慧日
慧日
慧徠日(梵語jn~a^na-diva^kara)為佛教詞語。意為以日光比喻佛之智慧普照眾生,能破無明生死痴闇。與‘慧光’、‘慧照’等同義。出自於法華經卷七普門品(大九·五八上):‘無垢清凈光,慧日破諸闇,能伏災風火,普明照世間。’[無量壽經卷下、華嚴經探玄記卷二]。
中華佛教百科全書
慧日在印度受凈土學的影響,歸國後主要弘傳凈土法門。他的凈土思想有獨特之點,因而有人把他的凈土學說同凈土大師慧遠和善導兩流並列,稱為慈愍派。
慧日的根本思想在於禪、教、律、凈四行並修而著重於凈土。他批評當時的禪家忽視齋戒,又指摘求生凈土者不斷酒肉五辛。宋·延壽的禪凈雙修說,對於後世發生很大的影響,其思想似多淵源於慧日,如在他著的《萬善同歸集》中就曾引用了慧日的說法。慧日強調戒律修持的理論極為宋代元照律師所推重。元照憤慨當時禪家輕視律儀生活,曾於宋·紹聖三年(1096)翻刻了《慈愍三藏文集》流通於世。並且作了〈論慈愍三藏集書〉一文,詳論教禪律不可偏廢。
慧日徠的著作流傳至今的有︰《凈土慈悲集》、《般舟三昧贊》、《願生凈土贊》和《西方贊》。《凈土慈悲集》具名《略諸經論念佛法門往生凈土集》,此書散佚已久,1925年才在朝鮮的桐華寺發現其殘本(卷上)。慧日的思想全不得其詳,由這部書里尚可窺見其梗概。其餘三種收於唐·法照作的《凈土五會念佛誦經觀行儀》中,也可供佛教學者參考。
慧日的弟子,諸傳錄中未有所載。據唐·呂溫〈南嶽大師遠公塔銘〉,知道承遠曾赴廣州師事慧日,而法照出於承遠門下,創唱五會念佛,他曾受慧日思想的影響是無疑的。(林子青)
(1272~1340)元代曹洞宗僧,號東明,日本禪宗東明派開祖。明州(浙江)定海人,俗姓沈。初於奉化大同寺出家,十七歲受具足戒,后謁天寧寺直翁德舉,並嗣其法。其後,歷參天童、靈隱、萬壽、蔣山、承天諸寺,並於白雲山寶慶寺開堂說法,德風廣披四方。日本·延慶二年(1309),應北條貞時之請赴日,住相模(神奈川)禪興寺。翌年,升住圓覺寺,宣揚曹洞宗風,後於寺內建白雲庵。其後,歷住建長、萬壽、壽福、東勝諸剎,又,嘗往來京都、鎌倉間,致力於佛教之弘化。歷應三年示寂,世壽六十九。其法流稱作東明派,為日本禪宗二十四流之一。法嗣有別源圓旨等人。遺有《白雲東明和尚語錄》三卷等。
[參考資料](一)《宋高僧傳》卷二十九;《佛祖統紀》卷四十;望月信亨著·印海譯《中國凈土教理史》第二十章;小野玄妙著·鑄陳譯〈慈愍三藏之凈土教〉(《現代佛教學術叢刊》)。(二)《延寶傳燈錄》卷四;《本朝高僧傳》卷二十六;《日本洞上聯燈錄》卷一。
(1291-1379),俗姓賈,號東溟。宋丞相賈似道之孫。賈似道被戌,慧日尚幼,志求出家,依天台縣西廣嚴寺平山和尚數年,后落髮受具。22歲,聞子庭師訓講天台宗於赤城山,遂趨座下。未幾,領大義。子誕稱讚他精進之快,說:“投丸於峻板,不足以喻其機之疾也。吾道藉子,其大昌乎!”(《大明高僧傳·慧日傳》)從此,慧日名專聲越來越大。不久,他渡錢塘謁佛鑒於上天竺。佛鑒寂后,性澄繼其席。性澄器重慧日,延居後堂。元至正四年(1344),任薦神速寺住持。同年遷上天竺。慧日殫粗竭慮,重葺寺宇,並整頓寺風。元順帝聞其德,特賜“慈光妙應普濟”之號。
明太祖洪武二年(1369),詔全國高僧,赴蔣山法會,命禮部給饌。次日召見於奉天殿,百僚咸集,觀眾僧魚貫而入。慧日年壽最高,朱顏白眉,走在首列。明太祖對他十分崇敬,問“升濟沉冥之道”。慧日從客應對,甚合太祖心意。太祖對眾僧說:“邇來學佛者惟飽餐優遊,沉霾歲月,如《金剛》、《楞伽》、《心經》,皆攝心之要與,何不研究其義?今有不通者,當質諸白眉法師。”(同上)從此,太祖每次召見,都稱“白眉”,不呼姓名。
一次,慧日與幾位高僧應太祖之召,賜食禁中。席間,他對太祖陳述天台義理,並奏金陵瓦官寺是智者大師釋《法華經》之所,現見廢圮,應當重建。太祖聽從,命在金陵選址建造,以存其跡。洪武五年(1372)春,於鐘山建水陸大齋,慧日奉旨說毗尼戒,太祖率百僚臨聽。事畢,慧日辭京回上天竺,謝絕院事,日修彌陀懺以臻凈業。洪武十二年(1379)七月示寂。世壽89,僧臘73。為天台過第二十五祖。
梵語jn~a^na-diva^kara。以日光比喻佛之智慧普照眾生,能破無明生死痴闇。與‘慧光’、‘慧照’等同義。法華經卷七普門品(大九·五八上):‘無垢清凈光,慧日破諸闇,能伏災風火,普明照世間。’[無量壽經卷下、華嚴經探玄記卷二]
唐代凈土宗僧
(1271~1340)元代曹洞宗僧。明州定海(浙江)人,俗姓沈。號東明。幼即志干清爽,九歲入奉化大同寺為童侍。十三歲落髮,十七歲受具足戒。后參訪直翁德舉而契悟,遂任侍香。未久,歷游天童、靈隱、萬壽、蔣山等地。后又至姑蘇掌承天寺藏鑰,未久東歸明堂之白雲寺開教,並繼嗣直翁之法,居止六年,德風被及四方。元至大二年(1309,日本延慶二年),應日僧之請赴日,於禪興寺傳戒。翌年遷圓覺寺,住七年,大揚曹洞宗風。時曾創建白雲庵。后以幕府之命,歷住建長、萬壽、東勝、壽福諸剎,接引眾人三十年如一日。日本歷應三年(即元至元六年)於白雲庵示寂,世壽六十九,法臘五十三。世稱東明慧日。著有宗門無盡燈論,其法流稱東明流,為日本禪宗二十四流之一。[延寶傳燈錄卷四、日本高僧傳卷二十六、日本洞上聯燈錄卷一]
丁福保佛學大辭典
(喻)佛的智慧如日能照明一切黑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