饒毅
首都醫科大學校長
饒毅,男,1962年出生於江西省南城縣,畢業於1983年江西醫學院,博士學位,現任首都醫科大學校長,北京生命科學研究所資深研究員、學術副所長,未來論壇諮詢委員會委員,《知識分子》主編,北京大學理學部主任。
目前主要研究以分子生物學研究神經環路,以新的途徑發現神經遞質分子;用遺傳學研究動物和人的睡眠機理;用果蠅、老鼠、猴、人,研究重要社會行為和認知的分子和細胞機制。2010被評為中國新聞周刊十年影響力科教領域人物;2020年中國品牌人物500強榜單第406位。
大事件
1962
出生
1962年出生於江西省南城縣。
1962
獲博士學位
1962年至1985年,在美國加州大學舊金山分校神經科學專業學習並獲博士學位。
2007
任北京大學生命科學學院院長
2007年至2013年9月,任北京大學生命科學學院院長。
2016-04
任北京大學理學部主任
2016年4月任北京大學理學部主任。
2018
任北京大學理學部主任
2018年任北京大學理學部主任。
2018-04
任西湖大學創校校董會成員
2018年4月任西湖大學創校校董會成員。
2019-06
首都醫科大學校長
2019年6月首都醫科大學校長。
2020-05-30
發起成立科學和醫學公共傳播基石獎
2020年5月30日發起成立科學和醫學公共傳播基石獎。
時間 | 院校 | 專業 | 學位 |
1978-1983 | 江西醫學院(現南昌大學江西醫學院) | 學士 | |
1983-1985 | 上海第一醫學院(現復旦大學上海醫學院) | 碩士 | |
1985-1991 | 美國加州大學舊金山分校 | 神經科學 | 博士 |
1986年起隨美國科學院院士Y.N.Jan和L.Y.Jan教授做博士論文研究,用遺傳學和分子生物學手段,研究果蠅神經發育的分子機理。
1991年-1994哈佛大學生物化學與分子生物學系博士后Postdoctoral Fellow,Department of Biochemistry and Molecular Biology, Harvard University,隨美國科學院士D.A.Melton教授,研究脊椎動物神經誘導的分子機理。
1994年-2004年任教於聖路易斯華盛頓大學解剖和神經生物學系,Department of Anatomy and Neurobiology at Washington University School of Medicine in St. Louis, Missouri, USA。
2004年起任西北大學醫學院神經科教授、西北大學神經科學研究所副所長,Northwestern University Feinberg School of Medicine,Chicago,IL,USA。
2004年-present中國北京生命科學研究所資深研究員,學術副所長National Institute of Biological Sciences, Beijing,China。
2006年-present美國西北大學Feinberg醫學院Feinberg臨床神經科學研究所研究主任(Director of Research,Feinberg Clinical Neuroscience Research Institute)。
研究領域
實驗室研究方向是高等動物發育的分子信號,細胞遷移的分子機理、及其在控制腫瘤轉移的應用。
曾發現兩個眼睛在發育中來源於同一形態發生場、發現Slit為神經導向蛋白質、提出體細胞運動共同分子機理、發現爭鬥的中樞和外周機理、求偶的分子控制。
目前主要研究以分子生物學研究神經環路,以新的途徑發現神經遞質分子;用遺傳學研究動物和人的睡眠機理;用果蠅、老鼠、猴、人,研究重要社會行為和認知的分子和細胞機制。
論文
科學論文發表於《自然》《科學》和《細胞》等雜誌。
科學文化論文 | |||
---|---|---|---|
論文名稱 | 期刊名稱 | 作者 | 期刊信息 |
紀念世界著名神經生物學家馮德培 | 《二十一世紀》 | 饒毅 | 1996年4月號,102-107 |
《中國生理學雜誌》-一個優秀的研究期刊 | 《二十一世紀》 | 饒毅 | 1996年12月號,103 |
果蠅研究對發育生物機制的啟示 | 《二十一世紀》 | 饒毅 | 1996年6月號,98-99 |
居里夫人:光榮背後的辛酸 | 《二十一世紀》 | 饒毅 | 1996年8月號,106-109 |
尋求新穎、幸福感與基因 | 《二十一世紀》 | 饒毅 | 1998年2月號,70-74 |
慕拉德:巔峰與谷底之間 | 《二十一世紀》 | 饒毅 | 1999年6月號,72 |
鄒岡:在艱難中作出傑出研究的科學家 | 《華夏文摘》 | 饒毅 | 1999年3月19日 |
神經科學:腦研究的綜合學科 | 《二十一世紀》 | 饒毅 | 1999年4月號,101-108 |
