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口鎮
陝西省洛南縣下轄鎮
靈口鎮,隸屬於陝西省商洛市洛南縣。地處洛南縣城東南部,東與三門峽市盧氏縣木桐鄉接壤,南與三要鎮、寺坡鎮相鄰,西與古城鎮為界,北與石坡鎮、寺耳鎮、靈寶市朱陽鎮毗鄰。轄區東西最大距離18千米,南北最大距離34千米,總面積375平方千米。
截至2020年6月,靈口鎮下轄2個社區、17個行政村。截至2020年11月1日,靈口鎮常住人口為20174人。
2011年,靈口鎮財政總收入330萬元,農業總產值3.1億元,農民人均純收入4454元。
1951年成立靈口鄉,1959年設公社,1983年改鄉。建國初設廟灣、丁塬兩鄉,1955年合併為廟灣鄉,1958年為管理區,1961年設立公社,1983年分為廟灣、上河、丁塬3鄉,1985年合併為廟灣鄉。1958年設立上寺店公社,1983年改鄉。1958年設立黃坪公社,1983年分設黃坪、黃塬兩鄉,1985年合併為黃坪鄉。1958年設立廟台公社,1983年改為廟台、浮庄2鄉,1985年合併為廟台鄉。
1994年,靈口區西界石坡、景村區,南依古城、三要區,總面積375.3平方千米,共7320戶、28320人,其中非農業人口605人,轄靈口、廟灣、上寺店、廟台、黃坪5鄉,50個行政村,213個村民小組,區公所設於靈口街;靈口鄉面積96.6平方千米,共3251戶、11978人,轄靈口街、鏵角、五家溝、龍泉、西峰、香山、五龍、現岔、焦村、宋川、寬坪、曹窯、羅嶺底、星溝、鏡溝、蘇灣16個行政村,103個村民小組,鄉政府駐靈口街,海拔760米;廟灣鄉面積57.6平方千米,共1311戶、5135人,轄上河、廟灣、三星、丁塬、戴川、東佛、西佛、余家溝8個行政村,35個村民小組,鄉政府駐馬嶺,海拔750米;上寺店鄉面積87.7平方千米,共771戶、3102人,轄金樓、溝口、上寺店、牛蹄、大庄、西水岔6個行政村,20個村民小組,鄉政府駐樓房村,海拔1000米;廟台鄉面積90.3平方千米,共970戶、4113人,轄陳庄、東溝、西溝、桃庵、白樓、童村、陶村、中坪、窯溝、朱村10個行政村,30個村民小組,鄉政府駐廟台村,海拔1020米;黃坪鄉面積36.3平方千米,共1017戶、3992人,轄黃坪、東院、程灣、閻河、孫家村、孫碥、黃塬、磨峪、磨溝腦、張河10個行政村,25個村民小組,鄉政府駐黃坪村,海拔810米。
1996年,靈口鄉面積96.6平方千米,人口1.2萬人,轄鏵角、龍泉、五家溝、靈口、香山、五龍、西豐、現岔、曹窯、嶺底、星溝、寬坪、井溝、焦村、蘇灣、宋川16個行政村,距縣城45千米;廟灣鄉面積57.6平方千米,人口0.5萬人,轄廟灣、三星、北溝、丁塬、代川、東佛、西佛、上河8個行政村,距縣城47千米;上寺店鄉面積87.6平方千米,人口0.3萬人,轄溝口、上寺店、中蹄、金樓、大庄、西水岔6個行政村,距縣城55千米;黃坪鄉面積36平方千米,人口0.4萬人,轄黃坪、東院、磨峪、后塬、張河、程灣、孫家、閻河、孫塬、孫碥、黃塬11個行政村,距縣城55千米;廟台鄉面積90.3平方千米,人口0.4萬人,靈朱公路過境。轄中坪、童村、陳庄、東溝、西溝、桃庵、白樓、陶村、窯溝、朱村10個行政村,距縣城65千米。1997年撤區並鄉,撤銷靈口區;撤銷靈口鄉、黃坪鄉、廟灣鄉,合併設立靈口鎮。2011年,撤銷上寺店鄉(轄5個行政村,鄉政府駐金樓村)、廟台鄉(轄6個行政村,鄉政府駐陳庄村)併入靈口鎮。
靈口鎮
截至2011年末,靈口鎮轄靈口街1個社區,38個行政村;下設居民小組11個、村民小組211個。
截至2020年6月,靈口鎮下轄2個社區、17個行政村。人民政府駐靈口街村。
蘇灣 | 東佛 |
焦村 | 上河 |
