勞動心理學
勞動心理學
勞動心理學是心理學一個分支,其特點是結合勞動過程,研究勞動者的心理反映、心理活動及心理規律。它以普通心理學、社會心理學、管理心理學等研究成果為理論基礎,結合勞動過程和勞動組織的實際,圍繞勞動者的需要、動機、行為,勞動者的個體心理素質,勞動者群體心理現象,勞動者心理保健及安全生產等內容,討論勞動管理中如何運用心理學知識,激發勞動者的積極性問題。
勞動心理學是在20世紀初形成的,其前身是勞動技術學。採用勞動心理學這一名稱的多為蘇聯、東歐國家和中國,研究者主要關注人的勞動活動自身的紀律,更著眼於提高生產效率。西方的工業心理學家在開展類似的勞動心理學方面的研究時,往往從工效學或人機工程學的角度進行,並注意它們與管理心理學的聯繫,一般較少採用勞動心理學的名稱;而蘇聯的勞動心理學研究主要涉及生產力問題,與管理心理學沒有直接聯繫。
心理學錯覺圖
的研究。
第二次世界大戰后,由於現代科學技術的飛速發展,人的因素在現代化生產中的作用日益增長,其主要特點是:勞動者的體力負荷明顯下降,心理負荷顯著增加。這樣,勞動心理學家對動作與時間研究普遍持批評態度。他們認為現代技工應具備更高水平的判斷能力,新技術革命使得工業企業出現了許多新的勞動類型和技術手段,因此有關操作員活動的心理分析、職業選擇和職工培訓等領域出現不少新的研究課題。勞動心理學研究中一些有關活動的類型和條件的傳統課題逐漸喪失其必要性,某些描述人機系統功能的心理觀象、心理過程的數學模型也顯得論據不足,而採用傳統的生理、心理指標作為評價問題解決的參數已不能滿足現代生產的要求,這就需要研究在自動化系統中人的活動類型的設計問題。總之,適應現代科技進步要求而選擇新的研究課題和方法、手段是勞動心理學發展的新趨勢。
新中國成立之前,工業十分落後,加之各種社會條件的限制,心理學家只是在職業選擇、工業安全、職業訓練、工作疲勞、工作效率與方法上介紹國外的勞動心理學成果,除了在機械業和紡織業進行了有關改善工作環境的實地調查外,沒有開展其他的勞動心理學的研究。
心理學錯覺圖
,勞動心理學家先後進行了總結先進的生產經驗、操作合理化鍊鋼工火焰判斷、紡織工培訓和技術發明中的創造性思維活動規律等方面的研究。60年代,勞動心理學家與其他心理學工作者就各種信息的接收規律進行了研究。
進入20世紀80年代后,為適應科教現代化的需要,不少學者先後進行了提高毛紡產品質量、降低心理負荷、操作能力測驗、飛行員選拔的研究,還對自動化、半自動化系統生產線的操作員進行了技術培訓的心理模擬教學研究,以探討培養現代技工技術能力的新途徑。
勞動心理學的研究內容主要包括動作與時間研究,操作設計和勞動環境的合理化,產品質量,疲勞與工作安排,安全、事故與勞動保護,各種職業活動的特點及其對勞動者心理品質的要求,職業指導和人員選拔,技術培訓,工作緊張和勞動群體、勞動態度問題等。早期的勞動心理學研究是在工效學領域進行的。當時主要研究人在生產或操作中合理地、適度地勞動和用力的規律,最具有代表性的是弗雷德里克·溫斯洛·泰勒和弗蘭克·吉爾布雷斯等人的動作與時間研究。此後,歐洲一些生理學家研究了勞動者的肌肉工作和疲勞問題。
職業定向根據一定職業活動的需要、某種職業對人提出的要求和人順利完成這一活動所應具有的素質而進行。其目的在於保證根據各種職業的特點最適宜地分配人員。實現這一保證,首先進行職業宣傳和職業教育,以形成職業知識,這些知識都是有根據地選擇職業,加強動機和自我培訓的方法以及發展職業的重要素質所必需的;其次是進行職業指導,它要求預先進行心理(而且通常是醫學)考查,隨之對職業選擇加以指導。
心理學錯覺圖
其它(醫學的、社會的)指數,根據對這些指數的評定進行職業選擇。最為常見的是從心理指數出發來評定注意、思維、記憶、隨意反應、智能、恐懼、情感的穩定性、有目的性、紀律性、誠實、不孤僻、思想上的堅強信念原則性等指數。
經過職業活動教學的職業選擇(考慮到教學后順利工作程度的預測)后,首先應當推薦具有該職業活動所必需的高水平的個體心理素質的人。其次,凡為該活動明顯禁忌或者原來的培訓水平低,以至不能指望在指定時間內獲得教學成功的人,一律不應接收。在教學過程中明確職業選擇的結果(用排除那些對職業適應性作出錯誤結論人的方法)。職業培訓是使人適應於技術的極重要因素之一。首先是職業教學,以獲得知識、提高能力和技術熟練程度。教學最初主要在訓練範圍內進行,而且訓練的初級階段可能只發展職業的重要素質(注意、動作的速度)。作為統一系統的成分的人和技術的協調一致,就是必須解決分配人和機器(自動機)的職能問題。通過解決這些問題查明,什麼職能更適宜於人,什麼職能應當由自動裝置執行。因而,無論人的勞動活動的形式和內容,或者各種技術系統自動化的策略,實質上都取決於職能的分配。分配人和自動機的職能,通常是根據優越條件的原則來進行。
1、注意廣度:注意廣度又稱注意範圍,是注意品質之一。注意廣度指在一定時間(同一時間,有限時間)里把握對象的數量與位置。注意廣度主要受兩個因素影響:(1)被知覺對象的特點。(2)主體對自己提出的任務。
