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邦宣慰司

木邦宣慰司

木邦宣慰司,明王朝行政建制,明朝時期是中國領土一部分。轄境相當於今緬甸撣邦東北部地區,明時治所在今緬甸興威。這國家是曼尼普爾史家口中的蓬王國,曾非常強大,版圖由德宏至特里普拉。

大明時期


歷史

1413年(永樂十一年),在雲南布政使司下除了正式府州,還設有南甸、干崖兩個宣撫司和麓川平緬、木邦、孟養、緬甸、八百、車裡、寮國、大古喇、底馬撒和底兀剌十個宣慰司。
1531年(嘉靖十年)緬甸東吁王朝建立,逐步統一緬甸,並不斷進攻明朝所屬的土司。由於明朝晚期的政治腐敗。例如木邦土官罕拔向明朝報請襲職,雲南官吏以勒索未遂,拒不發給承襲狀紙,罕拔就反叛明朝,投向東吁。民諺說:“官府愛惜一張紙,丟失地方二千里。”至1566年(嘉靖末),緬甸吞併了八百、寮國和車裡三個宣慰司。1575年(萬曆三年)初,又攻佔了木邦宣慰司。后明軍一度收復。 1606年(萬曆三十四年),緬軍30萬進攻木邦,明軍救兵不至,木邦失陷。

世系

1289年置木邦路軍民總管府,領三甸。1404以木邦府改置,治所為今緬甸臘戍東北新維。統治地域部分在今緬甸境內,1606亡。
罕的法1404-?
罕賓發(法)
罕門法1428-?
罕線法
罕蓋法1440前-1453
罕落法1453-?
罕八法
罕樂法
罕褋法
罕穵法
罕烈 罕拔1568-?
罕進忠
罕欽1584-?
罕蓋

清朝時期


吳三桂入緬

1659年(順治十六年)正月初三,吳三桂三路大軍數十萬人,兵逼昆明。南明永曆帝朱由榔帶1500餘人走騰越西逃,進入當時中國的屬國緬甸瓦城(即曼德勒近郊的古都阿瓦),觀望形勢的緬王“慰留貴客於緬北山區”。1661年,緬京老王駕崩,新王莽白繼位。他看清形勢,派精兵夜襲,砍死了南明數十名遺臣武將,囚禁了永曆帝。同年底吳三桂大軍飲馬怒江直逼緬甸。莽白立即獻出永曆帝朱由榔。朱由榔被押回昆明,囚禁在篦子坡頭的金禪寺(今利民巷)內。1662年(康熙元年)4月,永曆帝朱由榔被吳三桂用弓弦勒死。南明王朝徹底覆滅。永曆帝身後的潰兵上千人逃到了麻粟壩,開始和這一帶的撣、克欽克倫等尚處於刀耕火種原始部族生活的原住民們打客家。原住民打不過這群遠來如狼似虎的有謀略的職業軍人,遷到周邊高山,中國改朝換代的難民們,得以在此休養生息。
“永曆帝事件”后,吳三桂大軍兵臨緬都阿瓦城活捉永曆帝,然而當時吳三桂邀功心切立馬自阿瓦城回軍,諸位土司仍然隸屬於緬甸不復眾建。清人趙翼所說: “是時三桂未及為善後,許以邊外木邦、猛密、大山諸土司,聽其仍為緬屬,不復能如明初之眾建 而分其勢。”值得注意的是,自從吳三桂率領清朝軍隊在阿瓦郊外俘獲永曆之後,約有一百多年時間,中緬之間沒有什麼官方來往。

清緬戰爭

到1752年雍籍牙王朝(1752-1885年)建立后,中緬雙方在滇緬邊境地區才又有接觸。清朝建立后,康熙至乾隆,爺孫三代關注重心在西北西域,忙於平定準噶爾,無暇南顧,不願與周邊發生軍事衝突,因此雲南地方官府對此事一直是奉行偏向綏靖政策。而當乾隆帝從平定新疆這一事情脫身後,開始對緬甸這種壓迫邊疆少數民族和挑釁清朝國威的行為採取強硬態度,中緬邊境局勢逐漸緊張。清緬戰爭期間,清政府一度恢復了對孟拱、木邦、孟艮、整邁等土司的統治,但是隨著征緬戰事的結束,緬甸備表入貢,清王朝對這些土司旋又不加過問。“置三司於不問,任緬處置,猶得曰,緬已世世臣服,恭順無二,養拱諸地雖屬緬仍屬於我然。”(註:李根源:《永昌府文征》紀載卷25,第12頁。)清政府的這種觀念,在能夠維持其藩屬體系的條件下,還出現不了多大問題,但在西方國家頻頻入侵,清王朝的屬國皆被列強吞併后,就難免會造成邊界領土的糾紛,並使清政府在與列強談判時處處陷入被動。
1852年,英殖民者侵佔緬甸,中國開始失去對這片土地的控制權。
1897年,英國與清王朝(光緒二十三年)訂立《中英續議緬甸條約》,勘邊定界后,果敢正式被划入英屬緬甸。生活在果敢地區的漢族由此改稱為果敢族,漢語改稱果語,漢文改稱果文。

英緬時期


在果敢大水塘(傳統鴉片種植區)立有當年用中英文寫就的大清與英緬堪界碑,以及1941年由英殖民者頒布土司楊文炳次子楊振材為“印襲官”的敕封碑。英人也從中國制,確立了英緬抗日時代楊家的末代土司地位。離此碑幾百米處,建有抗日將士陣亡紀念碑—抗戰時果敢人與中國遠征軍93師配合,在果敢老街、西山區大水塘一帶浴血奮戰,使1000多名日寇在此斃命。
因為對緬甸抗日保土有功,1947年在緬甸立國的“班弄”會議,土司楊文炳作為“果敢族”的代表參加了民族加盟緬甸聯邦政府的簽字儀式,緬甸政府總算正式承認300年來不被接納的果敢族為其境內合法少數民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