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祥德

徐祥德

徐祥德,1942年7月12日出生於天津市,氣象學家,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國氣象科學研究院研究員、博士生導師。

1967年徐祥德從南京氣象學院畢業後進入內蒙古錫林郭勒盟氣象局工作;1981年中國氣象科學研究院碩士畢業後進入南京氣象學院工作;1987年赴美國邁阿密大學進修;1988年擔任南京氣象學院教研室副主任;1990年調入天津市氣象局工作;1992年進入中國氣象科學研究院工作,先後擔任所長、副院長、教授;1999年加入中國共產黨;2009年當選為中國工程院院士;2010年增選為中國氣象局第七屆科技委委員;2015年獲得何梁何利基金科學與技術進步獎。

徐祥德長期從事天氣氣候動力學、天氣動力學,大氣環流、動力氣候學,非線性理論及大氣環境研究,推進黃河防汛、農業防災、城市環境觀測、數據共享系統與高原大氣科學試驗等技術工程建設,發展了高原新一代監測預警工程、技術系統。

人物經歷


徐祥德
徐祥德
1942年7月12日,徐祥德出生於天津市,祖籍浙江省餘姚市。
1961年9月,進入南京氣象學院(2004年更名為南京信息工程大學)氣象系學習。
1967年8月,本科畢業后,進入內蒙古錫林郭勒盟氣象局工作(至1979年9月)。
1979年9月,考上中國氣象科學研究院,就讀數值預報碩士研究生。
1981年7月,畢業獲得理學碩士學位后,進入南京氣象學院工作。
1987年11月,赴美國邁阿密大學進修(至1988年11月)。
1988年11月,擔任南京信息工程大學教研室副主任(至1990年8月)。
1990年8月,調入天津市氣象局工作,擔任局副總工程師(至1992年12月)。
1992年12月,進入中國氣象科學研究院工作,先後擔任所長(至1993年6月)、副院長(1993年6月至2002年9月)、教授(2002年09月-)。
1999年12月,加入中國共產黨。
2009年,當選為中國工程院院士,隸屬於環境與輕紡工程學部(氣象科學) 。同年參與完成的《中國女子網球隊備戰2008年奧運會生理生化訓練監控和體能康復與傷病預防的研究》獲得第29屆奧運會科研攻關與科技服務組織獎三等獎。
2010年,增選為中國氣象局第七屆科技委委員。
2015年,獲得何梁何利基金科學與技術進步獎。
2017年2月,天津市武清區氣象局正式建成全市氣象部門首個“院士專家工作站”,徐祥德帶領其專家團隊正式進駐工作站。

