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農業農村廳

福建省農業農村廳

福建省農業農村廳是根據《福建省機構改革方案》、《福建省省級機構改革實施方案》設立的福建省政府組成部門,正廳級。福建省農業農村廳加掛福建省扶貧開發領導小組辦公室、福建省委實施鄉村振興戰略領導小組辦公室牌子。

2018年10月24日,福建省農業農村廳正式掛牌。

歷史沿革


福建省農業農村廳的前身是1949年8月成立的福建省人民政府實業廳。1950年10月改設福建省人民政府工業廳和福建省人民政府農林廳。1953年3月福建省人民政府農林廳改設福建省人民政府農業廳和福建省人民政府林業廳。1955年3月福建省人民政府農業廳改稱福建省農業廳。文化大革命期間,於1968年11月啟用中國人民解放軍福建省農業廳軍事代表印章,原廳及其各處、室、局、站、公司的公章停止使用。1969年12月成立福建省革命委員會生產指揮部農業局,局設領導小組,根據工作性質下設政工組、綜合組、生產組、後勤組等四個組。1971年1月成立中國共產黨福建省革命委員會農業局核心小組。1975年10月改稱福建省農業局。1977年10月啟用中共福建省農業局黨組印章。1980年7月更改為福建省農業廳和中共福建省農業廳黨組。經過數輪的機構改革,2000年8月,中共福建省委辦公廳和省人民政府辦公廳下文核定福建省農業廳為主管農業(含種植業、畜牧業、農墾、鄉鎮企業、農業機械化)和有關農村工作的省政府組成部門。 2004年5月,根據福建省委、省政府關於省政府機構改革的實施意見(閩委[2004]8號),省農業廳承擔的指導鄉鎮企業管理的職能划入省經濟貿易委員會,同時,掛在省農業廳的省鄉鎮企業局牌子改掛在省經濟貿易委員會。2014年2月,經省委、省政府批准,省農業廳與中共福建省委農村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實行一個機構、兩塊牌子。2018年9月,經省委批准,設立中共福建省農業農村廳黨組,同年10月,組建福建省農業農村廳,省委農村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設在省農業農村廳,加掛省扶貧開發領導小組辦公室、省委實施鄉村振興戰略領導小組辦公室牌子,不再保留福建省農業廳。
2018年10月24日,福建省農業農村廳正式掛牌。

主要職責


(一)貫徹執行黨和國家有關農業、農村的法律法規和政策,研究起草並組織實施農業(種植業、畜牧業、農業機械化、農墾等)和農村經濟的地方性法規、政府規章和政策;參與擬訂各項涉農政策;組織、指導農業執法工作。
(二)承擔省委農村工作領導小組日常工作;負責了解掌握和監測分析農業、農村經濟運行和農業、農村工作情況;開展“三農”重大問題的調查研究,提出決策意見和建議。
(三)負責完善農村經營管理體制;參與擬訂農村經濟體制改革方案,指導農村土地承包、土地承包經營權流轉和土地承包經營糾紛調解仲裁管理工作;指導農民負擔監督管理、村民籌資籌勞、農村集體資產和財務管理工作;指導和扶持農村合作經濟組織、農民合作社、家庭農場建設與發展。
(四)承擔省扶貧開發領導小組的日常工作;研究擬訂並組織實施扶貧開發規劃、政策;按分工組織、協調實施有關扶貧開發的工程和項目;協調開展社會扶貧工作;負責有關扶貧的國際交流與合作。
(五)會同有關部門推進農村社會事業發展,指導農村基層建設、農村工作機制創新和指導農業及農村社會化服務體系建設;會同有關部門研究擬訂並指導實施新農村建設、農村小康建設規劃和政策措施;會同有關部門推進農業和農村信息化建設,負責農業和農村經濟信息管理和服務。
(六)指導糧食等主要農產品生產,組織落實促進糧食等主要農產品生產的相關政策措施,引導農業產業結構調整和產品品質的改善;按規定承擔農業固定資產投資的相關工作,組織扶持農業農村發展的項目申報、農業專項資金的計劃安排管理和監督檢查;配合有關部門組織實施農業綜合開發項目。
(七)牽頭研究起草和指導實施現代農業發展的政策規劃,推進現代農業示範區等專項建設;擬訂並指導實施農業產業化、農產品加工業的發展規劃和政策措施,組織實施重點龍頭企業及產業化示範基地建設;會同有關單位擬訂農產品專業批發市場體系建設與發展規劃;培育、保護和發展農產品品牌;指導農產品行業協會建設與發展。
(八)負責食用農產品從種植養殖到進入批發、零售市場或生產加工企業前的質量安全的監督管理;依據有關規定負責畜禽屠宰監督管理工作;貫徹執行農產品質量安全及相關農業生產資料國家標準,擬訂地方標準並會同有關部門監督實施;承擔農業標準化有關工作;組織、指導農業檢驗檢測體系建設;依法實施農產品質量安全認證與監督管理。
(九)組織、協調農業生產資料市場體系建設;依法實施農作物種子(種苗,不含林木種苗和花卉)、食用菌菌種、草種、種畜禽、農藥、獸葯、飼料、飼料添加劑的許可及監督管理(不含水產飼料及其添加劑在養殖環節投入使用的監督管理);負責獸醫醫療器械和有關肥料的監督管理工作。
(十)承擔農業防災減災責任,負責農作物重大病蟲害防治;會同有關部門擬訂動植物疫病防治計劃並組織實施,指導動植物防疫和檢疫體系建設;組織、監督動植物(不含森林植物、花卉、野生和水生動植物)的防疫、檢疫工作,依法發布疫情並組織撲滅;組織獸醫醫政、獸葯葯政葯檢工作,負責官方獸醫、執業獸醫、鄉村獸醫管理相關工作;監測、發布農業災情,組織種子、消毒劑等救災物資儲備和調撥,提出生產救災資金安排建議,指導緊急救災和災後生產恢復。
(十一)研究擬訂農業科研、農技推廣的規劃、計劃和有關政策,指導農技推廣體系改革與建設;會同有關部門開展農業科技創新體系和產業技術體系的建設,組織實施農業高新技術和應用技術研究、技術引進、農業科技成果轉化和技術推廣;按規定管理中等農業教育,組織實施農民培訓、村級農民技術員和農村實用人才培訓與管理工作;依法開展農業植物新品種保護和農業轉基因生物安全監督管理工作;參與農業系統勞模的評選和組織指導農民體育健身活動。
(十二)組織農業資源區劃工作,指導農用地、草原、宜農灘塗、宜農濕地以及農業生物物種資源的保護和管理;擬訂耕地及基本農田質量保護與改良政策,依法管理耕地質量。
(十三)會同有關部門擬訂並組織實施農業生態建設規劃,指導農村可再生能源綜合開發與利用,指導農業生物質產業發展;提出農產品禁止生產區域建議,依法對農業資源保護、農業生產污染防治以及對農業生態環境造成直接污染或者破壞的行為實施監督管理;指導生態農業、循環農業等的發展和農村節能減排工作;牽頭管理外來物種(不含水生動植物物種、林木資源、陸生野生動物)。
(十四)研究擬訂農墾發展政策,指導農墾系統深化改革;組織和指導墾區基礎設施建設和國有農場農用土地利用工作;負責擬訂並組織實施熱帶、南亞熱帶作物發展規劃,指導其農業資源的保護和開發利用。
(十五)研究擬訂並組織實施農機化促進政策;負責對農業機械安全使用的宣傳、教育和管理;依法負責農機安全監理和試驗鑒定等有關工作;依法組織農業機械產品的調查,指導農機作業安全和維修的管理。
(十六)承辦農業涉外、涉港澳台事務,組織開展農業貿易促進和有關農業國際經濟、技術交流與合作;牽頭組織研究擬訂閩台農業合作與交流的有關政策、規劃並組織實施;研究擬訂農業利用外資政策、規劃並組織實施。
(十七)組織實施山海協作戰略,研究擬訂山海協作發展規劃、政策措施;牽頭組織實施省內山海協作;協調省直有關單位掛鉤幫扶工作和沿海與山區縣(市、區)對口協作工作。
(十八)承辦省委、省政府交辦的其他事項。