幾被遺忘的中國生命科學之父:林可勝 | 《世紀中國》 | 饒毅 | 2001年第一期 |
沙皇羅曼洛夫家族命運的分子生物學結論 | 《南方周末》 | 饒毅 | 2001 |
中國科學的發展和挑戰── 以生命科學論文在國際期刊上的發表為例 | 《二十一世紀》 | 饒毅 | 2002年2月號,83-93 |
令人欽佩的、直率而客觀的中國科學家 (鄒承魯-郝柏林) | 《南方周末》 | 饒毅 | 2002 |
學習記憶的研究和華裔科學家的一些貢獻 | 《南方周末》 | 饒毅 | 2002 |
中國在重要科學領域缺席所反映的科技體制和文化問題 ――2002年諾貝爾獎引起的思考 | 《南方周末》 | 饒毅 | 2003 |
三位有趣的生物學家:2002年諾貝爾獎獲得者 | 《南方周末》 | 饒毅 | 2003 |
科學環境:一個誕生了DNA模型和12個諾貝爾獎的實驗室 | 《南方周末》 | 饒毅 | 2003 |
居里一家與法國科學院 | 《南方周末》 | 饒毅 | 2003 |
生命科學論文 | ||
---|---|---|
論文名稱 | 作者 | 期刊信息 |
Social regulation of aggression mediated by pheromonal activation of Or65a olfactory receptor neurons in Drosophila | Liu WW, Liang XH, Li YN, Gong JX, Yang Z, Zhang YH, Zhang JX andRao Y | Nature Neurosci , 2011,7:896-902 |
Molecular regulation of sexual preference revealed by genetic studies of 5-HT in the brain of male mice | Liu Y, Jiang Y, Si Y, Kim J-Y, Chen Z-F, andRao Y | Nature, 2011,472:95-99 |
A subset of octopaminergic neurons are important for Drosophila aggression | Zhou C, Rao Y, andRao Yi | Nature Neurosci, 2008,11:1059-1061 |
Netrin signal transduction and the guanine nucleotide exchange factor DOCK180 in attractive signaling | Li X, Gao X, Liu G, Xiong W, Wu J,Rao Y | Nature Neurosci, 2008,11:28-35 |
Both the establishment and the maintenance of neuronal polarity require active mechanisms: critical roles of GSK-3b and its upstream regulators | Jiang H, Guo W, Liang XH, andRao Y | Cell, 2005,120:123-135 |
Netrin requires the focal adhesion kinase and the Src family kinases to induce axon outgrowth and to attract axons | Liu G, Beggs H, Jürgensen C, Park HT, Tang H, Gorski J, Jones KR, Reichardt LF, Wu JY, andRao Y | Nature Neurosci, 2004,7:1222-1232 |
Visualization of spatially and temporally regulated N-WASP activity during cytoskeletal reorganization in living cells | Ward ME, Wu JY andRao Y | Proc Natl Acad Sci USA , 2004,101:970-974 |
Role of the chemokine SDF-1 as the meningeal attractant for embryonic cerebellar neurons | Zhu Y, Yu T, Zhang X-C, Nagasawa T, Wu JY, andRao Y | Nat Neurosci, 2002,5:719-720 |
