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鳳

岳鳳

岳鳳本江西臨川人,行商至隴川(今雲南隴川西南),與隴川宣撫司多士寧交往甚厚。萬曆元年,岳鳳誘殺多士寧及其妻子,奪金牌印符,投靠緬甸宣慰司,偽受其命,代多士寧為宣撫。后勾結緬甸兵多次侵犯雲南西南各司。十年冬,岳鳳引緬甸兵及地方各土司,分率象兵數十萬進攻雷弄(今雲南盈江南)、盞達(今盈江)、干崖(盈江東北)、南甸(今雲南騰衝西南)、木邦(今緬甸新維)等地,殺掠無算。繼進逼騰越(今雲南騰衝)、永昌(今雲南保山)、大理(今屬雲南)、蒙化(今雲南巍山)、景東(今屬雲南)、鎮沅(今雲南景谷東北)、元江(今屬雲南)等地。十一年正月,焚掠施甸(今屬雲南),陷順寧(今雲南風慶)、破盞達,又令其子曩烏領眾6萬,突攻孟淋寨(今雲南龍陵東北)。明軍指揮吳繼勛、千戶祁維垣等率隊阻擊,分別戰死。為阻止叛軍大舉進攻,黔國公沐昌祚移師洱海(今雲南境),巡撫劉世曾移扎楚雄(今屬雲南)。閏二月十一日,明廷命劉綖為游擊將軍、鄧子龍為參將,各提兵5000赴剿;又徵調官軍及地方武裝數萬,合力攻剿。其部署是:參政趙睿率軍進駐蒙化;副使胡心得駐騰衝;陸通霄率隊駐趙州(今雲南下關東);僉事楊際熙率隊進駐永昌。此外,監軍副使傅龍、姜忻,參將胡大賓等率隊與上述各支部隊,分道進擊。凡大小十餘戰,斬首1600餘級,緬甸酋長莽應里的叔父猛別、南甸叛亂酋長落參皆死。

人物簡介


岳鳳本江西臨川人,行商至隴川(今雲南隴川西南),與隴川宣撫司多士寧交往甚厚。正統九年( 1444 年) 王驥上奏: “近邊牟利之徒,私載軍器諸物,潛入木邦、緬甸、車裡、八百諸處,結交土官人等,以易有無。至有教之治兵器、近女色、留家不歸者。漏我邊情,莫此為甚。以故邊患數生,致數年干戈不息,軍民困弊。”因邊境貿易而生的製造武器之物以及製造武器技術的販賣進一步加劇了隱患。這種結果最終導致了明朝中南半島的土地三宣六慰被緬甸宣慰司所吞,“雲南自此虛耗矣”。
明世宗嘉靖初(1522年),為了報當年緬甸乘明軍三征麓川緬甸乘火打劫之仇,孟養土司和木邦土司聯兵擊殺緬甸宣慰使莽紀歲,瓜分緬地。莽紀歲之子派人到昆明申述,希望明朝出兵討伐孟養(麓川),由於當年貴州,粵西都有苗人叛亂,明將王守仁先討平苗亂,正準備進兵滇西,緬甸之時病死。莽紀歲之子莽體瑞自力啟兵為父復仇,勢力逐漸強大,掃平各部。因憤恨明朝未救,不再入貢,並與思機發聯兵侵犯雲南邊境,自稱西南金樓白象王。莽體瑞死後,其子莽應里繼位,有不臣之心,當時龍川土司女婿岳鳳篡位,引緬兵入寇,攻陷順寧,施甸,威脅騰衝,永昌等地,明廷命參將鄧子龍,游擊劉挺將緬兵擊退,然後命劉挺帥兵出擊龍川,孟密,臘戍,緬兵望風而逃,劉挺率兵進抵緬甸都城阿瓦,包圍阿瓦,在孟養,八莫等地的緬兵皆棄城回救阿瓦,阿瓦天氣酷熱,明軍不適水土,難以長期堅持,撤圍阿瓦。等明軍慢慢退走,緬兵又開始圍攻孟養,八莫等地。萬曆十九年(1591年)明雲南巡撫陳用賓發檄文約暹羅出兵夾擊緬甸,緬軍又被明將萬國春擊破,再次抵進阿瓦而還,緬軍驚恐之餘,再不敢北犯。
明初入緬有二條線路。一條自雲南承宣布政使司起,有三道,一由天部馬,一由驃甸,一由阿郭地界,俱會緬之江頭城;一條自交趾承宣布政使司起,在八百景邁(今清邁)與阿瓦的通道之間,有冬烏,凡北往阿瓦,西至蒲甘,東赴景邁,南往白古,均以冬烏為交通要道,由交趾承宣布政使司抵達八百大甸宣慰司(景邁今清邁)以後,自八百大甸宣慰司(清邁)經底兀剌宣慰司(冬烏)赴緬甸宣慰司(阿瓦),宣德時廢交趾此路不通。大明開拓雲南省至大嘎河流域,及宛江上游,西南至密支那,八莫,臘戍,班羊,南卡江,景河與緬甸為界,緬甸為時叛時降的化外之邦,每次歸降又納入明朝版圖。故緬甸對大明來說,是叛降無常之臣屬,由於氣候原因,明軍可以將緬軍擊潰,但是不能長驅直入下緬甸腹地犁庭掃穴,將其徹底征服蕩平。
密支那八莫等都在高原邊緣地帶,沿大金沙江(伊洛瓦底江)過八莫后,就是低海拔的伊洛瓦底江河谷平原,酷熱難耐,到阿瓦后更是大火爐,阿瓦的酷熱絕對超過國內的任何一個火爐城市,最熱的3/4月份,周邊大地乾裂,黃土翻露,除了河流和湖泊,水都難找到。在當年的醫療條件下,決定了中原兵馬在本地沒法長期駐留,已就緬兵提供了反覆無常的機會。
萬曆年間,雲南巡撫陳用賓下令“漢夷互市,則關外有市場,防弁及巡 司主之。其犯銅鐵輸出之禁者,必誅無赦。”緬甸各土司多蓄有漢人為幕僚,以應付朝廷之計,其中不乏像岳風這樣的“叛國”之徒。據《明史》載,風父祖江西撫州人,商於隴川,因投宣撫多士寧為記室,得多士寧信任,后鳩殺士寧,奪印投緬,受緬偽命。另有廣西人陳安者,初為郡吏,亡命入緬,應履信任之,署為丞相,教以侵掠疆土之計。這類人未見姓名者尚多,大都留居緬境不返。