宋川 | 黃坪 |
鏡溝 | 東院 |
寬坪 | 磨峪 |
曹窯 | 后塬 |
星溝 | 程灣 |
嶺底 | 黃塬 |
鏵角 | 白樓 |
五家溝 | 陳庄 |
龍泉 | 童村 |
現岔 | 陶村 |
西峰 | 窯溝 |
香山 | 朱村 |
五龍 | 大庄 |
三星 | 金樓 |
北溝 | 牛蹄 |
丁塬 | 上寺店 |
代川 | 溝口 |
靈口鎮地處秦巴土石山區與伏牛山相間的熊耳山峽谷地帶。地勢四周高山圍繞,有大聖山、王喬山高聳的盆形結構。境內群山起伏,層巒疊嶂,主要山峰有大聖山,最高點海拔1283米;最低點海拔750米。
靈口鎮地貌
靈口鎮多年平均氣溫13.4℃。1月平均氣溫-1.8℃,極端最低氣溫-18℃;7月平均氣溫25.5℃,極端最高氣溫39.3℃。無霜期年平均212天,年平均日照時數1799.7小時。年平均降水量450毫米,降雨集中在每年的8—10月,9月最多。
靈口鎮境內河道屬黃河流域,流域面積69.4平方千米。主要河流有洛河、龍河。
靈口鎮
靈口鎮境內已探明地下礦藏有鉀長石、赤鐵、鉛鋅、沙金、滑石、海泡石、絹雲母、石棉、重晶石、石英等10餘種。主要分佈黃坪、廟台、廟灣等區域。其中鉀長石儲量位居亞洲第一;赤鐵礦日開採產量1000噸以上。其他自然資源有林地46萬畝,主要生長著油松、樺樹、柏樹、洋槐、連翹等樹種。農業耕地面積6.52萬畝。
靈口鎮境內主要自然災害有乾旱、洪澇、低溫、冰雹、連陰雨、霜凍等。暴雨災害多發生在6—9月,最嚴重的一次暴雨災害發生在2003年8月28日。
截至2011年末,靈口鎮轄區總人口29539人,其中城鎮常住人口6058人,城鎮化率20.51%。另有流動人口485人。總人口中,男性15571人,佔52.7%;女性13968人,佔47.3%;14歲以下4357人,佔14.75%;15—64歲21890人,佔74.11%;65歲以上3292人,佔11.14%。2011年,靈口鎮人口出生率7‰,人口死亡率4.3‰,人口自然增長率2.7‰。人口密度為每平方千米79人。
截至2018年末,靈口鎮戶籍人口29356人。
2021年6月15日,洛南縣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公報:截至2020年11月1日零時,靈口鎮常住人口為20174人。
2011年,靈口鎮財政總收入330萬元,比上年增長58%。
2011年,靈口鎮農民人均純收入4454元。
2011年,靈口鎮農業總產值3.1億元。
靈口鎮糧食作物以小麥、玉米、大豆為主。2011年,靈口鎮糧食生產1.28萬噸。
靈口鎮主要經濟作物以煙葉、乾果(核桃)、蠶桑、藥材等為主,2011年,靈口鎮蠶桑種植面積6300畝,養蠶4300畝,產繭24000千克,產值79萬元;丹參種植面積1100畝,金銀花種植面積200畝,其他藥材種植1800畝;烤煙種植面積9210畝,產量1103噸。
截至2011年末,靈口鎮累計造林0.88萬畝,農民住宅四旁樹木77萬株,森林覆蓋率82.14%。經濟林木主要有核桃、板栗、柿樹、桑樹。其中核桃栽植面積3600畝,13萬株,產量7.2萬千克。
靈口鎮畜牧業以飼養生豬、羊、家禽為主。2011年,靈口鎮生豬存欄4.75萬頭,出欄5.7萬頭;羊存欄6973隻,出欄4966隻;家禽存欄11.04萬羽,出欄5.22萬羽。2011年,靈口鎮畜牧業總產值達1.08億元。
2018年,靈口鎮有工業企業39個。
截至2011年末,靈口鎮有郵政投遞點1個,鄉村通郵率100%;全年投遞國內函件2560件,報紙、期刊累計發行20萬份(冊)。
截至2011年末,靈口鎮有電信企業1個,服務網點30個;固定電話用戶0.704萬戶,比上年增加260戶,電話用戶普及率95.48%;行動電話用戶2.9萬戶,行動電話普及率96.22%。全年電信業務收入5.5萬元。
