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語漢字

謚是一個漢語漢字,拼音讀作shì。指代古代帝王或大官死後評給的稱號。如謚號等。另外也有叫做、稱為的意思,如“身死無名,~為至愚”。

常見片語有謚號、謚法、追謚、惡謚、私謚等。

基本釋義


shì ㄕˋ
1. 古代帝王或大官死後評給的稱號:~號。~法。~寶(帝王陵墓中,刻有帝后謚號的印璽)。
2. 叫作,稱為:“身死無名,~為至愚”。

詳細釋義


shì[名]
1.(形聲。從言,益聲。用言論給予褒貶,故從言。本作“謚”。本義:古代皇帝、貴族、大臣、傑出官員或其它有地位的人死後所加的帶有褒貶意義的稱號)同本義 [posthumous title (of emperor, distinguished minister)]
謚,行之跡也。——《北堂書鈔》引《說文》
謚者,別尊卑,彰有德也。——《白虎通
先王謚以尊名。——《禮記·表記》
誄生時所行為之謚。——《論衡·道應》
增謚美顯,榮於身後。——明·張溥五人墓碑記
.2又如:謚法(由主祭者將名號贈給死者,以表彰他一生的功業);謚寶(古代帝王寢墓中,刻有帝后謚號的璽印);謚譜(記載謚號的譜牒);謚名(謚號)

詞性變化

編輯
shì[動]
(1) 授與,加封,尤指死後追封 [confer]
幸德謚為洞簫兮。——王褒洞簫賦
身死無名,謚為至愚,恥及父母,為天下笑。——《史記·司馬相如列傳》
(2) 又如:謚告(贈謚的文告):謚典(贈謚的典禮)
English
(謚)
Sh ì
Ancient king of 帝 or big 官 clay-cold the title that 評 give
Be called, call

古籍釋義


康熙字典

《唐韻》《集韻》伊昔切,音益。《說文》笑貌。
又《集韻》馨激切,音鬩。笑聲。或作赥。 《正字通》俗用為誄行之諡,非。

用法搭配


相關組詞

美謚、謚法、謚策、謚名、謚寶、惡謚、謚冊、號謚、丑謚、論謚。

相關成語

蓋棺定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