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雲寺

福建省莆田市白雲寺

白雲寺位於福建省莆田市新度鎮,建於唐宋年間,歷代有重修。

寺廟簡介


白雲寺[福建省莆田市白雲寺]
白雲寺[福建省莆田市白雲寺]
新度鎮有座白雲寺,建於唐宋年間,歷代有重修。近年重修的白雲寺古樸典雅,四周果樹綠油,面貌一新。寺內立了幾塊碑,其中有塊刻著陸秀夫《吟白雲寺》的詩碑特別引人注目:“松華冉冉點蒼苔,屋角梧桐次第開。人依欄桿猶未去,一雙白鶴破山來。”這是一首寫白雲寺風光的詩,意思是:白雲寺的四周松樹蒼翠茂密,開著的松花撒落在長著青苔的地上,梧桐花一朵朵先後綻放。遊人靠在欄桿旁看著美景久久不願離去,有兩隻白鶴從山那邊飛了過來。

人物介紹


陸秀夫詩碑
陸秀夫詩碑
陸秀夫(1236-1279)字君實,晏翁,別號東江,楚州鹽城人。南宋左丞相,抗元名臣,與文天祥張世傑並稱為“宋末三傑”。德祐二年(1276年),臨安淪陷,五歲的小皇帝宋恭帝被俘,陸秀夫和陳宜中,張世傑及楊妃等人帶著宋度宗兩個兒子——7歲的益王趙昰和4歲的廣王趙昺。同年益王趙昰在福州做皇帝,定年號景炎,是為宋端宗。端宗任命陸秀夫為簽書樞密院事,堅持抗元。景炎三年(1279年)端宗死,得年10歲。陸秀夫與張世 傑共同擁立宋端宗異弟——7歲的廣王趙昺為皇帝,定年號為祥興。端宗生母楊太后垂簾聽政,封陸秀夫為左丞相,與張世傑共同輔政。陸秀夫背幼帝路過莆田,在楊太后的支持下與楓亭民女蔡荔娘結為夫妻。祥興二年(1279年),元朝張弘范大軍進攻趙昺流亡朝廷。在崖山戰役中,宋軍全軍覆沒。陸秀夫不願做元軍俘虜,背著8歲的幼帝趙昺跳海而死。“越七日,屍浮海上十萬餘人”,宋王朝覆滅。現在秀嶼區的象山有陸秀夫的衣冠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