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州開元寺佛殿碑記

泉州開元寺佛殿碑記

寺制殿,象王者之居,尊其法也。矧開元受宇,五十載之聖容,實寺之冠。譚者以為梵天之宇,化於是矣。

歷史


《泉州開元寺佛殿碑記》,唐乾寧四年(897),監察御史黃滔撰。 《泉州開元寺佛殿碑記》記載了泉州開元寺自唐垂拱二年(686)以來的沿革,如載唐垂拱二年建,稱蓮花道場,唐永昌元年(689年)“升為興教寺”,再改為龍興寺,唐玄宗開元年間改為開元司。記錄了王審知的崇佛,是今日研究泉州開元寺歷史、泉州佛教史、泉州古代文化思想史和研究泉州古城史不可缺少的材料。
據《碑銘》雲,唐末“我州開元寺佛殿之與經樓、鐘樓,一夕飛燼”,其時泉州刺史王審邽“為茲郡之秋也……乃割俸三千緡,鳩工度木,煙岩雲谷”之中。第二年,“寶殿湧出,棟隆舊綺,梁修新虹……方珪叢斗,楣承蟠螭,飛雲翼拱,文榱刻桷”。重建后的開元寺,競是“僧朝梵而谷應,升者骨冰,觀者目波,而五間兩廈昔之制也”。即泉州開元寺重修后,保留了以前的規制。其大殿佛像的排列次序是:“自東迦葉佛、釋迦牟尼佛、左右真容、次彌勒佛、彌勒佛、阿難迦葉、菩薩、衛神”。並說明這種排列次序,是以“法程之有常”為依據的。如今泉州開元寺大雄寶殿佛像的排列與唐代大不一樣,則為以後歷次重修后改變的。
乾寧四年,泉州開元寺重建,其布局和規制是大佛殿居中,“東北隅則揭鐘樓,其鍾也新鑄,仍偉舊規;西北隅則揭經樓”。其新規制的形勢與“又立岳峰,兩危蜃雲”相配合,“東瞰全城,西吞半郭”,尤為壯觀。這不但載明泉州古城址變遷的不可多得的史料。
《碑銘》還記載了唐末福建佛教大盛行,統治者崇拜佛教的情況。乾寧四年,王審知為福建觀察副使,“泊帥閩也,愈進其誠,繕經三千卷,皆極越藤之精,書工之妙”。王審知特別舉行隆重儀式,迎送佛經入重修后的泉州開元寺的揭經樓。其儀式是“駕以白馬十乘,送以府僧,迎以郡僧,置茲之樓”。唐末王審知的崇佛,泉州佛教的興盛,一目了然。

原文


混沌死而天地生,道德銷而仁義作。情車業網,始脈旋波。天謂洛龜河龍,文有生而不文無生,乃產金聖人於西國。鑽智慧火,乾煩惱海,理不吾吾而一貫生生。其姿電?於周室,其波派漾於漢代。繇是館移鴻臚,城崇白馬。斯有寺之始也。寺制殿,象王者之居,尊其法也。其後金地蓮扃,周旋四海,烏飛兔走,或故或新。至如神運之靈莫靈矣,亦靡得而巋然。則我州開元寺佛殿之與經樓鐘樓,一夕飛燼,斯革故鼎新之數也。初僕射太原公,以子房之帷幄布泉城,以叔度之?襦纊泉民,而謂竺乾之道與尼聃鼎,宜根乎信而友乎理。矧開元受宇,五十載之聖容,實寺之冠。帥閩也,愈進其誠。繕經三千卷,皆極越藤之精,書工之妙。駕以白馬十乘,送以府僧,迎以郡僧,置茲之樓。既而(闕四字)蜀雨不飛。識者以為物之尤,罕留於世。敬之至,必動乎神。是必為地祗所搜,龍宮之索。不然者,曷與斯故新之數期。厥理則明,我宜悄然不已。仲弟檢校工部尚書為茲郡之秋也,武則拍孫吳之背,文則席夏商於前,而復龍虎之內,以塤以篪。
大聳孟龍之旨,乃割俸三千緡,鳩工度木,煙岩雲谷之杞梓?便楠。投刃以時,趨功以隙。食以月粟,付以心亻垂,不期年而寶殿湧出。棟隆舊綺,梁修新虹。
八表四隅,悉半文丈。柱盛鏡礎,方?叢斗。楣承蟠螭,飛雲翼ㄆ。文榱刻桷,葛杈?牙。或經緯以開織,或丹ぬ而纈耀。?若螭窟,で如鰲背。風夏觸而秋生,僧朝梵而谷應。升者骨冰,觀者目波。而五間兩廈,昔之制也。自東迦葉佛釋迦牟尼佛,左右真容。次彌勒佛彌陀佛阿難迦葉菩薩衛神,雖法程有常,而相貌之欲動。東北隅則揭鐘樓,其鍾也新鑄,仍偉舊規。西北隅則揭經樓,雙立岳峰,兩危蜃雲,東瞰全城,西吞半郭。霜韻扣而江山四爽,金字駢而講誦千來。是知天地日月,鬼神不欲一存其物,將有待於後人也。設使斯殿也斯樓也,不有之故,其何以新?我公之作之為,其何以布之哉?三略六韜,流通貝多。戈霜劍雪,為甘露潔,信英智之所措也。既畢召化內之緇錫,數邁於千齋而落之。
其中慈雲五色,慧日重輪。譚者以為梵天之宇,化於是矣。靈山之會,儼於是矣。
我公之ヘ試大理評事宋君曰駢,才推博古,識洞真如。請立貞珉,垂於不朽。公以小儒不佞,俾刻斯文。僧正臨壇大德僧宣一,桑門之關楗者。曰:“寺有記,亡之矣。垂拱三年,郡儒黃守恭宅桑樹吐白蓮花,舍為蓮花道場。後三年,升為興教寺,復為龍興寺。逮元宗之流聖儀也,卜勝無以甲茲,遂為開元寺焉。嘗有紫雲覆寺至地,至今凡草不生其庭。大矣哉!自垂拱之迄開元,四朝而四易號及(句)。諒兆水於木,垂雲草(謂桑蓮之與雲草),天啟地靈之如是。則開元實寺之冠,斯又冠開元焉。金聖人無為也,堯舜亦無為也。誠參錯其道,巍巍聖儀,永與諸佛如來俱,豈不其然?”愚是以奮筆於一公之說。乾寧四年丁巳冬十一月日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