主要成就


科研成就

• 科研綜述
徐祥德長期從事大氣環境、天氣動力與氣候動力學,城市環境等研究,主持實施了多項大氣科學研究試驗,先後任國家科技部重大計劃首席科學家和項目計劃實施執行人。他研究提出大氣“強迫源”所激發波列路徑、波射線形變以及波流型響應特徵等新認識,提出城市大氣重污染過程周邊源輸送“通道”多尺度特徵及其“空氣穹窿”三維結構影響機制;發展城市周邊污染源判識追蹤分析與模式源同化技術;提出“世界屋脊”高原大氣水分循環模型;拓展青藏高原天氣氣候“強信號”上游關鍵區影響理論等,推進城市大氣環境、青藏高原地區新一代綜合監測、預警探測系統工程建設。推進了黃河防汛、農業防災、城市大氣環境、青藏高原大氣科學試驗研究與觀測系統技術等工程建設,發展了青藏高原新一代大氣綜合監測與預警系統工程。主持實施城市大氣環境觀測試驗與中國氣候觀測系統設計被列入國際範例。
• 科研項目&成果獎勵
截至2015年,徐祥德先後任六項國家科技部重大計劃首席科學家,包括國家科技部氣象科學數據共享首期工程、國家科技部973項目城市大氣環境研究項目、中日政府間技術合作JICA項目重大計劃高原新一代監測預警工程等。截至2014年,先後獲得國家自然科學獎二等獎一項,省部級科技進步獎一項、二等獎三項、三等獎二項,中國科學院自然科學二等獎。
科研項目
項目名稱項目來源/職務
北京及周邊地區大氣、水、土污染機理與治理原理研究國家973項目(首席科學家)
登陸颱風螺旋波機理研究自然科學基金(主持人)
西北生態氣候系統研究國家科技部項目(主持人)
東亞季風預研究國家科技部項目(課題負責人之一)
氣象資料共享系統建設國家科技部項目(主持人)
農業氣象災害防禦技術研究“九五”國家重點科技攻關項目(項目主持人)
黃河暴雨科學試驗“八五”攻關項目(項目實施執行人)
青藏高原地氣物理過程氣候影響國家攀登計劃(B)(首席科學家助理)
成果獎勵
時間項目名稱獎勵名稱來源
1995年熱帶准40天振蕩現象,成因及其相關研究國家自然科學獎二等獎
1996年寧夏旱澇動力診斷模式試驗及中長期預報省部級二等獎
1997年颱風暴雨科學、業務試驗和天氣動力學研究省部級一等獎
2000年大中尺度波流相互作用理論研究省部級二等獎
2002年農業氣象災害防禦技術研究省部級
2010年北京及周邊大氣污染形成機制、區域聯控及奧運空氣質量保障研究環境保護科學技術獎一等獎
2014年華北大氣污染跨省域輸送—轉化機理及預報—聯控技術高校科學研究優秀成果科技進步獎一等獎
• 論文著作
截至2015年,徐祥德以第一、第二作者發表於國內外SCI期刊與核心以上刊物論著193篇,專著11部、編著10部,先後被美國科學出版社(Nova Science Publishers)特邀為國際專著主要作者或主編(三部),其中主編的一部高原研究專著被美國國會圖書館收錄。
出版著作
出版日期名稱作者出版社
2015.04《青藏高原影響與動力學機制探討》徐祥德著北京:氣象出版社
2013.01《地球大氣中的渦旋 揭秘氣象災害》徐祥德,李澤椿,柳崇健主編北京:科學普及出版社
2010.02《城市環境綜合觀測與大氣環境動力學研究》徐祥德等著北京:氣象出版社
2008.01《中國氣候觀測系統》張人禾,徐祥德主編北京:氣象出版社
2003.09《城市大氣環境觀測工程技術與原理》徐祥德等著北京:氣象出版社
2003.01《大氣遙感再分析場構造技術與原理》徐祥德等著北京:氣象出版社
2002.10《外源強迫與波流作用動力學原理》徐祥德,高守亭著北京:海洋出版社
2002.04《農業氣象防災調控工程與技術系統》徐祥德等編著北京:氣象出版社
2002.01《城市化環境氣象學引論》徐祥德,湯緒等編著北京:氣象出版社
2000.08《青藏高原大氣邊界層觀測分析與動力學研究》周明煜,徐祥德等編著北京:氣象出版社
1999.12《外源強迫與波流作用動力學原理》徐祥德,高守亭著北京:海洋出版社
1999.01《華北乾旱預研究進展》徐祥德,吳正華主編北京:氣象出版社

