力
漢字
力(拼音:lì )是漢語通用規範一級漢字(常用字)。此字始見於商代甲骨文及商代金文,其古字形像耒(一種原始的農具)。力的本義即耒,用耒耕作需有力,故引申為氣力的力。力字由力量又特指體力勞作,又引申泛指一般的能力、效能。用作動詞,表示儘力去做。
隸書-小篆--金文---甲骨文---骨刻文
也有學者對“力”字的字形提出不同看法。林義光認為力象奮臂(運動手臂)之形,釋力為氣力。馬敘倫認為力為筋字初文,借用為力氣之力。還有人認為“力”是古代的狩獵工具。
● 力 lì ㄌㄧˊ
● ● 人和動物筋肉的效能:~氣。~量。
● ● 一切事物的效能:視~。生產~。控制~。
● ● 物理學上指物體之間相互作用,引起運動加速或形變:~學。作用~。保守~。
● ● 用極大的力量:盡~。~挫。~挽狂瀾。
● ● 姓。
詞性 | 釋義 | 英譯 | 例句 | 例詞 |
---|---|---|---|---|
名詞 | 力氣;人或動物肌肉的效能。 | force;strength | 《詩經·邶風·簡兮》:“有力如虎,執轡如組。” 唐·韓愈《題木居士》詩:“朽蠹不勝刀鋸力,匠人雖巧欲何如?” | 力氣;體力 |
身體器官或其他事物的效能。 | force; power; strength | 艾青《火把》:“我發現自己身上,好像有一種無窮的力。” | 腦力;物力;火力;電力;力所能及 | |
物理學上指物質之間的相互作用,是改變物體形態或運動狀態的外因。 | force | 彈力;摩擦力;靜電力;萬有引力 | ||
能力;能勝任某項工作或事物的主要條件。 | ability; capability | 《周易·繫辭下》:“德薄而位尊,知小而謀大,力小而任重,鮮不及矣。” 沙汀《闖關》四:“從幾天的談話當中,左嘉頗為吃驚於餘明的理解力的銳敏。” | 才力;理解力;戰鬥力 | |
權勢。 | power; might; influence | 《詩經·大雅·桑柔》:“民之回遹,職競用力。” 《孟子·公孫丑上》:“以力服人者,非心服也。” | 權力;威力 | |
功勞;功效。 | merit | 《周禮·夏官·司勛》:“事功曰勞,治功曰力。” 《晏子春秋·諫上十二》:“昔吾先君桓公以管子為有力,邑狐與谷,以共宗廟之鮮。” | ||
勞役;僕役。 | 《論語·八佾》:“為力不同科,古之道也。” 《國語·魯語下》:“任力以夫,而議其老幼。” | 力役 | ||
勞動;勞作。 | 《韓非子·五蠹第四十九》:“不事力而養足,人民少而財有餘,故民不爭。” | 自食其力 | ||
(Lì)姓氏用字。 | ||||
形容詞 | 用很大力量;儘力。 | do one's utmost; try one’s best | 《詩經·大雅·烝民》:“古訓是式,威議是力。” 魯迅《書信集·致許壽裳》:“若欲與此輩周旋,后宜力改。” | 力作;力挽狂瀾;力排眾議 |
動詞 | 役使。 | work;use | 宋·葉適《湖南運判到任謝表》:“視賤軀之可力,傾盡而為,儻宿疚之或平,糜捐以報。” | |
致力(於);努力 | engage | |||
副詞 | 甚;厲害。 | 《漢書·汲黯傳》:“臣常有狗馬之心,今病力,不能任郡事。” | ||
量詞 | 古代測量弓的強度單位。一個力是九斤十四兩(或雲九斤四兩) | 清·文康《兒女英雄傳》第十五回:“我開得十六力的硬弓。” 姚雪垠《李自成》第一卷第二七章:“老曹,你打算給我做幾個力的弓?” |
【卷十三】【力部】林直切(lì)
筋也。象人筋之形。治功曰力,能圉大災。凡力之屬皆從力。
【註釋】①圉:徐鍇《說文解字系傳》作“御”。
說文解字注
筋也。筋下曰:“肉之力也。”二篆為轉注。筋者其體。力者其用也。非有二物。引申之,凡精神所勝任皆曰力。
象人筋之形。象其條理也。人之理曰力,故木之理曰朸,地之理曰阞,水之理曰泐。林直切,一部。
