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找到3條詞條名為水磨溝的結果 展開

水磨溝

新疆維吾爾自治區烏魯木齊市轄區

水磨溝區建政於1956年6月,位於新疆烏魯木齊市東北部,是烏魯木齊市四個中心城區之一,也是烏魯木齊市最早的工礦區和風景旅遊區。烏魯木齊市委、市政府坐落在南湖東路,水磨溝區已成為烏魯木齊市的政治、文化中心。轄區總面積約277.56平方公里,其中建成區面積63平方公里,轄15個片區管委會,159個社區和3個行政村。區內居住有漢族、維吾爾族、哈薩克族、蒙古族、回族等29個民族,目前戶籍人口24.21萬人。全區共有基層黨組織793個,有黨員12388名。區內有中小學校29所、醫院16家、清真寺26座、行政事業單位373家。2018年,水磨溝區實現地區生產總值330億元,同比增長8.6%。

歷史沿革


秦代至西漢初期,水磨溝區區域為車師游牧之地。
西漢宣帝神爵二年(公元前60年),漢朝統一西域,在烏壘設西域都護府,統領西域各國,水磨溝區域歸西域都護府管轄,正式納入西漢版圖。
唐代,水磨溝區屬輪台縣管轄,歸安西都護府節制。
宋元時期,區境屬別失八里行書省。
明代,今區境先後屬蒙古厄魯特的和碩特部和準噶爾部。
清代,區境先後隸屬於迪化直隸州、迪化府、迪化縣,並在現六道灣、七道灣建立惠來堡、屢豐堡,實行屯田。
新中國成立后,隸屬於烏魯木齊市(1954年前為迪化市)。
1956年5月,從烏魯木齊市五區和烏魯木齊縣一區各劃出一部分成立水磨溝工礦區。
1969年又將八道灣鎮劃歸水磨溝工礦區,1969年更名為水磨溝區。
1987年12月,烏魯木齊市政府決定將卡子灣街道辦事處劃歸東山區,1989年1月將天山區新民路街道辦事處劃歸水磨溝區,1998年1月從新民路、六道灣兩個街道辦事處各劃出一部分成立南湖街道辦事處。
2000年8月將烏魯木齊縣七道灣鄉交水磨溝區代管,2001年1月,烏魯木齊縣七道灣鄉(不含卡子灣村)和原東山區蘆草溝鄉水磨溝村正式劃歸水磨溝區。 
2007年1月12日,正式撤銷七道灣鄉,設立七道灣街道。2007年10月,烏魯木齊市政府決定將原東山區蘆草溝鄉的葛家溝村、石仁子溝村和澇壩溝村整建制劃歸水磨溝區管轄;水磨溝區面積增加了186平方千米;同時將3個村與原有“水磨溝風景名勝區管理委員會辦公室”進行整合,成立“水磨溝旅遊風景區管理委員會”,轄區面積含移交的3個村、水磨溝村、風景區,共246平方千米。
2010年第六次人口普查,水磨溝區常住總人口390943人,其中:水磨溝街道48544人,六道灣街道77454人,葦湖梁街道43730人,八道灣街道3326人,新民路街道66592人,南湖南路街道77316人,南湖北路街道40899人,七道灣街道30358人,水磨溝區農村事務管理辦公室2724人。
2013年,烏魯木齊市政府(烏政辦[2013]568號)批准同意水磨溝區設立榆樹溝街道、石人子溝街道。調整后,全區轄10個街道。

地理環境


位置

水磨溝區位於烏魯木齊市的東北部,坐落於準噶爾盆地南緣,天山山脈博格達峰西端北麓,現行區劃南以紅山路為界與天山區為鄰,東南與大阪城區相連,西以河灘快速路為界與沙依巴克區、新市區相鄰,北和東與米東區相連。

