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爾姆斯列夫

丹麥語言學家

葉爾姆斯列夫(Louis Hjelmslev),男,丹麥語言學家哥本哈根學派的創始人和主要理論家。1899年10月3日生於哥本哈根,卒於1965年5月30日。

人物生平


1917年進入哥本哈根大學學習比較語言學史,
1919年發表關於Oscan語銘文的論文並獲大學金質獎。
1923年畢業於哥本哈根大學,
1937年起回母校任教,主持比較語言學系。
1926~1927年,葉爾姆斯列夫開始接觸索緒爾的理論,在巴黎跟隨梅耶研究普通語法學。
1928年,出版第一部重要著作《普通語法學原理》。這本書描寫語言的範疇,明顯地反映出索緒爾關於語言是符號系統的觀點和E.薩丕爾的概念範疇的影響。後來又出版《格的範疇》(2卷,1935~1937)。
1931年,葉爾姆斯列夫發起成立哥本哈根語言學會,自任會長,人們稱之為哥本哈根學派。
1932年發表題為《波羅的語言研究》的博士論文,主要討論波羅的語言的歷史音位學問題。和H.烏爾達爾(1907~1957)合作,研究語音學音位學,寫出了《音聲學原理》,
1935年在第二次國際語音學家大會上提出。
接著,他們把音聲學發展成一般性理論,創立語符學,1936年在國際語言學家大會上提出。
1943年,葉爾姆斯列夫用丹麥文出版《語言理論基礎》一書,這是語符學理論的代表性著作,講語言的共時研究。
1935年發表了《論格的範疇--普通語法研究之一》。同一年,在倫敦語音學大會上,他和烏爾達爾一起提出了語言"表現"分析的理論,形成了他的"語言理論"的雛形。
1943年,他寫成《語言理論導論》(英譯本名為Prolegomena to a Theory of Language),完成了他的語言理論建設。這是哥本哈根學派的一本最權威的代表作。
1956年,他親手創建了哥本哈根大學語言學和語音學學院,並擔任院長。
1965年5月30日,葉爾姆斯列夫去世,享年65歲。

主要成就


學派代表人物

葉爾姆斯列夫是哥本哈根學派的代表。他接受索緒爾"語言是形式,不是實質"的理論並加以發揮,用演繹的方法分析語言的結構,試圖建立起一種抽象的、能適用於各種語言分析的理論,形成一個獨樹一幟的語言學流派。它和布拉格學派、美國描寫語言學派一起,並稱為結構語言學的三大學派。由於葉爾姆斯列夫的語言理論過於抽象,很少分析具體的語言事實,而所用的術語又比較奇特,因而它對語言學的影響遠遜於布拉格學派和美國描寫語言學派。

創立語符學

20世紀30年代初,葉爾姆斯列夫和烏爾達爾研究語音學和音位學的理論,提出了"音聲學"理論,接著又把它發展成為一般性理論。為了強調跟以前的語言學不同,他們把自己的理論定名為"glossematics"(語符學)。語符學的基本設想由烏爾達爾寫成小冊子《語符學大綱》,1936年在哥本哈根國際語言學大會上散發,其後因烏爾達爾到希臘工作,學派的理論工作由葉爾姆斯列夫承擔。葉爾姆斯列夫的論著很多,代表作是《語言理論導論》(1943,丹麥文),1953年該書被譯成英文出版,語符學才受到人們的注意。該書從哲學和邏輯學的角度闡述語言學的理論性問題,明確提出語言的符號性質,是哥本哈根學派的理論綱領。
該學派發展了索緒爾的"語言是形式,而不是實質""語言是價值系統"的論斷,主張把語言從物理方面的聲音和心理方面的語義抽象出來,並且排除語言對社會的依存和語言歷史演變因素的制約,以便集中研究語言的內在結構。葉爾姆斯列夫主張以經驗主義原則和演繹法看待語言,一方面認為語言理論要經得起語言事實的檢驗,另一方面又認為語言事實和語言理論是互補的,可以進行單純的理論研究。這種語言理論的目標在於提供一種程序化的方法,以便能夠詳盡無遺地描寫語言事實,也就是全面認識語言事實;語言理論研究的對象是篇章(text),理論的目的是提供分析篇章的程序和方法。既然理論研究的對象是篇章,那就要對篇章進行連續的切分和分析,最後做出連貫的、詳盡的描寫,把整篇文章切分成部分,再把部分切分成更小的部分,以此類推,一直切分到不可分割的單位為止。

科學現實性

葉爾姆斯列夫發現,整體與部分的存在全憑其相互依存關係,整體受其部分之綜合所規定,每一部分又受各部分之間、它與整體之間、它與更小部分之間的依存關係的綜合所規定,也就是說,一個整體不是由許多獨立的實體構成,而是由許多關係構成的,不是單個實體有什麼科學現實性,而是實體的內部和外部的關係具有科學現實性。因此,葉爾姆斯列夫在這一點上是與索緒爾的"語言是形式,而不是實質"的論斷相一致的。當然,這種依存關係不是一種,而是多種。因此,葉爾姆斯列夫認為,語言的內在結構是一個由各級要素共同構成的關係網路,"形式"是結構關係,"實質"是體現形式的語言外的實體(一方面是聲音,另一方面是意義)。語言學只研究形式,包括"內容形式"和"表達形式"("內容"和"表達"是他切分的語言成分的兩個平面)。這兩種形式各有自己的最小要素,叫做"成素"。"表達形式"的成素是音位或音位特徵,"內容形式"的成素是語義特徵。成素與符號不同,符號是內容和表達結合的雙面體,成素只是單面體,它為數有限,但卻能構成無數的組合。內容形式和表達形式的成素通過"轉換"能結合成為既有內容又有表達的符號。

序列和系統

另一方面,葉爾姆斯列夫在語言中切分"序列"和"系統"。序列是詞、短語、句子等形式結構,符號的序列包含內容平面和表達平面。序列的成分之間,系統的大類、小類、要素之間都存在著一定的關係,這關係分為兩類:不決定於其他價值的叫"常體",受其他價值制約的叫"變體"。關係則是三種:兩個常體之間的關係稱為"相依",一個常體與一個變體之間的關係稱為"決定",兩個變體之間的關係叫"群集"。這三種類型的關係能夠包括語言中的全部關係,認為語言就是一套形式要素的關係的綜合。

人物評價


葉爾姆斯列夫是哥本哈根學派的代表人物,其語言觀以獨特的視角豐富了現代語言學理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