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找到3條詞條名為文井村的結果 展開

文井村

文井村:河南省葉縣保安鎮下轄村

葉縣保安鎮文井村,是中原歷史名鎮保安鎮下轄行政村之一。歷史可追溯到戰國時期,成村約於明初。該村地處 荊襄夾道(夏路)方城缺口正中央,地理位置險要。因位於國家重點治淮工程燕山水庫庫區邊緣,2007年全村分為四個部分搬遷,原村東部和中部搬遷至河南省葉縣保安鎮燕山中學附近林場,保留原村名文井村不變,行政上隸屬保安鎮辛庄村。原村東部趙姓村民搬遷至河南省葉縣辛店鎮鴻溝崗北段,位於燕山大道邊緣,新村名鳳凰嶺,行政上隸屬辛店鎮鐵佛寺村。原村西部肖姓村民搬遷至河南省葉縣葉邑鎮毛庄新村。原村北部搬遷至葉縣任店鎮小洲營附近。原村址除北部較高而形成孤島外,其餘部分皆被淹。枯水期時,可露出水面。該村歷史可追溯到戰國時期,成村約於漢初,後來多次焚毀重建。該村地處荊襄夾道(夏路)方城缺口正中央,地理位置險要,西五里處有東周建城遺址 和北魏定南古城遺址。2007年3月至6月,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對該村東南部水庫淹沒區的古代墓葬進行了發掘與清理。發掘面積5000平方米,共清理漢代至明清時期墓葬50餘座,出土了一批精美文物,為復原該地區的歷史文化面貌提供了新資料。

在春秋晚期、特別是進入戰國時期,該村南部東西方向的道路是楚國通往 舞陽邑(今河南省葉縣龍泉鄉彭庄)、進而轉向陳、蔡的主要道路。現在,該古道部分已被水庫淹沒。

地理環境


該村原址位於甘江河(古稱潕水)以西3公里、保安鎮東北3公里處,村北瀕臨文井河,村西1里處為寨河(古稱翟河),東距桐柏山余脈5華里,西距伏牛山余脈8華里。位於古代南陽盆地通往華北地區僅有的兩條道路之一荊襄隘道上。

行政區劃


夏屬豫州地,商、周為應侯國,春秋初屬楚,為葉公沈諸梁封地,春秋晚期屬許,戰國中期屬魏葉邑,后屬韓,公元前230年秦滅韓后,屬秦南陽郡葉陽縣,西漢屬南陽郡葉縣,漢武帝時為長沙定王子的封地。東漢時屬荊州南陽郡,三國時,屬魏荊州南陽郡葉縣地,魏文帝黃初二年(公元221年),析置義陽郡,改屬荊州義陽郡。西晉初,屬司馬柬的南陽國。南朝劉宋時,自元嘉二十六年(公元449年)開始,先後屬雍州南陽郡、郢州、南中府、建城郡北方城縣、廣州(今魯山)魯陽郡河山縣。魏孝明帝孝昌中(公元526年),屬襄州,東魏孝靜帝天平初年(公元534年),屬南安郡襄州南定縣。自公元538年至隋朝建立,該村又先後屬建州南安郡、定南郡、襄州、南襄城郡、定南縣等。隋朝開皇初(公元581年),屬豫州穎川郡定南縣,后定南縣併入葉縣。唐及五代時,先後屬葉州、許州、仙州、汝州、葉州、北澧州、魯州、許州、仙州、河南道汝州臨汝郡、仙州、汝州、許州、河南道汝州等。北宋時,屬京西北路汝州葉縣。金時屬南京路(初為汴梁路)裕州。元初,先屬隨州,后屬汴梁路南陽府裕州,到至元二十七年(1290年)朝廷設立行中書省后,屬河南江北行中書省南陽府裕州葉縣,明時屬河南布政使司南陽府裕州葉縣,清時屬河南省南陽府葉縣。中華民國二年(1913年),該村隸屬豫南道,次年改豫南道為汝陽道,隸屬汝陽道。民國二十二年(1932年),隸屬河南第六行政督察區(即南陽專署)葉縣,1947年11月解放后,先屬第五專員公署(在魯山)。后改屬第二專員公署(在舞陽)。1949年2月,第二、五專員公署合併,建立許昌專員公署。其後該村屬許昌地區葉縣保安鄉,1983年9月劃歸為平頂山市葉縣保安鎮。

社會


原村以漢民為主另有少數回族,轄一個自然村康莊。主要有劉、王、肖、趙、丁、崔、康、常、買、鄧十大姓,原村大約3000人。

經濟


經濟 以農業為主,另有經濟林、果樹、養殖業等。

文化


文化 村中文物古迹和傳說眾多。有萬人坑4個,殘存寨堡和土牆。原村西北有一條西北東南向的斜谷通道,直接通往北部的小河和村莊,長達300米,作用尚未探明。

交通


交通發達,通達性強,臨近省道103和蘭南高速。北距全國樞紐城市鄭州135公里,東距河南省高速和鐵路樞紐城市漯河70公里。

旅遊


附近旅遊名聲眾多,以人文旅遊資源為主。燕山湖-湖光山色、黃花寺遺址、闖王寨古城、建城遺址、葉公墓、劉秀廟、鴻溝崗-鴻靈廟、方城山、馬頭山風力發電場觀光、鳳凰山、豹山、孤山、關寨山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