地形

水磨溝區地處烏魯木齊河東地帶,屬低山丘陵區,地勢南高北低。

氣候

水磨溝區屬中溫帶大陸乾旱氣候區,溫差大,寒暑變化劇烈,降水量少,冬季時間長,春秋多大風。

行政區劃


截至2019年,水磨溝區轄15個街道。
街道直轄
水磨溝街道12社區:北山社區、沿河路社區、風景社區、田園社區、眾泰社區、溫泉社區、康居社區、沿河北社區、溫泉北社區、景泉社區、水磨社區、秀泉社區 
六道灣街道辦事處16社區:五星路社區、西虹東路社區、德裕社區、南湖花苑社區、克拉瑪依東路社區、北山坡社區、雙擁社區、六道灣社區、天平社區、融鑫社區、沁園社區、紅星社區、康苑社區、青翠社區、青玉社區、斜井西社區 
葦湖梁街道辦事處11社區:發源社區、新光社區、昌盛祥社區、安居樂社區、融合社區、立井南社區、立井北社區、立井東社區、立井西社區、融睦社區、龍盛街南社區 
八道灣街道辦事處5社區:豐華社區、綠洲社區、新建社區、八道灣西社區、九道灣路社區 
新民路街道18社區:新民西路社區、紅塔山社區、金海岸社區、新希望社區、愛心社區、紅山路社區、新城區社區、榮惠社區、銀河社區、成功社區、新民社區、新大地社區、南大湖社區、愛心北社區、成功東社區、祥泰社區、興惠社區、鴻升社區 
南湖南路街道18社區:克東路北社區、安居北路社區、旭東社區、安居社區、華祥社區、林科院社區、勞動街社區、友誼社區、綠苑社區、南湖廣場社區、南湖西路社區、寧苑社區、華清社區、寧安社區、南湖南路西社區、綠蔭社區、崑崙路南社區、寧峰社區 
南湖北路街道12社區:河灘社區、宏怡社區、友好花園社區、王家梁社區、順和社區、王家梁東社區、宏瑞社區、康和社區、百萬庄社區、碧園社區、王家梁北社區、南湖北路東社區 
七道灣街道12社區:新興社區、龍盛街社區、關愛社區、會展社區、和居社區、紅光社區、文源社區、文匯社區、七道灣北社區、新豐社區、會展中心社區、和錦社區 
榆樹溝街道9社區1村:溫泉東路社區、溫泉南社區、水磨園社區、學府社區、安平社區、榆樹溝社區、溫康社區、安東社區、宜豐社區,水磨溝村 
石人子溝街道1社區3村:蝴蝶谷社區,石人子溝村、葛家溝村、澇壩溝村 
水塔山街道10社區:花苑社區、團結社區、新紡社區、溫泉西路社區、清泉社區、南山社區、團結北社區、水塔山社區、怡和社區、葦湖庄社區 
華光街街道9社區:和諧園社區、斜井東社區、斜井南社區、崑崙東街社區、崑崙東街北社區、美豐社區、運成社區、芙蓉社區、葦湖庄西社區 
龍盛街街道
振安街街道
河馬泉街道7個社區:觀園路北社區

人口民族


人口

2017年,水磨溝區有人口45.46萬人,其中戶籍人口22.65萬人、流動人口22.81萬人。
目前,目前戶籍人口24.21萬人。

民族

區內居住有漢族、維吾爾族、哈薩克族、蒙古族、回族等29個民族。

政治


區委書記:侯詠 
區委副書記、區長:張皓銘
區委副書記、常務副區長:關忠民
區委常委、紀委書記:田勇
區委常委、政法委書記:唐茂祥
區委常委、常務副區長:趙孝海
區委常委、人武部政委:王志奎
區委常委、宣傳部部長:王龍才
區委常委、公安分局黨委書記、局長:賴伯坤
區委常委、組織部部長:付斌
區委常委、統戰部部長:毛明·依明
區委常委:邵梅 

