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找到2條詞條名為錦山鎮的結果 展開

錦山鎮

海南省文昌市下轄鎮

錦山鎮位於文昌市東北部,東鄰馮坡鎮、南至抱羅鎮、西接羅豆農場、北壤鋪前鎮,區位優勢明顯,是文北傳統的“三鳥”飼養重鎮和農副產品集散地。全鎮土地總面積164平方公里,共有29個村(居)委會,335個經濟社,總人口38000人,耕地面積69458畝,境內有小(一)型水庫3座,其中湖山水庫是全市最大的水庫,正常蓄水量達4300萬立方米。文昌市第二大河流珠溪河自東向西流經9個村委會。錦山鎮,隸屬於海南省文昌市,位於文昌市東北部,東鄰馮坡鎮、南至抱羅鎮、北壤鋪前鎮,行政區域總面積26.9平方千米。截至2019年末,錦山鎮戶籍人口為54578人。

崇禎年間建墟,取“錦繡河山”之意命名。中華人民共和國建立前,屬錦山鄉。1951年,建政,屬文昌縣第十區(即錦山區)。1957年,復為錦山鄉,1983年,改錦山區,1986年,建鎮。截至2020年6月,錦山鎮轄區3個社區27個行政村。

2019年,錦山鎮生產總值27.93億元,比上年增長5.2%。

歷史沿革


地名由來
錦山鎮
錦山鎮
錦山墟,據傳該墟明代崇禎年間,始建於排港溪與珠溪河的交叉口,稱三合流市。后遷址於雲室村后(即今排港村)集市,因集市四周全是樹林,地方狹小,為了擴建市場,便將周圍的樹木砍掉。當地父老為了保護樹木不讓人們繼續砍伐而定出“禁止砍山”的禁令。因此,人們就把這集市取名為“禁山市”。由於市場不能再擴大,人們又將集市遷往錦山村進行貿易,便把“禁山市”改為錦山市,取錦繡河山之意。至清順治年間,錦山市遷址跑馬坡。 
建制沿革
中華人民共和國建立前,屬錦山鄉。
1950年,置錦山鄉。
1951年,建政,屬文昌縣第十區(即錦山區)。
1957年,復為錦山鄉。
1958年,改公社。
1983年,改錦山區。
1986年,建鎮。

地理環境


位置境域
錦山鎮位於文昌市東北部,東鄰馮坡鎮,南至抱羅鎮、西至三江農場,北鄰鋪前鎮。 行政區域總面積226.9平方千米。
地形地貌
錦山鎮地勢平坦,海拔5—10米,局部是低丘陵地,海拔15米。
氣候
錦山鎮
錦山鎮
錦山鎮屬熱帶北緣沿海地帶,具有熱帶和亞熱帶氣候特點,屬熱帶季風島嶼型氣候,夏無酷暑,冬無嚴寒。光、水、濕、熱條件優越,全年無霜凍。年平均溫度23.9℃,多年在23.4—24.4℃之間,最低溫度出現在1月份。夏日日照最長是13.19小時,冬日日照僅有10.57小時。
雨量豐富,但時空分佈不均,干、濕季明顯,春旱突出,常年降雨量1721.6毫米,平均1529.8—1948.6毫米。雨季主要集中在5—10月份間的汛期。
水文
錦山鎮河流主要有珠溪河北支流和西支流、排港溪。 北支流流經馮坡,橫貫錦山的山雅、下溪坡、橋坡、下園、祿家;西支流(排港溪)發源於抱羅鎮的烏石村,流經湖山和錦山的南拔、排港、文錦、祿家入珠溪河,注入鋪前港出海。
土壤
錦山鎮土壤分為黃棕色沙土和黃白色細沙土兩種。

自然資源


水電資源
1958年以來,錦山鎮為抗禦自然災害,錦山鎮興建了湖山水庫、龍滾坑水庫,還興建200米長的珠溪河橋閘工程,開闊河道,築防洪堤。同時,修建了18座電灌站,整治了澇害,改善了生產條件,50%以上耕地有水利灌溉。
截至2020年11月,錦山鎮有小(二)型以上水庫5座,其中中型水庫1座,小(一)型水庫2座。湖山水庫是全市最大的水庫,其總庫容5192萬立方米,正常蓄水量達4300萬立方米,灌溉渠道3條,16座提水電灌站。
土地資源
截至1995年,錦山鎮有耕地面積49529畝,其中水田21394畝,旱田18139畝,旱地9996畝。

行政區劃


2009年,全鎮有行政派出所3所,共有警力17名。其中錦山派出所5名,湖山派出所4名,錦山邊防派出所8名。2009年,全鎮有54個黨支部,其中29個村(居)黨支部,25個機關黨支部,共有黨員1316名,其中農村黨員850名,機關黨員466名。
截至2020年11月,錦山鎮下轄社區(居)3個、行政村27個,鎮人民政府駐海南省文昌市錦山鎮革新路1號。
社區(居)錦山墟社區湖山墟社區羅豆居————
行政村枋春村錦山村坑口村錄家村羅民村
南拔村南坑村南山村排港村橋坡村
山雅村上洪村下園村新室村園堆村
下溪坡村良家莊村樂安村鑒山村福坡村
茶園村湖山村湖清村湖大村湖心村
溪尾村花園村——————

