院院長米博華等出席此次論壇並致辭,復旦大學新聞學院黨委書記兼執行院長張濤甫主持了主論壇。
全球新聞傳播院長論壇
2018年10月19日,"範式探索與創新:時代變革中的新聞傳播人才培養"2018全球新聞傳播院長論壇在復旦大學新聞學院舉行。原國家新聞出版總署署長、清華大學新聞傳播學院院長柳斌傑出席論壇並致辭。復旦大學黨委副書記劉承功,人民日報社原副總編輯、復旦大學新聞學院院長米博華代表校院雙方致辭。來自美國密蘇里大學、英國倫敦政治經濟學院、澳大利亞墨爾本大學等11個國家以及國內各省市自治區的70餘位新聞傳播學院院長以及業界代表出席論壇。
本次院長論壇以"時代變革中的新聞傳播人才培養"為主題,聚焦全國教育大會精神,通過主題演講、圓桌論壇、現場考察等形式探討時代變革中的高校新聞傳播人才培養、媒介融合的理論與實踐、新聞傳播人才培養中的學科定位與出路等三大主題。
其他項目
德國文化小觀察。復旦大學新聞學院和上海大學新聞傳播學院分別組成海外課程小組。潘菲、劉璐、劉暢、張一璁四位專碩同學在陳昕老師的帶領下,11月24日出發,在隨後兩周時間內陸續參訪了德國科隆、波恩、杜塞爾多夫、柏林等德國媒體的主要聚集城市。
社會合作
2016年11月02日,復旦大學新聞學院與網易傳媒簽署戰略合作協議。雙方將在建立學術與技術合作機制,建立學生實踐、實習機制和自媒體人、微信公眾號入住“網易號”等三個方面展開合作。
2017年07月25日,復旦大學上海新媒體實驗中心與澎湃新聞共建“數據未來實驗室”。中共上海市委網信辦主任姜迅與復旦大學新聞學院執行院長、復旦大學上海新媒體實驗中心主任張濤甫共同為復旦大學數據未來實驗室揭牌。雙方將撰寫、制定數據新聞操作指南,結合對全球數據領域發展趨勢的見解和實際應用,為業界與學界提供指導和建議。同時,針對合適的內容題材進行數據分析整合及數據產品創新,打造、匯聚數據傳播工具箱。
2017年11月15日,復旦大學新聞學院與中央電視台外語頻道(CGTN)簽署戰略合作協議。雙方就深化媒體連線互動、多語種大數據解讀分析、融媒體趨勢研究、理論研究和媒體實踐融合等各個方面達成合作意向。
2018年03月29日,第二屆彭博數據新聞寫作大賽頒獎儀式在浦東陸家嘴的彭博新聞社上海分社舉行。活動由彭博新聞社上海區總編CharlieZhu主持,邀請了復旦大學新聞學院同學與參賽學生出席。
2018年09月05日,聯合國新聞部新聞和媒體司司長江華參觀復旦大學上海新媒體實驗中心。
2018年07月25日,由澎湃新聞主辦,復旦大學新聞學院與復旦大學上海新媒體實驗中心聯合主辦,匯聚全國近60家主流新媒體機構的“2018外灘新媒體峰會”在上海舉行。
2018年10月16日,復旦大學新聞學院、復旦大學上海新媒體實驗中心與網易傳媒聯合建立的“復旦-網易內容創新實驗室”在我院正式掛牌。“內容創新實驗室”立足於傳媒學界、業界的資源互通與優勢互補,充分發揮復旦大學的教學科研優勢,同時利用網易在新媒體領域的實踐經驗以及平台資源,將學界研究、學生創意、實踐教學、平台優勢進行整合,打造國內新媒體研究與實踐的前沿基地。
先進事迹
復旦大學新聞學院專門成立“課程思政與教材建設”領導小組,組建教材研製與編寫團隊,在教材立項與編寫、質量審核、出版資助等環節提供有力保障。僅黨的十八大以來,學院出版重版再印的教材就有36部之多。學院推出的“復旦博學·新聞與傳播學”等系列教材,博採眾長,體系完整,成為全國新聞傳播院系師生的主要使用教材,享有良好聲譽。其中《馬克思主義新聞經典教程》《新聞學概論》《中國新聞採訪寫作學》《中國新聞事業發展史》《新聞傳播法規與職業道德教程》等被列入國家級規劃教材。《新聞學概論》的發行量、覆蓋面、影響力居全國同類教材之冠。近年來,學院又重點打造網路與新媒體傳播核心教材,滿足全媒體時代融合新聞傳播人才培養對新型教材的迫切需求。經教育部批准,學院於2019年成立全國唯一的高校新聞學國家教材建設重點研究基地,引領全國新聞學教材建設。
社會合作
2016年11月02日,復旦大學新聞學院與網易傳媒簽署戰略合作協議。雙方將在建立學術與技術合作機制,建立學生實踐、實習機制和自媒體人、微信公眾號入住“網易號”等三個方面展開合作。
2017年07月25日,復旦大學上海新媒體實驗中心與澎湃新聞共建“數據未來實驗室”。中共上海市委網信辦主任姜迅與復旦大學新聞學院執行院長、復旦大學上海新媒體實驗中心主任張濤甫共同為復旦大學數據未來實驗室揭牌。雙方將撰寫、制定數據新聞操作指南,結合對全球數據領域發展趨勢的見解和實際應用,為業界與學界提供指導和建議。同時,針對合適的內容題材進行數據分析整合及數據產品創新,打造、匯聚數據傳播工具箱。
2017年11月15日,復旦大學新聞學院與中央電視台外語頻道(CGTN)簽署戰略合作協議。雙方就深化媒體連線互動、多語種大數據解讀分析、融媒體趨勢研究、理論研究和媒體實踐融合等各個方面達成合作意向。
2018年03月29日,第二屆彭博數據新聞寫作大賽頒獎儀式在浦東陸家嘴的彭博新聞社上海分社舉行。活動由彭博新聞社上海區總編Charlie Zhu主持,邀請了復旦大學新聞學院同學與參賽學生出席。
2018年09月05日,聯合國新聞部新聞和媒體司司長江華參觀復旦大學上海新媒體實驗中心。
2018年07月25日,由澎湃新聞主辦,復旦大學新聞學院與復旦大學上海新媒體實驗中心聯合主辦,匯聚全國近60家主流新媒體機構的“2018外灘新媒體峰會”在上海舉行。
2018年10月16日,復旦大學新聞學院、復旦大學上海新媒體實驗中心與網易傳媒聯合建立的“復旦-網易內容創新實驗室”在我院正式掛牌。“內容創新實驗室”立足於傳媒學界、業界的資源互通與優勢互補,充分發揮復旦大學的教學科研優勢,同時利用網易在新媒體領域的實踐經驗以及平台資源,將學界研究、學生創意、實踐教學、平台優勢進行整合,打造國內新媒體研究與實踐的前沿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