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找到5條詞條名為李坪村的結果 展開
- 湖南省常德市石門縣壺瓶山鎮下轄村
- 甘肅省隴南市康縣周家壩鎮李家坪村
- 白石鄉李坪村
- 上余鎮李坪村
- 甘肅省徽縣高橋鎮李坪村
李坪村
甘肅省隴南市康縣周家壩鎮李家坪村
李家坪村是甘肅省隴南市康縣周家壩鎮下轄行政村,位於鎮境北部偏西,距離鎮政府所在地周家壩社區3公里。
村境東與豆坪村以李壩河為界,西與平洛鎮梁山村高家山社和孫家壩村楊靳社為鄰,北與 太石鄉董灣村以平洛河為界,南與本鎮河口村、柏楊村為鄰。
全村轄4個合作社,102戶362人,有黨員20名。地處高半山區,基礎條件薄弱,長期以來發展緩慢,群眾生產生活條件得不到改善是李家坪村的真實寫照。
自2008年災后重建以來,村容村貌發生了巨大的變化,在鎮黨委,政府的正確領導下,村幹部的帶動下,全村上下熱火朝天的幹勁沒有停下過,原來的土木結構的瓦房不見了,看到的是整齊明亮的磚混小洋樓,泥濘不堪的土路也變成了寬闊的水泥馬路,村內主要路段安裝了路燈,夜晚行走在路燈下心裡踏實多了,村內建有村文化活動廣場,村委會辦公樓以及其他健身硬體設施,村民們閑暇時再也不老守著電視打發時間,他們來到健身廣場 活動筋骨,強身健體,幸福祥和的氣氛隨處可見。
務工,種植,養殖(養蜂)等
1995年,第二批農網大堡到望關鎮沈灣村10KV輸電線架設完工。同年12月全村四個社同時通電,結束了用煤油燈照明的歷史。
2009年,一社和二社農用電網重新改造。
2010年,一社和二社立項硬化了村中巷道。
2011年,硬化了周長公路連接到村委會的鄉村道路。
2012年,一社和二社安裝了太陽能路燈和健身設施,同時修建了村委會辦公樓和農耕文化廣場,粉刷了土房牆壁。
2013年,在鎮領導的爭取和村幹部的努力下,李坪村被列為萬畝良田工程土地整治村,2013年8月開工截止2014年10月工程竣工,修通和加寬大庄到桃樹坪的田間公路兩條共7公里,從此結束了人背驢馱的歷史,同時解決了桃樹坪不通公路的難題。同年10月,萬畝良田工程隊在無耐的情況下給四社加寬了從大地到張灣的土路約1.2公里。
2015年10月,本年度新增農網改造立項,11月周家壩鎮供電所唐主任親自率隊赴現場測量了線路走向,三社,四社被納入項目中,根據目前電力公司在本鎮其他村的施工進度看,本村有望在8月份正式開工,全體村民都在期盼中。
2015年11月,鎮上向縣上爭取了四個垃圾池的項目,三社和四社分別兩個,並在本月底完工交付使用。
2016年4月,在康縣電信公司和鎮村兩級領導幹部的努力下,中國電信有線光釺於6月初通到了本村一社和二社村民的家門口,從此村民們不但看上了有線電視而且還裝上了電信寬頻,信息化進程進一步的加快,為致富奔小康打下了堅實的基礎,三社和四社由於地處偏遠和部分村民的頑固沒能通上電信傳輸線路,有望在不久的將來能和一二社一樣邁進信息化時代。
![李家坪村四社公路建設紀實](https://i1.twwiki.net/cover/w200/m2/b/m2b989630b78d06999de479f97f428456.jpg)
李家坪村四社公路建設紀實
2017年初,縣交通局對三、四社通社公路硬化工程進行了勘測,並於4月6日正式開工建設。
2017年5月31日,四社通社道路硬化工程—拓寬路面項目基本完工(少量工程將在“碾子灣”道路硬化結束后再來完成),工程暫告一段落。所有人馬先集中撤到“碾子灣”以前的工地上完成剩餘工程,待此地工程全面結束后再回本社工地施工,本社公路硬化工程有望在10月份全面竣工。三社因未與一二社涉佔地用戶達成協議,拓寬路面工程暫告一段落。
2017年6月1日,廣電網路進村工程開工,康縣廣電網路工程隊正式施工架設通往村裡的線路(只到了村委會,即:二社)
2017年8月20日,“碾子灣”通社公路路面硬化工程全面竣工,但未到四社繼續施工。至此四社的路面硬化工程將擱置下來,今年通水泥路的夢想將化為泡影。
相關報道
![李家坪村](https://i1.twwiki.net/cover/w200/ma/5/ma55a4434d46c128859746f80dfab28e2.jpg)
李家坪村