人才培養

截至2016年,徐祥德在南京信息工程大學(原南京氣象學院)、中國氣象科學研究院、北京大學、蘭州大學一共培養博士研究生10多名,碩士研究生30多名,根據中國科學技術信息研究所、國家工程技術數字研究館信息、全國圖書館參考諮詢聯盟,徐祥德培養學生情況如下:
年度題目作者學位授予單位類型
2016青藏高原大地形影響及其水汽輸送結構對中國東部暴雨極端事件時空分佈影響機理趙陽中國氣象科學研究院碩士
2015強降水過程譜逼近方法模擬應用與周期特徵分析王淑莉中國氣象科學研究院碩士
2014青藏高原東南緣大理邊界層參數化與湍流特徵影響研究王寅鈞南京信息工程大學博士
2013互旋過程雙颱風相互作用及其環境主體水汽流影響徐洪雄南京信息工程大學博士
2013不同初始場及輻射參數化組合方案對太陽輻射模擬效果的影響試驗研究彭繼達南京信息工程大學碩士
2013青藏高原大地形“魚尾”狀地形熱力效應對天山降水系統及水資源的影響郭玉娣南京信息工程大學碩士
2012影響高原大氣熱源前兆性海溫“強信號”及其相關大氣結構朱文會南京信息工程大學碩士
2011青藏高原東南部雲狀況與地表能量收支結構蔡雯悅南京信息工程大學碩士
2011溫江地區邊界層觀測綜合分析研究儲凌南京信息工程大學碩士
2011青藏高原關鍵區積雪“強信號”特徵對區域旱澇的影響過霽冰南京信息工程大學碩士
2011登陸我國超強颱風趨暖運動統計研究楊湘婧南京信息工程大學碩士
2011青藏高原東南部WRF邊界層模擬與觀測對比探討研究王寅鈞南京信息工程大學碩士
2010颱風暖心結構變化及其影響因子相關分析俞瑋南京信息工程大學碩士
2010雙颱風渦旋間能量與水汽的輸送、交換及其機制徐洪雄南京信息工程大學碩士
2010我國沿海地區登陸颱風的若干特徵分析劉若冰南京信息工程大學碩士
2009青藏高原及其周邊區域夏季上對流層水汽變化和輸送特徵研究陳斌中國氣象科學研究院博士
2009蒙古高壓及其氣候效應分析劉晴晴南京信息工程大學碩士
2008空氣質量模式“源同化”模型及排放源影響效應研究程興宏中國科學院研究生院博士
2008春季地氣溫差分佈異常特徵及其對中國東部夏季降水的影響劉穎中國氣象科學研究院碩士
2007中低緯關鍵區水汽輸送結構特徵及其對長江流域夏季降水異常的影響施小英中國科學院研究生院博士
2007集合卡爾曼濾波資料同化系統的設計及其在集合預報中的應用庄照榮中國科學院研究生院博士
2007黃淮海地區植被覆蓋變化及其對氣候與水資源影響研究陳懷亮南京信息工程大學博士
2006全球變化背景下東亞區域氣候年代際時空演變的統計-動力特徵施曉暉南京信息工程大學博士
2006城市大氣環境數值技術的集成、改進和應用研究許建明南京信息工程大學博士
2006內蒙古夏季乾旱分析研究宋桂英蘭州大學碩士
2005北京城市街區PM10時空分佈特徵的綜合觀測研究程興宏中國氣象科學研究院碩士
2005北京城市邊界層低層湍流動力結構及其影響特徵姚文清中國氣象科學研究院博士
2005長江中下游地區降水再循環研究付翔中國氣象科學研究院碩士
2004中國區域氣候經向與緯向特徵及其變化施小英中國氣象科學研究院碩士
2004暴雨過程大氣廓線儀資料分析及其模擬試驗張勇中國氣象科學研究院碩士
2004青藏高原冬季降雪異常與長江中下游夏季降水相關特徵柏晶瑜中國氣象科學研究院博士
2003北京城市熱島動力、熱力結構甄新蓉中國氣象科學研究院碩士
2002颱風結構動力學模型及其數值試驗張勝軍南京氣象學院博士
2002西北地區年代際氣候變化及其空中水資源特徵王秀榮南京氣象學院博士
2002青藏高原對流雲團發生髮展及其東移影響的研究卓嘎南京氣象學院博士
2002城市周邊地形和熱島影響效應的模擬研究楊玉華中國氣象科學研究院碩士
1999青藏高原春季地溫異常對長江中下游夏季旱渾影響的研究柏晶瑜北京大學碩士
1998青藏高原下墊面熱力結構遙相關影響特徵研究周玉淑國家氣象局氣象科學研究院碩士
1997TOVS資料的變分處理技術與MM5在高原地區的應用研究翁永輝國家氣象局氣象科學研究院碩士
1996小地形對南海季風爆發和亞洲夏季風建立格局的影響羅京佳南京氣象學院碩士
1994青藏高原地溫與東北汛雨時滯聯繫的研究馬秀全南京氣象學院碩士
1994青藏高原冬春季雪蓋異常對我國中東部地區夏季降水的影響呂江津南京氣象學院碩士
1991區域氣候嵌套模式的研究及其數值模擬苗峻峰南京氣象學院碩士
1990第一、二類大氣熱機對大氣環流型影響的數值模擬趙天良南京氣象學院碩士
區域性旱澇對海溫強信號的遙響應特徵苗秋菊中科院大氣物理所碩士

榮譽表彰

時間榮譽/表彰參考資料
科技部“973”先進個人
科技部野外科技工作突出成績先進個人
2009年中國工程院院士(環境與輕紡工程學部)
2015年何梁何利基金科學與技術進步獎

社會任職


時間擔任職務
1997年05月至2002年12月SCI雜誌《Journal of Boundary Layer Meteorology》國際編委
2010年中國氣象局第七屆科技委委員 
世界氣象組織WMO大氣環境、國際現場觀測協調專家組成員
世界氣象組織WMO城市環境專業委員會委員
全球水夥伴中國委員會委員
中國氣象學會天氣和極地專業委員會副主任
中國現場統計學會常務理事
中國青藏高原研究會常務理事
北京市氣象學會常務理事、動力氣象專業委員會委員
計算物理學會常務理事
大氣計算物理專業委員會主任
氣象、水文、地質專業委員會主任
《計算物理》雜誌編委
《應用氣象學報》雜誌編委

人物評價


徐祥德長期從事天氣動力,大氣環流和動力氣候研究,從事非線性波流動力學、拓樸非線性理論及其大氣突變數學模型研究,在中國該學科的知名專家和學科帶頭人,在國際上也具有較高的知名度。 (天津市氣象局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