經濟


綜合

2011年,水磨溝區實現地區生產總值113.63億元,按可比價格計算,比2010年增長15%。其中,第一產業實現增加值0.34億元,比2010年下降2.5%;第二產業實現增加值26.68億元,比2010年增長10.7%;第三產業實現增加值86.61億元,比2010年增長16.4%,三次產業對經濟的貢獻率依次為0.03%、24.67%、75.3%。
2018年,水磨溝區實現地區生產總值330億元,同比增長8.6%,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104.86億元,同比增長21.7%,固定資產投資275.08億元,同比增長5.7%,地方財政收入83.6億元,同比增長50.9%。

第一產業

2011年,水磨溝區完成農林牧漁業總產值4591.78萬元,比2010年增長1.44%。全區實現農林牧漁業增加值3417.74萬元,比2010年增長1.79%。其中:農業實現增加值1171.98萬元,比2010年下降25.02%,畜牧業實現增加值2245.76萬元,比2010年增長26.17%。農作物種植結構繼續調整,全年各類農作物播種面積1117.6公頃,比2010年增長0.54%。其中:糧食播種面積312.5公頃,比2010年下降13.56%;經濟作物播種面積162.2公頃,比2010年下降36.95%;蔬菜播種面積474公頃,比2010年增長8.93%;其他作物播種面積164公頃,比2010年增長186.06%。
2011年,全區糧食產量1845噸,比2010年增長10.08%;油料產量185噸,比2010年下降28.02%;蔬菜產量19554噸,比2010年增長6.31%。2011年末牲畜存欄頭數為2.26萬頭(只),比2010年下降22.76%。全年肉類總產量934噸,比2010年增長9.5%;奶產量175噸,比2010年下降6.91%;禽蛋產量15噸,比2010年下降16.67%。

第二產業

截至2011年末,水磨溝區工業企業完成工業總產值46.66億元,按2011年產值調整后可比價格計算,比2010年增長7.12%。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完成工業總產值34.87億元,按可比價格計算,比2010年增長10.36%,其中:規模以上輕工業企業完成工業總產值7.57億元;規模以上重工業企業完成工業總產值27.3億元。
2011年,全部工業企業完成工業增加值14億元,按2011年增加值調整后可比價格計算,比2010年增長15%。
2011年,水磨溝區建築企業完成建築業總產值24.1億元,比2010年增長37.25%。房屋建築施工面積180萬平方米,比2010年增長10.18%;房屋建築竣工面積61萬平方米,比2010年增長27.08%。

第三產業

2011年末,水磨溝區實現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133.82億元,比2010年增長24.7%。其中:批發零售貿易業實現零售總額95.33億元,比2010年增長12.91%;住宿餐飲業實現零售額25.26億元,比2010年增長18.42%;其它行業實現零售額13.23億元,比2010年增長753.72%。
2011年全年接待旅遊人數達423萬人次,比2010年增長14%;全區旅遊業實現收入19678萬元,比2010年增長5.53%。
2018年,水磨溝區社會消費品零售額187.87億元,同比增長1.5%。