心理學錯覺圖
;能主從地分配注意。
3、勞動者的注意轉移:注意轉移也是注意品質之一,指認知活動有意識地,有計劃地轉移注意對象,如工作中出現故障時的設法排除。注意轉移不同於注意分散(即分心),前者是有目的地,主動地調整,而後者是無目的地,被動地進行。影響注意轉移快慢和難易的主要因素有:轉移前的對象(活動)吸引注意的強度;引起轉移的事物(活動)的特點。
4、勞動者的注意穩定性:注意轉移也是注意品質之一,指在一定時間裡,認知活動把注意保持在一個對象(活動)上。影響勞動者注意穩定性的因素有:客體的刺激程度;主體的機體狀況;主體與客體的關係。
思維是人腦對客觀事物的間接,概括的反映。
1、間接性藉助一定的媒介和一定的知識經驗對客觀事物進行間接的認識。
2、概括性把同一類事物的共同特徵和本質特徵取出來加以概括。
3、思維是對經驗的改組思維是一種探索和發現新事物的過程。
根據思維過程中的憑藉物或思維形式來進行分類,可分為:
1、動作思維,又稱實踐思維,面臨的思維任務具有直觀的形式,解決問題的方式賴於實際的動作。
2、形象思維利用頭腦中的具體形象來解決問題。
3、抽象思維。又稱邏輯思維。當面對理論性質的任務。運用概念。理論知識來解決問題時。這種思維稱為邏輯思維。
心理學錯覺圖
,嚴格執行國家勞動安全衛生規程和標準,對勞動者進行勞動安全衛生教育,防止勞動過程中的事故,減少職業危害。用人單位必須為勞動者提供符合國家規定的勞動安全衛生條件和必要的勞動防護用品,對從事有職業危害作業的勞動者應當定期進行健康檢查。
法律規定,勞動者對用人單位管理人員違章指揮、強令冒險作業,有權拒絕執行;對危害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的行為,有權提出批評、檢舉和控告。縣級以上各級人民政府勞動行政部門、有關部門和用人單位應當依法對勞動者在勞動過程中發生的傷亡事故和勞動者的職業病狀況,進行統計、報告和處理。
法規規定,年滿十六周歲未滿十八周歲的未成年工,不得安排從事礦山、井下、有毒有害、國家規定的第四級體力勞動強度的勞動和其它禁止從事的勞動。禁止安排女職工從事礦山、井下、國家規定的第四級體力勞動強度的勞動和其它禁止從事的勞動。不得安排女職工在經期從事高處、低溫、冷水作業和國家規定的第三級體力勞動強度的勞動。
對懷孕七個月以上的女職工,不得安排其延長工作時間和夜班勞動。女職工生育享受不少於九十天的產假。不得安排女職工在哺乳未滿一周歲的嬰兒期間從事國家規定的第三級體力勞動強度的勞動和哺乳期禁止從事的其它勞動,不得安排其延長工作時間和夜班勞動。
勞動心理學
理學
作者:張杉杉
出版社:中國勞動社會保障出版社
出版時間: 2011年1月1日
ISBN: 9787504587091
開本: 16開
定價: 26.00元
《勞動心理學》研究的是在勞動過程中人的心理活動和行為規律,並致力於將心理學成果和理論應用於勞動實踐的學科。作為一門應用心理學,勞動心理學關注人力資源的有效載體——在工作情境下的勞動者,研究勞動者與其他勞動者和勞動環境發生聯繫的勞動過程中的心理活動規律。本教材一方面注重理論性和實踐性的結合,強化工作能力的培訓;另一方面注重心理健康對工作可持續發展的重要作用,突出心理的自我保健。在章節布局上充分利用網路資源,在每章都附以開放性的富有時代特色的複習思考題,使學生全面、準確地掌握工作環境下所需心理學基本原理和技能;為了便於學生學以致用,每章后都有案例分析,引導學生根據實際條件和需求,在真實的工作問題框架下尋求獨特的問題解決途徑、手段和方法,促使學生把理解和掌握的理論真正用於勞動實踐。
第一章 勞動心理學的學科性質
第一節 勞動心理學的研究對象
第二節 勞動心理學的科學發展史概述
第三節 勞動心理學的心理學基礎理論
課後思考題
案例分析
第二章 勞動心理學的研究方法
第一節 勞動心理學研究方法簡述
第二節 勞動心理學研究方法的評估指標
第三節 研究方法的使用
課後思考題
案例分析
第三章 自我管理能力
第一節 自我管理能力概述
第二節 自我管理能力的評估
第三節 自我管理實訓
課後思考題
案例分析
第四章 時間管理能力
第一節 時間管理能力概述
第二節 時間管理能力的評估
第三節 時間管理能力實訓
課後思考題
案例分析
第五章 溝通能力
第一節 溝通能力概述
第二節 溝通能力的評估
第三節 人際溝通能力實訓
課後思考題
案例分析
第六章 決策能力
第一節 決策能力概述
第二節 決策能力的評估
第三節 決策能力實訓
課後思考題
案例分析
第七章 健康和物理環境
第一節 心理健康簡述
第二節 心理健康輔導的基本方法
第三節 環境應激簡述
課後思考題
案例分析
第八章 壓力和心理健康
第一節 壓力概述
第二節 壓力源的評估
第三節 壓力實訓
課後思考題
案例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