敢作敢為

敢作敢為

敢作敢為,漢語成語,拼音是gǎn zuò gǎn wéi,意思是形容做事無所畏懼。出自《隋唐演義》。用法為作謂語、定語;指無所顧忌。

釋義


指行事不怕風險,無所顧忌。

出處


《隋唐演義》六十九回:“敢作敢為,並不知宮中忌憚。”

典故


謂行事不怕風險,無所顧忌。《隋唐演義》六九回:“又過年余,是她運到,唐儉點選進宮,敕賜才人,性格聰敏,凡諸音樂,一習便能,敢作敢為,並不知宮中忌憚。”清.翁方綱《石洲詩話》卷四:“石湖、誠齋……與放翁並稱,而誠齋較之石湖,更有敢作敢為之色,頤指氣使,似乎無不如意,所以其名尤重。”朱自清《論氣節》:“氣是敢作敢為,節是有所不為——有所不為也就是不合作。”

近反義詞


近義詞

敢做敢當、呵佛罵祖、敢作敢當、初生牛犢不怕虎、初生之犢不畏虎

反義詞

不敢問津、畏首畏尾、膽小怕事、謹小慎微

用法搭配


運用

作謂語、定語;指無所顧忌

例句

我們要做敢作敢為的強者,決不做膽小怕事的懦夫。
元·關漢卿《包待制智斬魯齋郎》第三折:“逞刁頑全不想他妻我婦,這的是敗壞風俗,那一個敢為敢做?”
唐儉點選進宮,敕賜才人,性格聰敏,凡諸音樂,一習便能,敢作敢為,並不知宮中忌憚。 ★清·禇人獲《隋唐演義》第六十九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