人物事迹


萬曆元年,岳鳳誘殺多士寧及其妻子,奪金牌印符,投靠緬甸宣慰司,偽受其命,代多士寧為宣撫。后勾結緬甸兵多次侵犯雲南西南各司。十年冬,岳鳳引緬甸兵及地方各土司,分率象兵數十萬進攻雷弄(今雲南盈江南)、盞達(今盈江)、干崖(盈江東北)、南甸(今雲南騰衝西南)、木邦(今緬甸新維)等地,殺掠無算。繼進逼騰越(今雲南騰衝)、永昌(今雲南保山)、大理(今屬雲南)、蒙化(今雲南巍山)、景東(今屬雲南)、鎮沅(今雲南景谷東北)、元江(今屬雲南)等地。十一年正月,焚掠施甸(今屬雲南),陷順寧(今雲南風慶)、破盞達,又令其子曩烏領眾6萬,突攻孟淋寨(今雲南龍陵東北)。明軍指揮吳繼勛、千戶祁維垣等率隊阻擊,分別戰死。為阻止叛軍大舉進攻,黔國公沐昌祚移師洱海(今雲南境),巡撫劉世曾移扎楚雄(今屬雲南)。
閏二月十一日,明廷命劉綖為游擊將軍、鄧子龍為參將,各提兵5000赴剿;又徵調官軍及地方武裝數萬,合力攻剿。其部署是:參政趙睿率軍進駐蒙化;副使胡心得駐騰衝;陸通霄率隊駐趙州(今雲南下關東);僉事楊際熙率隊進駐永昌。此外,監軍副使傅龍、姜忻,參將胡大賓等率隊與上述各支部隊,分道進擊。凡大小十餘戰,斬首1600餘級,緬甸酋長莽應里的叔父猛別、南甸叛亂酋長落參皆死。八月,叛軍頭目耿馬安撫司罕虔,引緬甸軍出兵查理江(今怒江)。明軍奮起阻擊,大敗之。十月,罕虔在灣甸(今灣甸東南)叛軍支持下引緬甸軍直犯姚關(今雲南施甸東南)。鄧子龍督隊反擊,與叛軍大戰於攀枝花(今地不詳)。鄧子龍一面設伏兵迎戰,一面遣人出叛軍后,焚毀橋樑,斷其歸路,生擒叛軍82人,斬罕虔及灣甸土知州景宗真等叛軍官兵296人,迫使孟養(治今緬甸傑沙北)、孟密(治今緬甸蒙米特)、木邦三司歸降。十二年四月,劉綖率大軍至姚關一帶。各軍乘勝進擊,西向直逼隴川,先後斬首萬餘級。官軍進至隴川,劉綖先分兵據沙木籠山(今隴川東北)之險,后親領大軍入城。時駐隴川的岳鳳見四面被圍,出城投降。其餘各土司,紛紛歸附。九月,劉綖率大軍繼續西進,攻擊蠻莫(今蠻昌)、孟養叛軍,所到即取,叛軍紛殺緬軍歸降。隨後,官軍從隴川、孟密出師,直逼緬甸叛軍巢穴阿瓦(今緬甸曼德勒西南),連破其象陣,大敗之。莽應里叔父猛勺率軍投降,叛亂悉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