烏魯木齊市博物館

烏魯木齊市博物館

烏魯木齊文廟座落在市區前進路,自治區黨校北側,文廟是全疆唯一一處保存完整的清代風格廟宇建築群,它靠街而立,門前楊樹成行,綠業成蔭。烏魯木齊文廟原繫上帝廟,后監修於民國十一年(1922年),主祭上帝,配享孔子。1945年改修為孔子大成殿,1979年公布為市級文物保護單位。1988-1990年國家投資百萬元落架維修,現為烏魯木齊市博物館館址。

2018年10月,被評為全國中小學生研學實踐教育基地。

發展歷史


烏魯木齊市博物館於1991年9月8日首次預展開放。隸屬烏魯木齊市文化局。受自治區文化廳文物處統一管理。烏魯木齊市博物館於1985年10月16日批准籌備。
1989年11月27日,批准正式成立,與烏魯木齊市文物保護管理所合署辦公,一套人馬,兩塊牌子。
2018年10月,被評為全國中小學生研學實踐教育基地。

地域優勢


烏魯木齊在準噶爾蒙古語中是“優美的牧場”之意。它位於天山北麓草原地帶,東臨天山東段最高峰——博格達峰,南依連綿千里的天山林帶,西、北緊靠準噶爾盆地,環山帶水,沃野廣袤,是西域著名的“耕鑿弦誦之產,歌舞遊冶之地”。
烏魯木齊尚未建成之前,是一片優美的牧場,漢代西域都護府開始派兵在此屯田,隋代始有“互市”活動。公元702年,唐朝在此駐軍屯田,修築城堡,漸漸成絲綢之路北道必經之地。清朝初年,舊城毀於戰火。乾隆二十八年(1763年),清廷築建新城,命名“迪化”。1884年新疆建行省,迪化作省會。1945年建市,1953年改用烏魯木齊原稱。烏魯木齊是新疆維吾爾自治區的首府,是全區政治、經濟、文化的中心。
經過各族人民的辛勤建設,烏魯木齊是一座擁有現代化工業、民族傳統工業和現代化商貿、經濟體系的亞洲中部大都市。它是中國西部的“空中門戶”,有50多條航線通往國內外;加上中國連雲港經新疆、中亞至荷蘭鹿特丹新歐亞大陸橋的全線貫通,烏魯木齊再次成為“新絲綢之路”上的樞紐,承當著重要的作用。
烏魯木齊不僅是新絲路的交通樞紐,還是新疆的交通樞紐。公共汽車遍及市區及郊區,長途汽車通向全疆絕大部分地區,形成新疆公路網。鐵路通向南疆、北疆,並直達北京、上海、西安、鄭州等地。民航機飛往北京、上海、廣州,小型飛機可飛往喀什等自治州內中小城市。
烏魯木齊市是亞歐大陸腹地,以自然風光、民族風貌、旅遊購物、風味佳肴而引以自豪。烏魯木齊市東望博格達冰峰,南靠喀拉烏成山地,有銀裝素裹的冰晶雪原風光,雲杉冷杉原始森林的海洋,森林上下緣是綠草如茵的草場。穿過城鎮綠洲帶,便進入沙漠的瀚海,是荒漠風光旅遊的天然樂園。市內有紅山、雅瑪里克山東西對峙;四周是獨特的自然景觀,東有高山、冰川、雪原,南有森林、草原、瀑布,西有戈壁、草原,北有沙漠瀚海景觀。城市中可領略多民族的風情、博物館、展覽館、影劇院、現代化設備齊全的五星級賓館、酒店,還有琳琅滿目的民族手工藝品、名、優、特產,樣樣齊全。著名遊覽點有天池、南山風景區、天山一號冰川、紅山寶塔、人民公園、民族巴扎、陝西大寺、塔塔爾清真寺、水磨溝烏拉泊古城,以及市博物館等。

建築布局


烏魯木齊市博物館
烏魯木齊市博物館
該館館舍是利用原有文廟古建設群改建而成,佔地面積2800平方米,建築面積1000平方米。該建築是烏魯木齊現存比較完整的唯一的清代風格廟宇建築群。此廟原繫上帝廟,監修於民國十一年(1922),主祭上帝,配享孔子。

館藏文物


烏魯木齊市博物館陳列充分反映了烏魯木齊地方特色及文廟特點。初步成為一所綜合性地方博物館。
該館館藏文物近70件、標本近百件。
曾出版《烏魯木齊文物簡報》、《烏魯木齊文物志》、《烏魯木齊市博物館簡介》等。

交通信息


新疆烏魯木齊市博物館,館址在烏魯木齊市前進路15號(文廟)。郵編:830002
乘5路、23路、59路、61路、63路、73路、104路、105路、152路、153路、306路、309路、529路、537路、brt-3路、brt-3區在南湖小區下即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