2018年,靈口鎮有營業面積50平方米以上的綜合商店或超市個數38個。
2011年,靈口鎮客運總量1.9萬人次,貨運總量150萬噸。2011年,靈口鎮運輸企業擁有貨運汽車35輛,客運汽車10輛。截至2011年末,靈口鎮鎮區道路總長度1.5千米;道路鋪裝面積12000平方米;鎮區橋樑1座,總長度18米。
截至2011年末,靈口鎮有線電視用戶達4280戶,“村村通”衛星電視1600戶,電視綜合覆蓋率100%。
截至2011年末,靈口鎮有幼兒園5所,在園幼兒488人,專任教師16人;小學13所,在校生1829人,教師110名,小學適齡兒童入學率100%;初中1所,在校生777人,專任教師84人。初中適齡人口入學率、小升初升學率、九年義務教育覆蓋率均達100%。
靈口鎮
截至2011年末,靈口鎮有各級各類醫療衛生機構42個,其中衛生院3個;病床15張,固定資產總值458萬元。專業衛生人員42人。2011年,靈口鎮醫療機構(門診部以上)完成診療7236人次。
2011年,靈口鎮法定報告傳染病發病率為14.6/10萬,農村安全飲用水普及率95%,農村衛生廁所普及率68%,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參合人數22123人,參合率98.2%。
截至2011年末,靈口鎮有農村最低生活保障戶數1444戶,人數4518人,支出610.6萬元;農村五保集中供養85人,支出36.7萬元;農村五保分散供養56人,支出19.0萬元;農村醫療救助217人次,民政部門資助參加合作醫療186人次,共支出68.5萬元;農村臨時救濟88人次,支出6.9萬元;農村享受高齡補貼311人,發放高齡補貼資金19.8萬元;農村殘疾人958人,發放殘疾人生活補貼24.9萬元;農村享受社會養老保險3078人,發放社會養老金118.5萬元。2003年,自然災害受災人口586人,農作物受災面積190畝,倒塌房屋70間,直接經濟損失132.3萬元,救災支出31.8萬元。國家撫恤、補助各類優撫對象172人,支出42.5萬元。新增就業人員10人,有6名下崗失業人員實現了再就業,就業困難人員再就業6人。
歷史悠久,文化積澱深厚。遠在1萬多年前,我們的祖先就在焦村生產、生活,新挖掘的焦村遺址中石器、陶器、骨器等出土文物陳列在省、縣博物館。《策海·大書》載有:“倉頡登陽虛之山,臨於元扈洛之水,靈龜負書,丹甲青文,倉帝受之,遂窮天地之變,仰觀奎星圓曲之勢,俯察龜文、鳥跡、山川、指掌而創文字。”《河圖玉版》曰:“倉頡為帝(又一說倉頡為黃帝史官,並有“史皇”之稱),南巡登陽虛之山,臨於元扈洛之水,靈龜負書,丹甲青文,以援之”。《外記》云:“頡有聖德,生而能書。及長登陽虛之山,臨於元扈之水,靈龜負圖出於水中,倉帝受之,遂究天地之變,仰觀奎星園曲之勢,俯察龜文鳥跡山川之靈,指掌而創文字,造為六書。書成龍藏鬼哭,以有文字恐人書之故也。天為雨粟雨金,以其見天地之秘也”。
相傳靈龜是從美麗的靈口龍河與洛河河畔入水,至洛陽出水,以至於形成中國河洛文化組成部分。焦村遺址、溝灘遺址、大慈悲寺、龍泉觀等一系歷史遺跡等待世人的傳承和發揚光大。
靈口鎮是革命老區,是鄂、豫、陝革命根據地的重要組成部分。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就在上寺店建立盧靈洛自治縣政府,曾揮戈崇山峻岭,浴血轉戰洛水。1928年春天許權中旅在靈口鋪設了青石街道,充分見證了當年革命先驅在這裡打土豪,分田地,建立紅色政權。
靈口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