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孚
楊孚
楊孚(生卒年待考),字孝元,東漢時南海郡番禺縣漱珠崗下渡頭村人(今廣州市海珠區赤崗街道下渡村人)。漢議郎學者。他早年致力攻讀經史,鑽研頗深。公元77年,以參加朝廷主辦的“賢良對策”入選而獲授為議郎,成為參與議政的皇帝近臣。楊以直言敢諫而著稱,屢屢向皇帝提出自己對政事的意見。
楊早年致力攻讀經史,鑽研頗深。公元77年,他以參加朝廷主辦的“賢良對策”入選而獲授為議郎,成為參與議政的皇帝近臣。楊以直言敢諫而著稱,屢屢向皇帝提出自己對政事的意見。楊在參預政事之餘,勤奮治學,寫出了南海郡人第一部學術著作--《南裔異物志》。該書是我國第一部地區性的物產專著。史家公論楊孚是廣東最早著書立說的學者。楊的品學頗為時人所推崇。晚年從京城河南退休返鄉定居,其從洛陽移種宅前的松樹遇天寒時竟然降有積雪,因而士民均尊稱他為“南雪先生”,並將他的居地昵稱為“河南”,至今仍沿作為廣州市區南部的代稱。楊孚開創嶺南文化的影響為歷代後人所仰崇。
他極力主張以孝治天下,認為朝廷尊崇禮教應首先制定士民遇父母之喪均要守三年服喪的定製。漢和帝曾採納了楊孚“孝治天下”的建議,下詔恢復舊禮,命令“臣民均行三年通喪”,從而導致以“孝治”為主要標識的封建禮教在君權的袒護下延續影響了千餘年。
楊在參預政事之餘,勤奮治學,在學術方面也頗有成就,著有南海郡人第一部學術著作也是我國第一部地區性的物產專著—《南裔異物志》。該書詳細記載了古代嶺南物產及風俗,是一份不可多得的珍貴史料。
《異物志》成書於公元2世紀初,記敘了嶺南陸產水產的種類與嶺南植物學、動物學和礦物學的第一手材料。它的學術價值在嶺南文化史上佔有重要的地位。是我國第一部地區性的記錄動植物情況的書籍。楊孚在書中系統提供了漢代嶺南動物、植物的種類及其生長情況,以及它們在經濟開發方面的應用。楊孚特別提到了甘蔗的栽種情況:由於嶺南溫暖多雨,甘蔗生長特別茂盛,“圍數寸,長丈余”,“斬而食之既甘,榨取汁如飴餳,名之曰糖”,證實嶺南最遲在東漢時期已經製糖。受楊孚影響,吳萬震著《南州異物志》,晉嵇含著《南方草木狀》,給後人留下了有關古代嶺南的寶貴資料。
史家公論楊孚是廣東最早著書立說的學者。楊孚的《異物志》很可惜在宋代散佚,明末清初嶺南三大家之一屈大均著《廣東新語》時,殷切希望有人能把它搜輯成帙。后清代南海人曾釗從《齊民要術》、《初學記》、《太平御覽》諸書中輯錄成兩卷本《異物志》,流傳至今。
楊的品學頗為時人所推崇。楊孚開創嶺南文化的影響為歷代後人所仰崇。
相傳,今珠江南岸之所以被稱為"河南",也是緣於楊孚。楊家住在珠江之南下渡頭村,楊孚晚年從河南洛陽退休回鄉定居,楊孚辭官歸來時攜帶了京城河南洛陽的松柏,並將之種植於宅前。這些松柏很奇怪,有年冬天居然"引來"大雪盈樹,人們便傳這種異相是因松柏思念家鄉所致,是楊公的品行感動了上天,遂將他的居地昵稱為“河南”,至今仍沿作為廣州市區南部的代稱,士民均尊稱他為“南雪先生”。至今遺址有一口井,稱“楊孚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