拈花一笑
漢語成語
拈花一笑是一個成語,佛教語,拼音是niān huā yí xiào,出自《五燈會元·七佛·釋迦牟尼佛》。
包含兩層意思:一是指對禪理有了透徹的理解,二是指彼此默契、心神領會、心意相通、心心相印。比喻心心相印、會心
宋·釋普濟《五燈會元·七佛·釋迦牟尼佛》:“世尊在靈山會上,拈花示眾,是時眾皆默然,唯迦葉尊者破顏微笑。”
伊為新至我,我是舊來伊,~,心是口。 ◎清·李漁《奈何天·巧怖》
1、《大梵天王問佛決疑經》 :爾時大梵天王①即引若干眷屬來奉獻世尊②於金婆羅華③,各各頂禮佛足④,退坐一面。爾時世尊即拈奉獻金色婆羅華,瞬目揚眉,示諸大眾,默然毋措。有迦葉⑤破顏微笑。世尊言:“吾有正法眼藏⑥,涅盤⑦妙心⑧,即付囑於汝。汝能護持,相續不斷。”時迦葉奉佛敕,頂禮佛足退。
2、宋·釋普濟《五燈會元·七佛·釋迦牟尼佛》卷一:世尊於靈山會上,拈花示眾。是時眾皆默然,唯迦葉尊者破顏微笑。世尊曰:“吾有正法眼藏,涅盤妙心,實相無相⑨,微妙法門,不立文字,教外別傳,付囑摩訶迦葉。”
① 大梵天王:佛教語,印度神話中世界萬物的創造者,地位相當於中國的盤古。因為他善惡不分,所以既是世間萬物的創造者,也是魔鬼、災難的製造者。他高興的時候,世間安穩,萬物興盛;他憤怒的時候,世間不安,災難欉生,眾生苦惱,連草木也不能倖免。
② 世尊:佛陀的尊稱,指佛祖釋迦牟尼,簡稱為佛,佛教的創始人,俗姓喬達摩,名悉達多,因為他是出生於釋迦族的一位聖人,故被尊稱為釋迦牟尼(即“釋迦族的聖人”)。
③ 金婆羅華:金色的婆羅花,(一說紫色的金蓮花),“華”為“花”的通假字。
④ 頂禮佛足:禮拜佛陀的足,這是佛教最隆重的敬禮法。
⑥ 正法眼藏:佛教語。正法是指全體佛法,眼是指普照宇宙,藏是指包含萬有。
⑦ 涅盤:梵語的音譯,舊譯“泥亘”﹑“泥洹”。意譯“滅”﹑“滅度”﹑“寂滅”﹑“圓寂”等。是佛教全部修習所要達到的最高理想,一般指熄滅生死輪迴后的境界。
⑧ 妙心:奧妙的心法。心法:佛教語,指經書典籍以外傳授的佛法。
⑨ 實相無相:
相:事物的外形和狀態。佛教認為:一切事物都是在一定因緣條件下形成的,都是空幻無實的;空是一切事物的本質,雖然體現於具體的萬物,然而它本身卻是沒有形象、沒有聚散生滅、超越於一切萬有之上的,難以用文字來表達。
實相:佛教語,指世間事物本來的面貌或狀態。佛教認為,實相也就是無相、空相。
無相:佛教語,與“有相”相對,是指擺脫對一切事物的有相認識后感悟真知的最高境界,即“於一切相,離一切相,即是無相”。
有相:佛教語,指具有外形、能區別於其它事物、會生滅變化的事物。因為佛教認為萬有皆空、心體本寂,所以“有相”就是“造作之相”或“虛假之相”,本質其實還是“無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