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找到2條詞條名為彭國鈞的結果 展開

彭國鈞

教育家

彭國鈞(1877—1952),原名深梁,號賢訪、潛舫、泉航,后更號全方。湖南安化人,當代傑出教育家,創辦長郡中學,為湖南教育界五老之一。

人物生平


1877年,出生於湖南安化縣小淹沙灣張家沖一貧農家。父母早逝,同胞兄弟姐妹九人,國鈞行五,得諸兄支援,刻苦攻讀,
1898年,考取秀才。在鄉授徒兩年,入長沙嶽麓書院,受新學影響,棄舉子業,考入明德學堂速成師範第一班。
1905年,任教修業,不久加入同盟會。
1908年,任修業校長(長沙市芙蓉區修業學校)。
1912年,民國成立,創辦長郡中學,當選國民黨支部評議員。
1913年,奉派赴日本考察教育,歷時半年,於彼邦辦學經驗,頗有借鑒。
1917年,教育部以彭辦理修業、長郡兩校卓著成效,獎給三等褒章。南北軍閥混戰時期,彭聯台教育界進步人士,參與反袁稱帝、反對傅良佐、張敬堯毒湘諸役,任省議員,省黨部執行委員。
1927年,馬日事變時,任反共的“救黨委員會”委員。后又任國民黨湖北省黨部特派員,中央監察委員,湖南第一屆省參議員,第二屆國民參政員等職。
1945年,抗戰勝利后,致力於本省農村戰後復興工作,得政府頒給勝利勳章。
1949年春,以湖南省教育會理事長名義,電南京國民政府請接受中共和談條件,李宗仁白崇禧脅程潛去粵代理考試院長,彭與周震鱗聯名電李,挽留程潛主湘,實則求利於和平起義之準備工作。
白崇禧在長沙搜捕共產黨人,彭先後保釋掩護多人。解放前夕,彭慮不能見容於新政權,程潛說:“你放心,不要緊。”乃積極參加和平運動。長沙和平解放后,與唐生智、周震鱗等致電西南各省軍政當局,呼籲響應和平起義,早日完成全國解放事業。又與左學謙聯名電廣州國民政府停止轟炸長沙,並親函國民黨湖南省黨部主任委員張炯,勸其歸向人民,密函川湘鄂綏靖主任宋希濂(宋為長郡學生),勸其率部起義。
湖南軍政委員會成立,程潛邀彭任顧問,以老病辭。
1951年4月,突以“確系不法”被捕
1952年5月,在押解安化途中落水資江逝世,終年76歲。
1982年5月9日,中共湖南省委統戰部證明彭國鈞為起義人員;同年6月28日,長沙市人民法院為之平反昭雪。

