弓弦衚衕

弓弦衚衕

弓弦衚衕位於北京市,在清代是用來修造弓箭馬具的工匠營。清軍八旗,各旗都設有修造弓箭、馬具的工匠營。

正文


公元1644年,多爾袞率軍佔領北京後下達“清城令”,將漢人全部驅逐出內城,將皇城外的內城分為八塊,分駐清軍八旗。各旗都設有修造弓箭、馬具的工匠營。於是北京就留下了不少與此有關的地名,如東直門內海運倉的北弓匠營,建國門內古觀象台附近的鐵匠營衚衕和盔甲廠衚衕等。福綏境附近的東、西弓匠衚衕也是如此。不過他們製造弓箭的歷史可能更長,因為在明朝兒歌里已經提到這裡是“拉大弓”的地方了。

概況


20世紀初,祖籍湖南湘陰的清末舉人楊震華進京,就讀於京師大學堂商科,畢業后募集資金辦起了國內第一所私立大學北京新華大學。他家很長一段時間居住在東弓匠衚衕,他的三個女兒都出生在這裡,其中兩個女兒日後成為中國文化界的名人。
長女楊成業就是著名作家楊沫,1914年8月出生,1958年出版的長篇小說《青春之歌》曾風靡全國,並被譯成英、法、俄、日等十多種文字,發行量達500多萬冊,成為建國后在世界上最有影響的中國文學作品。後來她又寫出《芳菲之歌》、《英華之歌》等多部重要作品。
三女楊成芳就是著名表演藝術家白楊,1920年4月出生。她1936年即因主演《十字街頭》而紅遍全國。抗戰中,她在重慶主演了大量進步話劇,被評為話劇界“四大名旦”之首。抗戰勝利后她在《一江春水向東流》中樸實、細膩而溫婉的表演更為她贏得了世界聲譽。建國后她又拍攝了《祝福》等廣受歡迎的影片。
她們出生在富裕之家,但童年並不幸福。父母感情不和,無人顧及她們,是家中大量藏書陪伴著她們,為她們種下了最初的文學藝術之芽。1931年春,父親破產,逃亡后不知去向。不久母親也因病去世。年僅11歲的妹妹考入華聯公司在北平設立的第五分廠演員養成所,成為最小的學員。16歲的姐姐也只好外出尋找工作,她們從此離開了東弓匠衚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