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找到2條詞條名為徐州之戰的結果 展開

徐州之戰

前333年齊楚之戰

徐州之戰,是指公元前333年,齊國齊威王執政時,楚國楚威王熊商親率大軍,在徐州(今山東滕縣)與齊國爆發的戰爭,先是齊軍戰敗,齊將申縛被俘;齊威王大怒,隨後齊國派田盼率軍復戰,楚威王主力盡出,任命相國和上將軍擔任左右司馬,請田忌隨軍參與指揮,結果楚軍仍然大敗,楚威王不得不逃走。

齊楚徐州大戰中,楚威王先是大勝,隨後又被齊國田盼打的大敗而逃。

戰爭背景


作為戰國前期霸主的魏國,在魏惠王魏罃時期,先後面對秦國、齊國的時候相繼失利。在西邊,被秦國攻取河西、上郡之地,在東邊,桂陵之戰、馬陵之戰連續被齊國擊敗,以致魏國霸業衰落。
當時地處南方的楚國,疆域遼闊,經過吳起變法,在楚宣王熊良夫時候楚國重新崛起,前339年楚威王熊商繼位,是個雄心勃勃,“好用兵而甚勿名”的君主,不甘心坐視齊國、秦國的強大。
前341年馬陵之戰的魏國慘敗,於是魏惠王一心想要再度出兵報仇齊國,魏國相邦惠施認為,以魏國當前的實力,不足以擊敗齊國,他勸魏惠王“變服(脫去王服)折節以朝齊”,尊齊國為王,以激怒楚國,然後再派人去楚、齊兩國活動,引發楚、齊的戰爭。
魏惠王採納了此議,於前334年與齊威王在徐州(今山東滕縣)相會,尊齊威王為王,齊威王亦承認魏惠王的王號,史稱“徐州相王”。這事果然引起了楚威王極大的憤怒,同時齊國孟嘗君的父親田嬰欺騙楚國,於是楚國決定出兵討伐齊國。

戰爭過程


前333年,楚威王熊商出兵,先是大敗越國,殺死越王無彊,盡取故吳地至浙江,齊國任命申縛為主將,率軍攻打楚國,楚威王親率楚國大軍應戰。
楚、齊雙方在徐州(今山東滕縣)交戰,先是楚軍大破齊軍,齊將申縛被俘;齊威王大怒,派田盼率領齊軍再戰,楚威王主力盡出,任命相國和上將軍擔任左右司馬,請逃到楚國的齊國名將田忌隨軍參與指揮,結果楚軍仍然大敗,楚威王不得不逃走。
開戰後楚威王要求齊國必須驅逐田嬰,張丑欺騙楚威王說:“君王之所以能先在徐州取勝,是因為齊國沒用起田盼子。田盼子對齊國有功,老百姓都擁護他。田嬰不喜歡田盼子而任用申紀。申紀這個人,大臣不親附他,百姓不為他效力,所以君王就勝齊國。現在君王要齊國驅逐田嬰,田嬰被驅逐后,田盼子必然要被起用。齊國再整頓士卒來與君王交戰,一定對君王不利。”楚威王因此不再要求驅逐田嬰。
但齊威王任命田盼為將再戰,楚國還是被打的大敗。

戰爭影響


史稱:“郢為強,臨天下諸侯。”郢,指楚國,雖楚國在此戰先大勝后大敗,仍然體現了一定的實力。
同時,魏惠王也部分達到了,借楚國、趙國和燕國之手報復齊國的目的。
徐州之戰,是齊威王在位期間取得的重大勝利之一。此戰之後,齊國鞏固了在戰國時期的巔峰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