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中央晉綏分局
中共中央晉綏分局
晉綏抗日根據地巍然屹立在黃河以東,在陝甘寧邊區的門戶上給敵人豎起一道難於逾越的屏障,使日軍始終未能越過黃河進犯陝甘寧邊區,保衛了延安和黨中央,並確保了黨中央與敵後各根據地聯繫的交通線。位於興縣蔡家崖,地處晉西高原,呂梁山西麓、蔚汾河北岸。抗日戰爭和解放戰爭時期,這裡曾是中共中央晉綏分局、晉綏邊區政府、晉綏軍區司令部所在地。
晉綏抗日根據地是抗日戰爭時期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八路軍和敵後抗日軍民創建的19個重要解放區之一。
抗日戰爭爆發后,1937年9月下旬,遵照黨中央和中央軍委的指示,賀龍與關嚮應等率八路軍第一二○師主力挺進抗日前線,進入晉西北管涔山脈地區。
不久,續范亭等率領的山西民族革命戰爭戰地總動員委員會(簡稱“動委會”或“戰動總會”)也進入晉西北地區。在中共晉西北臨時區委及犧盟會、動委會的配合下,八路軍廣泛宣傳抗日救國十大綱領和統一戰線政策,安定社會秩序,建立武裝自衛隊和工、農、青、婦等抗日救亡團體,開闢了晉西北抗日根據地。
1938年5月14日,毛澤東電示朱德、彭德懷、賀龍等,在平綏路以北沿大青山脈建立游擊根據地。7月,一二○師派出由李井泉等率領的大青山支隊向綏遠挺進。9月下旬,大青山支隊留一部在綏中活動,主力進到武川、百靈廟以西地區開展游擊戰爭。到12月,開闢了以大青山為依託的綏西、綏南、綏中三塊游擊根據地,並逐步同晉西北根據地連成一片,構成晉綏抗日根據地。
1940年初,中共中央決定成立晉西北軍政委員會,作為統一領導晉西北、晉西南、大青山地區各項工作的最高領導機關,由賀龍任書記,關嚮應任副書記。11月,經中共中央批准,成立晉西北軍區,賀龍為司令員,關嚮應為政治委員,續范亭為副司令員。1942年5月,為了進一步加強黨對根據地各項工作的統一領導,中共中央決定撤銷晉西北軍政委員會,成立中共中央晉綏分局,統一領導晉西北、晉西南、大青山三個地區的黨政軍民各項工作。8月,晉綏分局成立。晉西北軍區亦改為晉綏軍區。
1945年8月,中國軍民展開對日本侵略軍的全面反攻。8月11日,晉綏軍區向附近日、偽軍發出限令投降的最後通牒。晉綏部隊一部向平綏路以北進攻,一部沿黃河北上攻擊歸綏,一部在南線由同蒲路西側反攻太原。8月15日至19日,先後攻克太原市外圍的日軍據點。9月下旬,晉西北全境解放。
晉綏抗日根據地巍然屹立在黃河以東,在陝甘寧邊區的門戶上給敵人豎起一道難以逾越的屏障,使日軍始終未能越過黃河進犯陝甘寧邊區,保衛了延安和黨中央,並確保了黨中央與敵後各根據地聯繫的交通線。
1937年10月,八路軍一二○師政治機關大部和教導團共700多人,分赴晉西北,在中共地方黨組織領導的戰地動員委員會和犧牲救國同盟會的積極協助下,在寧武、靜樂等十餘縣組織了抗日游擊隊和自衛軍,並以一部補充一二○師。同時,成立了中共晉西北臨時區黨委,趙林為書記,羅貴波為副書記,統一領導晉西北地區黨的工作。到1938年1月,在同浦路北段以西北起左雲、右玉、清水河,南至汾(陽)離(石)公路的廣大地區,全面開展了創建抗日根據地的工作。8月間,一二○師獨立一支隊進入晉中平原,在清源、太谷、文水、祁縣地區開展游擊戰爭,擴大了晉西北抗日根據地。1939年賀龍、關嚮應率一二○師主力赴冀中作戰,留守部隊同山西新軍協同作戰,多次粉碎日偽軍的進攻,打退了國民黨頑固派的圍攻。1940年1月,一二○師主力返回晉西北,開展抗日民族政權的建設。2月,晉西北行政公署成立,續范亭任主任。1942年10月成立中共中央晉綏分局,關嚮應任書記(由副書記林楓代理);晉西北軍區改為晉綏軍區,賀龍任司令員,續范亭任副司令員。在中共晉綏分局的領導下,根據地軍民實行減租減息、精兵簡政,進行整風和大生產運動,實行主力部隊、地方部隊、民兵三結合的人民武裝力量體制,貫徹把敵人擠出去的方針,根據地嚴重困難局面開始扭轉。1944年,根據地軍民開展攻勢作戰,進逼太原,威脅北平至綏遠、大同至蒲州鐵路交通線,並向沿線日偽軍發起大規模反攻,解放縣城53座,將日偽軍擠到鐵路和公路沿線據點內,使晉西北抗日根據地連成一片,有利地策應了大青山根據地的戰略反攻。
晉西北頒布施行減租減息暫行條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