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衛星

小衛星

根據衛星的質量,通常將小於1000公斤的衛星稱為廣義的小衛星,其中,將500-1000公斤的衛星稱為小衛星,100-500公斤的衛星稱為微小衛星,10-100公斤的稱為顯微衛星,小於10公斤的稱為納米衛星

應用


紀,空間技術不斷發展,人造地球衛星根據應用領域,發展形成了通信、氣象、導航、資源環境、軍事偵察、科學研究等系列,並向高性能、高集成方向發展。隨著衛星功能的綜合集成,衛星質量也不斷增加,而火箭運載能力的不斷提高,為大衛星的發展提供了技術基礎。
隨衛星技術斷展,求降低衛星、減險,迫切需衛星研製周。單務專衛星,及衛星組網,需投資、效衛星技術。衛星技術運。

分類


衛星量千,造價千元衛星衛星。級:千~千型衛星;千~千微型衛星;千~千納米衛星;千晶元衛星。

特點


與大衛星相比,小衛星具有先進、快速、低廉、可靠的特點。
小衛星不只是簡單的質量小,而是高度集成化技術、自動化技術的應用,特別是計算機的迅速發展,實現星上控制與處理計算機小型化。小衛星可以快速實現從設計、製造、發射、在軌運行全過程,一般不到十二個月。一顆小衛星包括發射的價格約三千萬圓人民幣,不僅價格低廉,而且風險小。一般小衛星壽命大於十年。
小衛星可用於氣象拍攝和地面偵測
小衛星可用於氣象拍攝和地面偵測
小衛星平台通常包括能源、通訊、星上數據處理、衛星姿態控制等系統,其載荷包括通信、對地觀測、空間科學等,可謂麻雀雖小,五臟俱全。
發射平台靈活,不一定要固定的發射塔,還可以在飛機上發射等。

用途


現代小衛星的用途十分廣泛。在民用方面,它可以應用在通信、對地觀測、空間遙感、氣象觀測、海洋探測、科學研究等各個領域。其中利用小衛星進行移動通信已成為當今發展的熱點,“銥星”和“全球星”就是典型例子。在軍事上小衛星也有重要的作用,因為它能快速研製、快速發射,及時投入使用,因而能滿足戰時的特殊要求。

實例


神七首次使用伴星對自身進行拍攝
神七首次使用伴星對自身進行拍攝
北京時間2004年4月18日11時59分,在西昌衛星發射中心“長征二號丙”運載火箭成功地將哈爾濱工業大學牽頭自主研製的“實驗衛星一號”送上太空,同時還搭載發射了航天清華衛星技術有限公司研製的“納星一號”實驗衛星,這標誌著我國小衛星研製技術取得了重要突破。“實驗衛星”是我國第一顆由高 校牽頭自主研製的具有明確應用任務的微小衛星。
“試驗衛星一號”是我國第一顆傳輸型立體測繪小衛星,重204公斤,由哈工大聯合中國空間技術研究院、中國科學院長春光機所和西安測繪研究所共同研製,主要用於國土資源攝影測量、地理環境監測和測圖科學試驗。這顆衛星採用了多項微小衛星的前沿技術,探索了我國微小衛星技術發展的新途徑。
2004年4月18日23時59分,由哈工大抓總,聯合航天科技集團所屬中國空間技術研究院、中國科學院長春光機所、西安測繪研究所共同研製的“試驗衛星一號”在西昌發射基地由“長征”二號丙運載火箭成功發射升空,衛星運行正常並已開始了在太空的試驗任務。
火箭按預定計劃準時點火升空飛行10多分鐘后,釋放“試驗衛星一號”;30秒鐘后,釋放“納星一號”。從西安衛星測控中心傳來的測控數據表明,“試驗衛星一號”和“納星一號”兩顆科學實驗小衛星已準確進入了各自的預定軌道,這次一箭雙星發射獲得圓滿成功。哈工大航天學院院長韓傑才是四川巴中人,發射成功后,他緊緊握住本報記者的手說:“我的心情無比激動!希望有更多的四川老鄉加入我們航天人隊伍!”
“納星一號”是一顆用於高新技術探索試驗的納型衛星,重量小於25公斤,由清華大學和航天清華衛星技術有限公司研製並使用。
2008年9月,中國的神七在太空第一次通過伴星(小衛星)拍攝了宇宙飛船的外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