人口民族


2018年,錦山鎮共有常住人口47414人,已婚育齡婦女6924人,出生456人,其中男孩242人,女孩214人,政策外多孩23人;死亡286人。
截至2019年末,錦山鎮戶籍戶數17717戶,戶籍人口54578人。其中,有城鎮人口12435人,鄉村人口42143人。按性別分,有男性27564人,女性27014人;按年齡分,有0至17歲11531人,18至34歲12545人,35至59歲18442人,60歲及以上12060人;出生男性283人,女性223人。

經濟


綜述
錦山鎮
錦山鎮
2017年,錦山鎮社會總產值達到25.06億元,同比增長7.3%;地方公共財政收入414萬元,同比下降11%;農村常住居民年人均可支配收入13653元,同比增長8.5%。
2019年,錦山鎮社會總產值達到27.93億元,同比增長5.2%;地方公共財政收入1011.5萬元,同比增長75.3%;農村常住居民年人均可支配收入15850元,同比增長8.4%。
第一產業
2018年,錦山鎮以“文昌雞”為主的“三鳥”飼養年出欄2150.23萬隻,總產值6.8億元,採取公司+農戶模式的種禽場20家,規模養殖戶636戶,其中文昌市年出欄2001.68萬隻,產值6.4億元,鴨年出欄128.3萬隻,產值0.36億元,鵝年出欄20.25萬隻,產值0.201億元,肉豬年出欄6.43萬頭,產值1.33億元,牛年出欄2427頭,產值0.24億元,羊年出欄3680隻,產值0.095億元;冬季瓜菜種植總面積30500畝,產量45750噸,產值2.75億元;羅非魚淡水養殖年銷售成魚13635噸。
2019年,錦山鎮以“文昌雞”為主的“三鳥”出欄2011.18萬隻,總產值2.37億元,肉豬年出欄6.13萬頭,產值0.96億元,牛羊年出欄1.93萬頭,產值0.79億元;冬季瓜菜種植總面積2.9萬畝;羅非魚淡水養殖年銷售成魚4.6萬噸。
2019年,錦山鎮第一產業總產值14.68億元,同比增長5.5%。
第二產業
2019年,錦山鎮第二產業總產值8.42億元,同比增長4.3%。
第三產業
2018年,錦山鎮共投入資金1000萬元,打造了山雅、達里、古湖等3個美麗鄉村綜合體。“十三五”時期,錦山鎮累計建成3個美麗鄉村。
2019年,錦山鎮第三產業總產值4.83億元,同比增長5.7%。
發展概況
錦山墟是全鎮的政治、經濟、文化中心,鎮墟面積4.2平方公里,有常住人口1.3萬人。2009年全鎮社會總產值12.885億元,同比增長8.4%;財政總收入641.8萬元,其中一般預算收入377.7萬元,完成年度任務的101%;農民年人均純收入4650元,同比增長5.8%;年末居民儲蓄存款餘額3.5463億元。一、基礎設施交通:鄉村實現村村通車,四通八達的公路與省、市和各鄉鎮連接,錦山鎮至海口僅64公里里,路面全都實現柏油硬化。電力:全鎮建設35KV的變壓站2座,農村電網改造基本完成。通訊:全鎮92%的村莊都安裝了程式控制電話。建有5個行動電話發射接收台,信號覆蓋全鎮。水源:全鎮有小(一)型水庫3座,其中湖山水庫是全市最大的水庫,其正常蓄水量達4300萬方。
農業概況
錦山鎮
錦山鎮
2009年,全鎮經濟以瓜菜種植、畜禽飼養、淡水養殖為主。瓜菜種植總面積35500畝,產量39500噸,產值625萬元;以“文昌雞”為主的“三鳥”飼養出欄2020萬隻,總產值3.6億元,其中“文昌雞”出欄1530萬隻,產值3.44億元;出欄肉豬4.1萬頭,產值6100萬元;依託豐富的淡水資源,發展起80多家羅非魚養殖專業戶,其中養殖面積達千畝以上的有2戶,年銷售羅非魚8000噸;年養殖牛蛙110萬斤。
2009年,建設農村通暢道路總長32.179公里;完成危房改造29間,面積1016平方米;建設節水工程1宗,清理維修渠道167公里,硬化渠道1條,配套建設路橋涵洞15宗,完成千畝田洋整治1個;投入20萬元修復監山、羅蠻洋水毀工程;籌措資金25萬元,修建榜春村自來水塔及鋪設水管,解決該村300多人的安全飲水問題;爭取國債資金700萬元,建設錄家等五個村委會國家級農綜工程項目;多方籌措資金,創建下溪坡等省級文明生態村4個,建設錄家、橋坡鄉村衛生室2間,