文化


名優特產

釀皮子,是回族獨特的風味小吃之一,食用時,要將涮好的一張張釀皮子切成細條,上面再放上幾塊蒸熟的,切成薄片的面精,澆上辣椒油、醋、蒜末、醬油、芥末等佐料,其色悅目,香味誘人,在炎熱的夏季,若能吃一盤釀皮子,頓時倍感涼爽提神,食慾大增。釀皮子一年四季都有出售,其特點是色澤橙黃而透明。
新疆啤酒花
又名蛇麻花,系製造啤酒的重要原料,為多年生草質藤本植物。全株有倒鉤刺,莖長約10厘米,中空。葉對生、卵形、有長柄。花序腋生,雄花穗狀,具有多數葉狀苞片,雌黃10餘對,無花被子,果期產生大量黃粉狀物。新疆天山、阿爾泰山的山坡林間有大量野生分佈,為本品原產地之一。所制啤酒酒液透明度好,有光澤,泡沫細膩潔白,有花香氣,味純柔和,二氧化碳含量豐富。啤酒花藥用價值亦較大,有利尿健胃作用。此外尚可作為製作麵包、點心等食品的原料。
都塔爾
都塔爾是維吾爾民間唯一的指彈弦樂器,木製琴聲,瓢形,琴桿長,有大小兩種。大的柄上用絲弦纏17個品位,小的有14個品位,都張二弦,按四度琴關係定弦,適合男女彈奏。演奏時或撥或挑,或挑或掃,右手五指並用,缺一不可。這種樂器音色柔美,可用於獨奏,也可與手鼓、笛一起為歌舞伴奏,因其音量小,多用於家庭宴樂,很少在盛大場合出現。
維吾爾抓飯
抓飯,維吾爾語稱“波勞”。其原料有大米、羊肉、胡蘿蔔、洋蔥和清油(植物油)。抓飯的花樣很多,人們除了用羊肉做抓飯外,還用牛、馬、雞、鵝、雪雞、野雞等肉來做抓飯。除此而外,還用葡萄乾、杏干、桃皮子等乾果做抓飯,稱這為甜抓飯或素抓飯。有的抓飯里還放“畢也”(溫)。無論哪種抓飯都要放胡蘿蔔、洋蔥。

社會


文化事業

截至2011年末,水磨溝區共有公共圖書館(室)1個,各類體育場地145個,組織開展各類體育競賽活動16次,舉辦各類演出27場次,書畫攝影展11場次,參展人員300餘人次。擁有文化市場經營戶297家,其中音像製品銷售56家、印刷經營戶117家、娛樂場所10家、書刊43家。

衛生事業

截至2011年,水磨溝區兒童免疫建卡率達到96%以上,五苗覆蓋率為97%。全區擁有醫療衛生機構203個,醫院有14家。擁有專業衛生技術人員2862人,其中:職業醫師2366人。衛生機構床位數1757張,其中:醫院床位數1549張;社區衛生服務站22個;鄉鎮衛生院1個,鄉村醫療點5個,鄉村醫生7人,衛生人員21人。

教育事業

截至2011年,水磨溝區投入6480萬元新建了1所小學,完成3所學校教學樓、教學配樓建設和3所“雙語”幼兒園籌建。投入1285萬元新建水磨溝區青少年活動中心。年末全區共有各類學校80所,在校學生37564人,專任教師2018人。其中:小學20所,在校學生19866人,專任教師917人;普通中學12所,在校學生10783人,專任教師710人;共有幼兒園48所,在校學生6915人,教職員工391人。

旅遊


紅山公園
水磨溝風景區
水磨溝風景區
紅山公園地處烏魯木齊市中心水磨溝區紅山。紅山公園佔地面積377.4公頃,是具古典特色的綜合性自然山體公園。坐落於紅山公園內的紅山被視為烏魯木齊的象徵。紅山公園擁有“塔映斜陽”、“虎頭赤峰”、“古樓攬星”、“卧龍噴泉”、“石碑英烈”、“雙鹿迎賓”、“佛廟雲煙”、“吉壇遙祭”、“紅山瀑布”、“林中道路”、“南湖泛舟”、“奇妙生肖”、“太白崖洞”、“電腦噴泉”、“攬秀園”、“綠化石雕”等。
水磨溝風景區
水磨溝
水磨溝
水磨溝風景區坐落於虹橋山、清泉山、溫泉山、水塔山和雪蓮山之間,清澈的水磨河在山谷間流淌。風景區總面積約為3.7平方公里,核心景區的水磨溝公園內旅遊資源豐富。
南湖市民廣場
南湖市民廣場人工湖原名南湖,被稱為新疆的外灘,湖水面積4萬平方米,水深1.5米,是以地下水上漲形成的天然濕地和湖泊修建而成。南湖市民廣場主要景點有“春華秋實”、“柳岸戲波”、“紅葉晚秋”、“鄉土本色”、“巨木森林”和“綠茵小築”六大景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