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找到2條詞條名為鄭律成的結果 展開

鄭律成

軍歌之父

鄭律成,男,原名鄭富恩,1914年8月13日出生於朝鮮(現韓國)全羅南道光州。優秀作曲家,被譽為“軍歌之父”。

1936年譜寫了自己的處女作《五月之歌》。1939年創作《延安頌》一舉成名,並於1939年正式加入中國共產黨,同期創作的《八路軍進行曲》被更名為《中國人民解放軍軍歌》。1950年12月創作了《歌唱白雲山》《親愛的軍隊親愛的人》《中國人民志願軍進行曲》和《志願軍十贊》。

1976年12月7日在北京突發腦溢血逝世。

人物關係


人物生平


鄭律成1914年出生於朝鮮(現韓國)全羅南道光州。小時候被發現有音樂天賦后開始學習小提琴。1919年光州爆發了反對日本殖民統治的“三一運動”。在父親和兄長的愛國主義思想的影響下,產生了濃烈的抗日情懷。
延安時期的鄭律成
延安時期的鄭律成
1933年隨著一批進步的朝鮮青年來到中國,進入朝鮮在華抗日團體開辦的南京“朝鮮革命幹部學校”學習,並參加朝鮮革命組織“義烈團”、“朝鮮民族解放同盟”等抗日組織。
1936年經羅青介紹加入抗日救亡組織”五月文藝社“,並任理事。同期譜寫了自己的處女作《五月之歌》。
1937年“七七事變”后,結識了冼星海,並與其長期合作,齣電影歌曲、灌制唱片。同年10月懷著滿腔熱情奔赴延安,先後進入陝北公學、魯迅藝術學院音樂系學習。
1938年任中國人民抗日軍政大學音樂指導、魯迅藝術學院聲樂教員。隨後鄭律成創作了大量的革命歌曲:《延安頌》《延水謠》《保衛大武漢》《生產謠》《寄語阿郎》《十月革命進行曲》《八路軍進行曲》等等。
1939年1月正式加入中國共產黨。
1942年8月被派往太行山八路軍總部工作,任華北朝鮮革命軍政學校教育長。
1945年攜夫人回到朝鮮后,歷任朝鮮勞動黨黃海道委宣傳部部長、朝鮮人民軍俱樂部部長、朝鮮人民軍協奏團團長、朝鮮國立音樂大學作曲部部長等職,為朝鮮軍民譜寫了《“8.15”頌歌》《朝鮮人民軍進行曲》《朝鮮解放進行曲》《歌頌新中國》,大合唱《圖們江》《東海漁夫》等十餘部作品。
1949年初與夫人調到中國東北行政委員會駐平壤商業代表團任代表,黨的關係也由朝鮮勞動黨轉回中國共產黨。同期被調離人民軍,安排到朝鮮國立音樂大學當作曲部部長。
鄭律成在鄉間採風
鄭律成在鄉間採風
1950年朝鮮戰爭爆發,在周恩來總理的批准下,同妻子回到中國,並加入中國國籍。后被分配到北京人民藝術劇院工作。同年12月作為中國人民志願軍創作組的成員,和劉白羽、歐陽山尊、凌子風、李瑛等人一道去了朝鮮。和劉白羽合作寫了《歌唱白雲山》,和魏巍同志合作譜寫了具有濃郁朝鮮風情的《親愛的軍隊親愛的人》,並與歐陽山尊同志合作譜寫了《中國人民志願軍進行曲》和《志願軍十贊》。
1956年調到中央樂團(現中國交響樂團)創作室作曲。足跡踏遍了中國大地,譜寫了大量的音樂作品。
1976年12月7日在北京突發腦溢血逝世,安葬於八寶山革命公墓
1989年朝鮮二八藝術電影製片廠攝製《音樂家鄭律成》,這是一部以鄭律成同志的形象為典型的電影。
2002年長春電影製片廠以其為原型拍攝《走向太陽》。
2005年11月11日韓國光州市舉辦第一屆光州鄭律成國際音樂節來紀念中國著名作曲家鄭律成。
2009年被中央宣傳部、中央組織部等11個部門評為“100位為新中國成立作出突出貢獻的英雄模範人物”。同年4月人民音樂家鄭律成紀念館在哈爾濱市道里區友誼路233號建立,展示了人民音樂家鄭律成六十二載革命音樂人生。
2015年3月北京海晏和清影視文化有限公司和韓國(株)同成製作所合作拍攝《青年鄭律成》。

個人生活


情感生活

1937年在延安工作中結識了丁雪松。
1942年春在周揚主持下,與丁雪松舉行了婚禮。

家庭生活

1943年4月女兒鄭小提出生。

健康狀況

1976年12月7日在北京突發腦溢血逝世。

榮譽稱號


鄭律成畢生為實現民族解放和國家獨立而不懈奮鬥,創作了近400首音樂作品,被譽為“軍歌之父”。

個人作品


類型作品
歌曲《延安頌》《延水謠》《八路軍進行曲(中國人民解放軍軍歌)》《朝鮮人民軍進行曲》《興安嶺組歌》《中國人民志願軍進行曲》《十六字令三首》《婁山關》等
兒童歌曲《我們多麼幸福》《星星歌》等
歌劇《望夫雲》等
大合唱《興安嶺上雪花飄》等
(代表作品的參考文獻:)

人物評價


老年鄭律成
老年鄭律成
2005年中國駐韓文化參贊、駐韓中國文化中心主任朱英傑說:“鄭律成不僅是抗日戰爭時期給亞洲帶來希望的音樂家,也是用音樂提倡和平的具有代表性的音樂家。”
2007年中國交響樂團團長關峽說:“鄭律成是我們團的作曲家,他創作了中朝兩個國家的軍歌,反映了中、朝、韓3個國家人民的共同心聲,被3個國家的人民所紀念,這在作曲家中是舉世無雙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