2、該村距離鎮政府2.5公里,轄4個合作社,102戶362人,有黨員18名,預備黨員2名。地處高半山區,基礎條件薄弱,長期以來發展緩慢,群眾生產生活條件得不到改善。萬事開頭難,今年該村被列為全縣50個生態文明新農村建設示範點以後,村“兩委”班子陷入兩難,能不能給老百姓帶來好處?帶來多大的好處?老百姓的心裡沒底,工作一時難以鋪開。經過嚴密的討論,村“兩委”班子首先從增強自身凝聚力,戰鬥力做起,充分發揮黨員幹部模範帶頭作用,以提高群眾對黨員幹部的信任度為突破口,結合基層組織建設年活動的深入開展,村“兩委”堅持推行“四議兩公開”、“3+5”工作法和“一諾三評三公開一考核”制度,按照民情直訪、民意直通、民事直辦的要求,設立了便民服務站,民情直通電話和民情反映信箱,全面實行黨務、村務公開,村兩委班子成員輪流坐班,嚴格落實黨和政府各項惠農政策,及時化解群眾各類矛盾糾紛,提高為群眾辦事的效率。圍繞該村發展大局,對村內重大事項的決策都召開村民代表大會,交村民討論決策,聽取大家意見,做到辦事公正、處事公平、要事公開,增強工作透明度,極大的消除村組幹部之間、幹部與群眾之間,黨員和群眾之間的隔閡和疑慮,贏得了群眾的廣泛理解和支持,增強了群眾對黨員幹部的信任度,為各項工作的開展奠定了基礎。
3、為了消除群眾在新農村建設工作中的種種疑慮,村兩委班子首先從政策宣傳和群眾的思想動員工作做起,對全村18名黨員依據個人情況設崗定責,採取分組包戶的方式,一戶一戶作動員,宣傳黨和政府的方針政策,新農村建設的目的意義和工作思路,為增強群眾對新農村建設感性認識,村黨支部多次召開村民代表會議,廣泛聽取群眾對新農村建設的意見和建議,在經過充分討論的基礎上,在上級組織的幫助下,聘請專業人員進行規劃和設計,一幅秀美的規劃設計效果圖出現在了群眾的面前,讓老百姓從直觀上了解到了生態文明新農村示範點建設效果,極大調動了群眾參與新農村建設的信心和決心。
在發動群眾上,組織村兩委班子、黨員到群眾中去、挨家挨戶做思想工作,使大家意識到生態文明新農村建設的好處。保證了群眾的知情權、參與權,調動了群眾參與的積極性,為全面開展新農村建設打好了基礎。通過宣傳發動,目標確定了,群眾心裡亮堂了,關心支持的人多了,工作局面打開了,村“兩委”班子帶領群眾首先從改變道路等基礎建設入手,房屋改造亮化,環境治理等各項工作齊頭並進,全面展開。目前已完成通村公路硬化1800米,入戶巷道改造硬化3200米,修建水渠1700米、護坡擋牆480立方米、文化牆400平方米,拆除危舊房5戶17間、殘牆斷壁4處,改造硬化庭院60戶,房屋風貌亮化62戶375間,修花園牆20戶,栽植公路行道樹180株,綠化空閑地1000平方米,村內在農戶集中居住區修建公廁2處、垃圾房3個,修建了休閑停車場和休閑健身廣場,廣場內合理留置花園、綠化帶及仿古花架,並鑲鋪地磚,新農村風貌初見雛形。
4、新農村建設的關鍵在於培育新型農民。為了消除牲畜胡亂放養、生活垃圾到處亂扔、柴草亂堆等陋習,積極引導村民保護建設成果,樹立弘揚正氣,崇尚科學,破除迷信的人生觀、價值觀,李家坪村還深入開展了“雙文明戶”創建活動,把誠信意識、環保意識、公德意識納入文明戶評選標準之中,同時把“雙文明戶”創建活動同“五好文明家庭”、“遵紀守法戶”等活動結合起來,廣泛吸引群眾參與,形成了以“雙文明戶”創建活動為總載體,多種創建活動相互銜接、相互補充、相互促進的創建格局。同時,村黨支部在全村開展了孝敬父母好兒媳、勤勞致富好家庭,環境衛生模範戶,遵紀守法光榮戶“五爭五評“活動”,制定出台了《環境衛生管理制度》、《農戶門前衛生三包責任制》、《十星級文明戶評選辦法》等工作制度,村上成立了由鄉駐村幹部為組長,村社幹部和3名群眾代表為成員的評選小組,採取黨支部提名、兩委商議,黨員會評選,群眾大會審議的方法,首次評選出了孝敬父母好兒媳,新農村建設帶頭人、勤勞致富好家庭,環境衛生模範戶,遵紀守法光榮戶各4戶,並進行張榜公布,得到了群眾的一致擁護和好評,通過典型帶動,促使全村群眾的思想文化、道德水平逐步提高,思維方式和價值觀念明顯轉變,生活方式不斷改進,在全村樹立崇尚文明、弘揚美德、守法守紀、明禮誠信、尊老愛幼、自強創業的新風尚。
5、如今的李家坪村生態文明新農村建設工作已經初見成效,百姓的日子也越過越紅火。該村繼續以創建市級基層黨建示範點及“聯村聯戶、為民富民”行動縣級示範點為動力,進一步強化村級班子建設,完善長效管理機制,提升新農村建設檔次,以富民強村,增加群眾收入為主線,不斷發展壯大以核桃、中藥材為主的特色產業,拓寬群眾增收渠道,把李坪村努力打造成為一個生產發展、生活寬裕、鄉風文明、村容整潔、管理民主的生態文明新農村。(燕兆林安維東 供稿)
隨著經濟的發展和社會的進步,全村年輕人轉變了老一輩傳統的保守思想,利用農閑時間外出務工,增加了經濟收入,改變了精神面貌,提高了生活水平,有的在外務工期間學下了嫻熟的手藝,自創職業當上了老闆,通過自己勤勞的雙手獲得了人生的第一桶金。
李家坪村在大環境的改變下和村民自我意識的提高後會越來越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