交通


錦山鎮境內有S212、S203公路過境。 

社會


教育事業
2011年,錦山鎮有106名學生考上市重點中學;投入資金129.8萬元,建設中小學校舍1284平方米,食堂345平方米,校園公廁140平方米。
錦山鎮
錦山鎮
2020年,錦山鎮開辦幼兒園1所,學位270人;公辦幼兒園在校生佔50%。全鎮共有輟學初中學生11人,輟學率1%。
“十三五”時期,錦山鎮投資6500萬元建設完善學校基礎設施。
文體事業
2019年,錦山鎮竣工驗收文化室5間,新建文化室13間;成功舉辦了2019年“慶新春賀元宵”文藝晚會等文藝活動。
2019年,錦山鎮新建籃排球場4個,安裝健身器材5套;舉辦排球比賽和遊園活動,慶“三·八”婦女節健康廣場舞大賽和2019年“三·八”婦女節拔河比賽,南洋文化節舉行“僑鄉杯”男子乒乓秋團體賽和男子拔河比賽等文化宣傳體育活動。
社會保障
2019年,錦山鎮組織1家公司與264戶1132人簽訂扶貧合作協議;共投入本金90.56萬元,以產業幫扶帶動貧困戶持續增收;開展“兩不愁三保障”突出問題暨扶貧對象“回頭看”排查問題整改工作,共完成排查8179戶35694人,完成排查整改進度100%;開展愛心消費扶貧,全鎮線上線下消費額達88747元;開展就業扶貧,300戶貧困戶中有勞動力的679人,360人實現轉移就業;發放建檔立卡貧困戶學生教育補助共計99.63萬元,受資助學生576人次,實現了教育資助100%全覆蓋和應助盡助的目標;為95名患慢性病和住院貧困戶提供醫療救助+大病補償共計17.30萬元;共投入58萬元為21戶“四類人員”實施危房改造。
2019年,錦山鎮放水庫糧差118.21萬元,發放地力補貼1092.45萬元;城鄉居民基本養老保險參保人數達8073人,發放養老保險金7110人;累計發放農村低保金278.29萬元,城鎮低保金14.53萬元,特困人員供養金266.87萬元;臨時救助申請120人,救助金33.97萬元,醫療救助目錄內申請65人,救助金額6.3萬元,目錄外申請27人,救助金額2.55萬元;為全鎮21戶“四類人員”實施危房改造。
“十三五”時期,錦山鎮實現全鎮299戶1287名建檔立卡貧困戶全部脫貧退出;完成1個十二五貧困村整村脫貧出列任務;累計投入資金735.7萬元,實施產業扶貧項目10個,培育33名致富帶頭人,實現貧困戶產業扶貧組織化程度達100%;累計面向貧困勞動力開發扶貧公益崗位上崗47人,確保零就業貧困家庭至少有1人實現就業。
2020年,錦山鎮1戶四類人危房改造已在2020年6月竣工入住。
基礎設施
2020年,錦山鎮墟鎮街道水泥硬化,鄉村實現村村通車,農村通暢道路實現全覆蓋。
錦山鎮
錦山鎮
2020年,錦山鎮建設35KV的變壓站2座,完成農村電網改造實施項目219個,農村電網改造基本完成;全鎮92%的村莊都安裝了程式控制電話;建有18個無線通信基站,信號覆蓋全鎮。
2019年,錦山鎮投入農田水利建設資金6145.74萬元(其中紅嶺灌渠建設項目投入6000萬元),維修和加固農田水利渠道,投資3309.53萬元完成羅豆居第五、六工作站農田整治工程;全年實現撂荒地復耕4100畝。
全鎮概況
錦山鎮位於文昌市東北部,東鄰 馮坡鎮、南至抱羅鎮、西接羅豆農場、北壤鋪前鎮。
文化概況
2009年,全鎮有中、小學校23所,其中初級中學2所,完全小學21所,在校學生4823人,中小學教師297人;衛生院2所,共有醫務人員30人,床位70個。其中錦山華僑醫院22人,床位50個,湖山衛生院8人,床位20個。
以抓好“兩基”鞏固提高為目標,投入360萬元改造中小學危房建設學生公寓樓4幢。切實加強教師隊伍建設,努力營造和諧的育人環境。全鎮中小學共有56人被文昌中學錄取,其中小學40人。積極組織開展健康有益的群眾性自娛自樂活動,豐富居民茶餘飯後生活;全年出版各類牆報18期,組織鎮級文體、文藝活動10次。

獲得榮譽


獲獎名稱頒獎單位獲獎時間
2012年度海南省生態文明鄉鎮海南生態省建設聯席會議辦公室2012年12月 
全國重點鎮住房城鄉建設部、國家發展改革委、財政部、國土資源部、農業部、民政部、科技部2014年7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