Signal Transduction in Neuronal Migration: Roles of GTPase Activating Proteins and the Small GTPase Cdc42 in the Slit-Robo Pathway | Wong K, Ren X-R, Huang Y-Z, Xie Y, Liu G, Saito H, Tang H, Wen L, Brady-Kalnay SM, Mei L, Wu JY, Xiong W-C, andRao Y | Cell ,2001,107:209-221 |
Slit, a molecule known to guide axon projection and neuronal migration, inhibits leukocyte chemotaxis induced by chemotactic factors | Wu JY, Feng L, Park H-T, Havlioglu N, Wen L, Tang H, Bacon KB, Jiang Z, Zhang X-C, andRao Y | Nature, 2001,410:948-952 |
Vertebrate Slit, a secreted ligand for the transmembrane protein Roundabout, is a repellent for olfactory bulb axons | Li HS, Chen JH, Wu W, Fagaly T, Yuan WL, Zhou L, Dupuis S, Jiang Z, Nash W, Gick C, Ornitz D, Wu JY, and Rao Y | Cell, 1999,96:807-818 |
Directional guidance of neuronal migration in the olfactory system by the protein Slit | Wu W, Wong K, Chen JH, Jiang ZH, Dupuis S, Wu JY, andRao Y | Nature, 1999,400:331-336 |
A single morphogenetic field gives rise to two retina primordia under the influence of the prechordal mesoderm | Li HS, Tierney C, Wen L, Wu JY andRao Y | Development, 1997,124:603-615 |
Similarity of the product of the Drosophila neurogenic gene big brain to transmembrane channel proteins | Rao Y., Jan L.Y., and Jan Y.N. | Nature, 1990,345:163-167 |
課程
教授課程 | |||
---|---|---|---|
時間 | 課程名稱 | 授課學校 | 擔任職務 |
1995-1996 | 發育神經生物學 | 聖路易斯華盛頓大學 | 講課 |
1996-1999 | 分子 | 聖路易斯華盛頓大學 | 主持 |
1997-1999 | 神經發育原理 | 聖路易斯華盛頓大學 | 主持 |
1999-2004 | 細胞神經生物學 | 聖路易斯華盛頓大學 | 講課 |
1997 | 分子發育神經生物學 | 中國科學院 | 主持 |
1998 | 發育遺傳學 | 北京大學 | 講課 |
2000-2002 | 分子和細胞生物學 | 中國科學院上海生命科學研究院 | 主持 |
2003-2004 | 分子和細胞生物學 | 中國科學院 | 講課 |
北京大學 | |||
清華大學 | |||
2001-2003 | 神經生物學 | 中國科學院神經科學研究所 | 講課 |
2002-2003 | 分子和細胞神經生物學 | 香港科技大學 | 講課 |
2005-2006 | 發育神經生物學 | 美國西北大學 | 主持 |
2021年1月對網路質疑饒毅教授用於自然科學基金項目申請的2篇論文,經調查未發現有造假。
主持過由美國國家科學基金、美國國立衛生研究院等支持的Gordon國際會議。為30多種國際雜誌審稿、經常正式應邀為學術機構演講(包括斯坦福大學、洛克菲勒大學、哈佛大學、麻省理工學院、加州大學多個校區、日本東京大學、德國馬普研究所、中國科學院、北京大學、清華大學、復旦大學、“台灣中央研究院”等)。
曾任北京大學生命科學院院長,曾主持由美國國家科學基金、美國國立衛生研究院等支持的Gordon國際會議。為30多種國際雜誌審稿、經常正式應邀為世界重要學術機構演講。
