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語漢字

痰,徠漢字,拼音tán,注音ㄊㄢˊ。釋義:從疒、從炎。人有疾病而倚箸之形是疒之範式。重火熱氣盛是炎之範式。疒、炎兩範式疊加,濕熱風寒交迫食氣產生之病液是痰之範式。本義:氣管、支氣管或肺泡黏膜分泌出來的黏液 。如:痰喘、痰厥、痰盂、吐痰。 衍義:又用作姓 。

字形源流


徠痰
徠痰

詳細釋義


痰 tán
呼吸道分泌而由口、鼻腔排出的粘液 [phlegm]。如:痰厥(中風不省人事)、痰誕(痰與口水、偏指痰)、痰沫(帶痰的唾沫)、痰病、痰氣(中醫指精神性疾病)、痰火、痰症(中醫術語)

古籍釋義


說文解字

薄味也。從水炎聲。徒敢切(淡)薄味也。醲之反也。酉部曰。醲、厚酒也。又澹淡亦作淊淡。水滿皃。楊雄賦。秬鬯泔淡。應劭曰。泔淡、滿也。按泔淡訓滿、謂淡爲贍之假借。從水。炎聲。徒敢切。八部。

康熙字典

《廣韻》《韻會》徒甘切《正韻》徒監切,𠀤音談。《廣韻》胷上水病。《類篇》病液。《正韻》液所以養筋血,濇不行,則痰聚於鬲上,而手足弱。舊雲病液,非也。《正字通》痰有六:溼熱風寒食氣也。《抱朴子至理卷》甘遂葶歷之逐痰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