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則
北宋時的清官
胡則(963-1039年),字子正,婺州永康(今浙江金華永康)人。北宋時期清官。
宋端拱二年(公元989年)考取進士,為婺州有史以來第一個取得進士功名的文人。他一生做了四十七年官,歷任太宗、真宗、仁宗三朝,先後知潯州、睦州、溫州、福州、杭州、陳州等十州,任尚書戶部員外郎、禮部郎中、工部侍郎、兵部侍郎、權三司使(代理計相)等官職。
胡則(公元963-1039年),字子正。北宋永康人。少果敢有才氣。宋端洪二年(公元989年)考取進士,為婺州有史以來第一個取得進士功名的文人。他一生做了四十年官,繼任太宗、真宗、仁宗三朝,先後知潯州、睦州、溫州、福州、杭州、陳州,任尚書戶部員外朗、禮部郎中、工部侍郎、兵部侍郎等官職。力仁政,寬刑獄,減賦稅,除弊端。
明道元年(公元1032年)江淮大旱,餓死者眾,胡則上疏求免江南各地身丁錢,詔許永免衢、婺兩州身丁錢。兩州之民感其德,多立祠祀之。今永康方岩有胡公祠。義烏當地著名的德勝岩(德勝岩古稱稠岩,義烏古稱稠州即得名於此)蘭溪梅江五社轉輪岩(方增先題字“小方岩”),亦有胡公祠。
宋太宗端拱二年(公元989年)登陳堯叟榜進士,開宋朝八婺科第之先河。及第時宋太宗御筆削去廠,賜名為則。先後出知潯州、睦州、溫州、信州、福州、杭州、池州、陳州等十個州郡,按察江淮、京西、廣西、陝西等六路使節,並曾擔任權三司使吏部流內銓、工部侍郎、兵部侍郎等朝廷重臣。
逮事三朝,十握州符,六持使節,選曹計省,歷踐要途,是北宋前期政壇一位中高級官吏。二年後釋褐,補許州許田尉,至七十二歲,宋仁宗景祐元年以兵部侍郎致仕,胡則在政治上力主寬刑薄賦,興革使民,勤政廉政,做了許多功國利民的好事,清正廉明,頗有政績。
明道元年(公元1032年),直言極諫,要求皇上免除衢、婺兩州百姓身丁錢,百姓感恩,遂於方岩山頂(少時念書之地)立廟以紀念他。
公元1162年,宋高宗趙構應百姓之請求,用“赫靈”兩字作為胡公的廟額。從此,胡公被百姓敬若神靈,成了“有求必應”的活菩薩,並於每年家歷八月十三日胡則生日前後,舉辦各種民俗風情活動,以祭拜胡公大帝。
則無廉名,喜交結,尚風義。丁謂貶崖州,賓客隨散落,獨則間遣人至海上,饋問如平日。在福州時,前守陳絳嘗延蜀人龍昌期為眾人講《易》,得錢十萬。絳既坐罪,遂自成都械昌期至。則破械館以賓禮,出俸錢為償之。
昌期者,嘗注《易》《詩》《書》《論語》《孝經》《陰符經》《老子》,其說詭誕穿鑿,至詆斥周公。初用薦者補國子四門助教,文彥博守成都,召置府學,奏改秘書省校書郎,后以殿中丞致仕。著書百餘卷,嘉祐中,詔取其書。
關係 | 姓名 | 註記 |
兒子 | 胡楷、胡湘、胡桂、胡維 | |
長女 | 適泉州德化縣蘇璠 | |
次女 | 適御史台主簿華參 |
胡則塑像
后以太常博士提舉兩浙榷茶,就知睦州,徙溫州。歲余,提舉江南路銀銅場、鑄錢監,得吏所匿銅數萬斤,吏懼且死,則曰:“馬伏波哀重囚而縱之,吾豈重貨而輕數人之生乎?”籍為羨餘,不之罪。改江、淮制置發運使,累遷尚書戶部員外郎。真宗幸亳還,擢三司度支副使。
初,丁謂舉進士,客許田,則厚遇之,謂貴顯,故則驟進用。至是,謂罷政事,出則為京西轉運使,遷禮部郎中。部內民訛言相驚,至遣使安撫乃定。坐是,徙廣西路轉運使。有番舶遭風至瓊州,且告食乏,不能去。則命貸錢三百萬,吏白夷人狡詐,又風波不可期。則曰:“彼以急難投我,可拒而不與邪?”已而償所貸如期。又按宜州重辟十九人,為辨活者九人。復為發運使,累遷太常少卿。
胡則墓
《宋史·列傳第五十八·胡則傳》
《宋史。仁宗本紀》
《應齋雜著》
胡公祠
不過胡則所以口碑滿,萬民感戴,並且由人而神,直至成為香火長盛不衰的胡公大帝,主要在於他犯顏極柬,奏免了衢州、婺州的身丁錢(人頭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