治功曰力。《周禮·司勳》文。
能御大災。《國語》祭法文,引以釋治功曰力也。
廣韻
林直切,入職來 ‖力聲職部(lì)
力,筋也。又姓,黃帝佐力牧之後。林直切。九。
〔古文〕《唐韻》《集韻》《韻會》林直切,陵入聲。《說文》筋也。象人筋之形。《徐曰》象人筋竦,其身作力,勁健之形。《增韻》筋,力氣所任也。《禮·聘義》日幾中而後禮成,非強有力者不能行也。
又《曲禮》老者不以筋力為禮。
又《韻會》凡精神所及處,皆曰力。《孟子》聖人旣竭目力焉,旣竭耳力焉。
又《韻會》物所勝亦曰力。《家語》善御馬者均馬力。《杜甫·張旭草書詩》溟漲與筆力。
又勤也。《書·盤庚》若農服田力穡,乃亦有秋。《前漢·司馬遷傳》力誦聖德。《注》師古曰:力,勤也。
又《禮·坊記》食時不力珍。《注》力,猶務也。
又《後漢·銚期傳》身被三創,而戰方力。《注》力,苦戰也。
又病甚曰力。《唐書·汲黯傳》臣犬馬病力。
又為人役者曰力。《晉·陶潛·與子書》遣此力,助汝薪水之勞。
又姓。《韻會》黃帝佐力牧之後。
又《韻補》葉力櫱切,苓入聲。《蘇軾·香積寺詩》此峯獨蒼然,感荷祖佛力。幽光發中夜,見者惟木客。
力
力
時代 | 聲韻系統名稱 | 韻部 | 聲母 | 韻母 |
---|---|---|---|---|
先秦 | 高本漢系統 | l | i̯ək | |
王力系統 | 職 | l | ǐək | |
董同龢系統 | 之 | l | jək | |
周法高系統 | 職 | l | iək | |
李方桂系統 | 之 | l | jək | |
西漢 | 職 | |||
東漢 | 職 | |||
魏 | 職 | jək | ||
晉 | 職 | jək | ||
南北朝 | 宋北魏前期 | 職 | jək | |
北魏後期北齊 | 職 | jək | ||
齊梁陳北周隋 | 職 | jək | ||
隋唐 | 擬音/高本漢系統 | l | i̯ək | |
擬音/王力系統 | l | ǐək | ||
擬音/董同龢系統 | l | jək | ||
擬音/周法高系統 | l | iek | ||
擬音/李方桂系統 | l | jək | ||
擬音/陳新雄系統 | l | ǐək |
字形 | 小韻 | 韻攝 | 聲調 | 韻目/韻部 | 韻系 | 聲母 | 開合 | 等第 | 清濁 | 反切 | 擬音 | |
---|---|---|---|---|---|---|---|---|---|---|---|---|
廣韻 | 力 | 力 | 曾 | 入聲 | 二十四職 | 蒸 | 來 | 開口呼 | 三等 | 次濁 | 林直切 | ljək |
集韻 | 力 | 曾 | 入聲 | 二十四職 | 蒸 | 來 | 開口呼 | 三等 | 次濁 | 六直切 | liek | |
禮部韻略 | 入聲 | 職 | 六直切 | |||||||||
增韻 | 入聲 | 職 | 林直切 | |||||||||
中原音韻 | 立 | 入聲作去聲 | 齊微 | 來 | 齊齒呼 | 次濁 | li | |||||
中州音韻 | 入聲作去聲 | 齊微 | 郎帝切 | |||||||||
洪武正韻 | 歷 | 入聲 | 七陌 | 庚 | 來 | 次濁 | 郎狄切 | liək | ||||
分韻撮要 | 力 | 陽入 | 第七英影應益 | 益 | 來 |
◎ 贛語:lik5
◎ 客家話 [陸豐腔] lit8 [梅縣腔] lit8 [海陸腔] lit8 [客英字典] lit8 [台灣四縣腔] lit8 [客語拼音字彙] lid6 [東莞腔] lit8 [沙頭角腔] lit8 [寶安腔] lit8
◎ 粵語 lik6
◎ 潮州話 lag8 (lâk 舊時:lâ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