2006年-present西北大學神經內科學Elsa Swanson講席教授。
2013年4月16日饒毅應邀到復旦大學基礎醫學院,在明道樓一樓報告廳做了題為“從美國夢到中國夢”的講座。
2014年6月18日受邀在天津醫科大學舉行講座,並接受校長尚永豐院士為其頒發天津醫科大學“榮譽教授”證書。
2015年饒毅在北京大學本科生畢業典禮上作為教師代表致辭,文章含標點535字,贏得9次滿場熱烈掌聲,獲得網友轉發評論超過10萬次;1月擔任未來論壇諮詢委員會委員;和魯白、謝宇聯合創辦《知識分子》 ,並擔任《知識分子》主編;2月4日央視財經頻道邀請饒毅與央視評論員劉戈對話,聚焦作為科學問題的轉基因。
2016年4月14日饒毅任北京大學理學部主任。
2017年1月15日網易未來論壇2017年會在北京進入第二日議程,饒毅在網易直播間接受了網易獨家專訪。
2018年出任“蓋德納獎”醫學顧問委員會委員;4月任西湖大學創校校董會成員。
2020年8月美國遺傳學學會(genestogenomes.org)正式公布首都醫科大學校長兼北京大學教授饒毅成為GENETICS雜誌主編輯成員的消息;12月18日中國醫學科學院正式發布了中國醫學科學院學術諮詢委員會2020年增聘學部委員名單,28名傑出專家獲聘,饒毅是其中專家之一。
期刊編委 | ||
---|---|---|
時間 | 期刊名稱 | 擔任職務 |
2001-2006 | Journal of Neuroscience(美國)《神經科學雜誌》 | 編委 |
2006-present | Developmental Biology(美國)《發育生物學》 | 編委 |
2002-2005 | Developmental Brain Research(荷蘭出版,美國主編)《發育腦研究》 | 編委 |
2006-present | Brain Research(美國)《腦研究》 | 編委 |
2000-present | Neuroscience Research(日本)《神經科學研究》 | 編委 |
2006-present | PLoS One(美國)《科學公共圖書雜誌》 | 編委 |
2001-2006 | Faculty of 1000(英國生命科學網路評論刊物)《千位教授》 | 成員 |
2001-2008 | NeuroSignals(瑞士出版,香港科技大學主編)《神經信號》 | 編委 |
2003-2005 | Chinese Science Bulletin(中國)《科學通報》 | 編委 |
2006-present | Cell Research (中國)《細胞研究》 | 編委 |
2005-present | Neuroscience Bulletin《中國神經科學雜誌》 | 編委 |
1999-present | 《二十一世紀》(香港) | 編委 |
2004-present | 《科學文化評論》(中國) | 編委 |
2004-present | 《科技中國》(中國) | 編委 |
會議任職 | ||
---|---|---|
時間 | 會議名稱 | 擔任職務 |
1998 | Gordon分子和細胞神經生物學會議 | 副主席 |
2000 | Gordon分子和細胞神經生物學會議 | 主席 |
2003 | 國際腦研究組織皮層發育和進化會議 IBRO Symposium on Development and Evolution of Cortical Specification | 主席 |
擔任評委 | ||
---|---|---|
時間 | 單位名稱 | 擔任職務 |
1999-2001 | 美國國家科學基金會發育神經生物學評審委員 Panelist,Developmental Neuroscience Panel,NSF會 | 委員 |
1998-2000 | 傑出青年基金B類(中國國家自然科學基金會) | / |
學術兼職 | ||
---|---|---|
時間 | 單位名稱 | 擔任職務 |
2004-present | 中國科學院生物物理研究所 | 兼職博士生導師 |
2006-present | 中國科技大學 | 兼職教授 |
2002-2005 | 中國科學院上海交叉學科研究中心 | 共同主任 |
2002-present | 中國科學院自然科學史研究所 | 兼職博士生導師 |
1999-present | 中國科學院神經科學研究所 | 理事會成員 |
1999-present | 中國科學院神經科學研究所 | 客座研究員 |
1996-1999 | 中國科學院上海生命科學研究中心 | 兼職研究員 |
時間 | 獎項全稱 |
2020 | 2020年中國品牌人物500強榜單第406位 |
2010 | 中國新聞周刊十年影響力科教領域人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