私營業主

私營企業的老闆

私營業主就是私營企業的老闆。私營企業主的身份:既是資本所有者,又是複雜勞動者。我們國家形成這樣一種觀點是,只把私營企業主看做為資本的所有者,即資本家,而不承認這部分人同時也是複雜勞動者,即勞動人民中的一分子。

身份介紹


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下的中國社會裡,業已蘊含了龐大的“資本者“的群體,其主要涉及的群體有:規摸較大的私營企業主、個人獨資企業和合夥企業投資者、個體工商大戶;企業承包、承租人員和供銷人員;建築工程承包人;企事業單位的高層管理人員、董事會成員;知名演員及運動員;獨資或合夥執業的律師以及具有專業特長的自由職業者等等。
這些資本者以腦力勞動為主要勞動形式、以先進機器設備、資金貨幣、稀缺資源等廣義資本作為主要生產資料、以資本運作為主要生產手段。

數量資本現狀


民營企業家數量及資本現狀
改革開放以來,隨著國有和集體企業產權制度改革的不斷深化,市場經濟由點到面、由淺入深的發展,傳統意義上中國社會的“兩階級一階層”(工人、農民、知識分子)的構成悄然發生改變。黨的十六大報告中提出了“新社會階層”,主要由非公有制經濟人士和自由擇業知識分子組成,在新經濟組織、新社會組織中集中分佈。作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建設者,他們在促進社會主義共同富裕、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全面建設小康社會中發揮著重要作用。據統計,截止2012年1月份,這一階層總人數約為1.5億人,掌管約15萬億元的資本,使用全國半數以上的技術專利,直接或間接地貢獻著全國三分之一以上的稅收和40%的進出口總額。民營經濟占GDP比重已經超過三分之一,部分地區(如長三角、珠三角地區)已達到80%以上。目前,民營經濟稅收已佔據了全國總稅收的半壁江山。

移民潮問題


民營企業家移民潮問題
近些年來,中國公民移民國外的現象越來越多,尤其先富起來的群體,更有某種爭先恐後之勢。2012年12月,中國與全球化研究中心和北京理工大學法學院聯合發布《中國國際移民報告(2012)》,這是中國第一部年度國際移民報告,數據顯示,個人資產超過一億元人民幣的超高凈值企業主中,有27%已移民,47%正在考慮移民;個人資產超過一千萬人民幣的高凈值人群中,近60%的人士不是在考慮投資移民,就是已快完成移民手續。相關數據與2012年8月發布的《2012胡潤財富報告》及2011年4月由招商銀行與貝恩顧問公司發布的《2011中國私人財富報告》基本吻合,大體可判定,中國已出現新一波移民潮,而且來勢較以往猛。1949年以來,中國被公認的移民潮有兩次,一次是上世紀80年代初的出國留學潮,另一次是上世紀90年代開始的技術移民潮。而今的第三波以改革開放中先富起來的民營企業家為主體,堪稱民營企業家移民潮。
眾所周知,全球化已經在全球範圍內形成產業鏈的國際分工,發達國家在產業鏈的高端,低消耗量,高附加值;不發達國家在產業鏈的低端,不是出賣勞力,就是出賣資源。隨著交通技術的發展及全球化的演進,全球化甚至有可能形成生活區與工作區的國際分片,發達國家成為生活區,是人人爭相移民的家園;不發達國家淪為單純的工作區,是人人爭相逃離的失樂園。按一些學者的看法,今天的印度就是這樣一個角色,包括自己的國民在內,都把印度當作一個賺錢之地,而非真正的家園。中國是不是也在步印度的後塵呢?
這正是企業家移民所帶來的巨大風險,它不只是直接挑戰了中國為啟動改革開放所作的“共同富裕”承諾,既然先富起來的人都一個個移民了,共同富裕豈不一句空話?更重要的是,企業家移民與科技人才流失連接在一起,不僅使大量資產外流,更將從根本上動搖來之不易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而且使中國在全球化進程中喪失國家競爭力。可以肯定,如果不能夠化解民營企業家移民潮及相關問題,將對我國的政治、經濟的穩定及發展帶來嚴重的負面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