主要領導


福建省農業農村廳廳長:黃華康
福建省農業農村廳副廳長:姜紹豐、王智楨、陳明旺、黃書榮、李岱一、梁全順
福建省農業農村廳總畜牧獸醫師:吳順意
福建省農業農村廳副巡視員:宋國林、賴詩雙

直屬單位


福建省農業機械技術中心
福建省農村合作經濟經營總站
福建省植保植檢總站
福建省農業經濟技術中心
福建省農業對外經濟合作中心(福建省海峽兩岸農業合作交流服務中心)
福建省動物衛生技術中心(省畜牧屠宰技術中心)
福建省動物疫病預防控制中心
福建省水土保持與鄉村發展亞行貸款項目中心
福建省農產品質量安全檢驗檢測中心(福建省農藥檢驗所、福建省獸葯飼料檢驗所)
福建省綠色食品發展中心
福建省農墾與南亞熱帶作物經濟技術中心
福建省農業生態環境與能源技術推廣總站
福建省農業機械推廣總站
福建省農田建設與土壤肥料技術總站
福建省種植業技術推廣總站
福建省種子總站(福建省種子質量檢驗站)
福建省畜牧總站
福建省農業廣播電視學校
福建省農業信息服務中心
福建省農產品加工推廣總站(福建省農業生產力促進中心)
福建省農業農村工作研究中心
福建省食用菌技術推廣總站
福建省熱帶作物科學研究所

所獲榮譽


2019年12月,福建省農業農村廳法規處(行政審批處)獲得“全國農業農村系統先進集體”稱號。同年12月3日,福建省農業農村廳政策與法規處被中共福建省委全面依法治省委員會辦公室、福建省司法廳評為“福建省‘七五’普法中期先進集體”。
2020年11月,被授予“福建省抗擊新冠肺炎疫情先進集體”榮譽稱號。

內設機構


省委農辦秘書處
廳辦公室
廳人事處
廳機關黨委
廳法規處(行政審批處)
廳政策與改革處
廳綜合處
廳發展規劃處
廳計劃財務處
廳鄉村產業發展處
廳農村社會事業促進處
廳農村合作經濟指導處
廳市場與信息化處
廳對外合作處(海峽兩岸農業合作處)
廳科技教育處
廳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處
廳種植業管理處(農藥管理處)
廳畜牧獸醫處
廳農墾處
廳種業管理處
廳農業機械化管理處
廳農田建設管理處
廳扶貧綜合協調處
廳扶貧開發工作處
廳社會扶貧與山海協作處
廳離退休幹部工作處
農業綜合執法監督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