修業學校


修業創立之初,為革命黨人聚議之所,黃興即以教職在校活動。為避清廷耳目,校址屢遷,校長數易。經費困難,佃祠堂破屋作校舍,有時天雨師生皆赤腳張傘上課,無隔宿糧儲,賴典質衣物始見炊煙,因得“修業叫化”之名。教職員有僅供食宿不給薪資者。
1907年,中學部因政府扣發補助費停辦,彭任小學部堂長。
1908年,中學恢復,彭任監督。
1909年10月,修業為鐵路國有問題,支持本省各界請願召開國會,舉行全校師生大會,教員徐特立講演國事,為主早開國會,激昂慷慨,聲淚俱下,並趨入廚房持菜刀自斷左手小指,血流如注,面色蒼白,全場震駭。彭取徐斷指於手帕上代書“請開國會,斷指送行”八字,與教員姜濟寰持斷指及血帕見湖南晉京請願代表,代表為之動容。
1914年8月,政府撥馬王街馬王廟及都正街都司衙門為修業校址,中學部移都正街,小學部移馬王街。
1915年,彭國鈞繼黃海潤任修業校長,分別修建兩部之樓房教室,學校規模粗具。
於是彭制校訓校歌。校訓為“艱苦樸素”四字;校歌云:“欹歟修業,學生首創,獨立而自營。十二人憚心竭力,締造何艱辛。十年樹木,百載經營,繼起賴有人。”修業學校重課業,升學率高。講實際,以小學生多市民子弟,因於高小部設珠算課,置販賣部,供學生實習計數及交易知識,為家長所歡迎。“五四”運動,抵制日貨遊行,師生多數參加。
1919年後,增聘毛澤東、周世釗等來校任教。
1918年9月,彭國鈞赴北京出席全國中等學校校長會議。見全國普通中學太多,而大專院校寥寥可數,中學生畢業后升學困難,遂決意就我省情況,為培育專才改良農業打一基礎,建議修業校董會停辦中學,改辦農科。獲得通過後,變賣都正街中學部房地產,以充建校經費。
1923年2月,修業農業部在長沙南郊新開鋪開學。新開鋪是長潭公路旁一個偏僻小鎮,只有一片水田和幾座光禿禿的山丘。修業農業部建立后,在山上植樹造林,在平地開闢園圃,修浚池塘,依山修建房屋。
幾年以後,面貌大大改觀,山上鬱鬱蔥蔥,園中奇花鬥豔。學校商得開明汽車公司同意,開闢天心閣、新開鋪往返專線,每小時兩班。修農建校時,新開鋪只有私塾,學童讀《三字經》、《百家姓》、《論語》、《孟子》,知識面較窄。修農學生會開辦平民半日學校,招收附近兒童入學,授以現代知識。
1929年,彭國鈞任職南京,函辭校長。校董會復函挽留,有“公於修業,如子靖之於明德,夙荒於楚怡”語,詞意懇切。彭得書,念締造艱難,不忍中途棄置,遂建議設副校長,處理日常事務,而自己則致力於籌款及規劃學校大計。先後任該校副職者為王希烈、姚舜生。彭不久回湘,仍常到學校,親理教務。
1933年,修業三十周年校慶,廣募捐款,修建馬王街兩層大樓,併購東門捷徑三層樓房為圖書館,桂花井三進五開間平房的小學低年級教室,均辟門與小學通,小學規模因而擴大。修農除在長沙南郊有農場四百餘畝,又在洞庭湖南縣租地為棉稻試驗場。它的師資力量及教學設備,已接近大專水平。學校開設師資科,附設實驗小學,供學生實習,小學增設珠算及農業知識課程,很受家長歡迎。
1934年,學校與省民眾教育館合作,呈請市政府批准,組織“長沙南郊鄉村改進會”,以新開鋪、猴子石、百家河為改進工作區,會址設新開鋪,有圖書室、文娛室及醫務所,又設巡迥文庫車二輛,定期送書上門,並定期編寫牆報,放映幻燈,宣傳時事和科普、衛生保健知識。還在三鎮設立民眾學校,免費招收當地民眾入學。五年當中,對當地普及文化、破除迷信、推廣醫療保健以及進行愛國主義教育,都起了積極作用。
為了教育與科研結合,科研促進生嚴,彭仿日本學制辦農業實驗科,設棉稻試驗場,先後培育“小南粘”、“修農一號、二號”等優良稻種推廣。當時有影響的北京《獨立評論》曾稱:“湖南水稻改良,修業開先河”,贏得了社會重視。先後獲得農礦部、建設廳及中英庚子賠款補助,學校得以增添圖書、儀器,增闢農場。
1934年,農業部獨立設校,成立“湖南私立修業農校”,后又更名為“湖南私立修業高級農業職業學校”,小學部后更名為“長沙私立修業小學”。兩校均由彭國鈞任校長。農校先後設有農藝、園藝、植棉、茶葉、農村師資、農村合作諸科。修農師生每年四至九月均赤腳草鞋,田間操作,一如農人。伙食兩缽小菜一碗湯,每周一次牙祭,蔬菜部分由農場自給。二年級以上學生分組辦農場,每組給水旱田四畝,所獲三分之二自得,可供二至四個月伙食,減輕了家庭負擔。畢業后,或升學或自學成材。
1937年,抗日戰爭爆發,修業遷校於安化東坪。彭國鈞回安化主持,分別安置師生,如期開學,又增設茶科(是我國農業中專最早開辦的茶科專業)。修業茶科為時所重,財政部貿易委員會撥湘茶改良費3萬元(折銀元2500元)。
1938年,長沙“文夕大火”,修業校舍除東門捷徑圖書館外,余均被焚或被毀。抗戰勝利后,皆須重建,始能恢復教學。彭國鈞乃拆安化舊屋木料扎簰運長沙,並籌款在新開鋪修建教學大樓,又得湖南善後救濟分署資助,修建馬王街校舍。為節約建築經費,舉凡設計、施工、監督指揮及工料會計核算,彭巨細躬親。時彭已年屆古稀,由寓所至新開鋪往返二十餘里,黎明即起,深夜方歸,毋間寒暑。家人勸節勞,拂然曰:“要我不做事,除非死了。”
1941年9月湘北淪陷,陷區學生約百人家庭接濟中斷,學校決定:一、墊借食米;二、發動生產自救,種菜出售;三、動員非陷區學生捐助伙食結餘,不足,又求助於社會殷實。直到日冠投降,學生生活一直安定,學業不輟。學校墊出食谷不能扣還者,多達227石,均南學校負擔。
1942年,師生製成紅茶一千箱,黑茶七十包,品質優良,悉為中國茶葉公司收購外銷。修業四十年校慶,省政府特發補助20萬元(摺合銀元5000餘元),均用以添置教學設備,訂購圖書雜誌,教學科研日有進展。又設民眾夜校,在東坪群力紡織廠設婦女班,普及文化,宣傳抗戰。組代耕團為附近出征軍人家屬及缺乏勞力之貧農耕種。
1943年,美國民間組織的“美國援華聯合會”委託修農辦理湖南受戰禍的農村重建工作,修農成立“湖南農村重建服務處”,彭兼主任。自1945年至1947年,在長沙、岳陽、常德、南縣的八個鄉組織合作社,發放耕牛、種耔、肥料、塘壩貸款,摺合銀元11萬餘元,由合作科師生下鄉組社,核發貸款,農科師生進行技術指導。
1949年六月,彭國鈞辭校長職。8月長沙解放,兩校由人民政府接收。自1905年至1949年,凡四十四年,絕大部分時間,彭鈞在校負責。即辭職后,仍以校董身分問事。任職期間,僅抗戰時月支銀元30元彌補生活;為學校先後籌款數10萬元,悉交會計掌管。七十壽日,鍀賀儀三千餘元,亦皆移贈學校。解放后,修農改為長沙農校。馬王街修小,經省人委列為本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創辦長郡


彭國鈞矢志興學育才,倡導教育救國,除辛苦經營修業,並於1912年民國肇造之初,倡議長沙府十二縣聯台辦學,得到各縣贊成。
這年4月10日,在三府坪原長沙府中學堂舊址開學,接收府中學及各縣中學學生,編為十班,又招新生十班,共有學生千人,取名長郡,為當時之大規模學校。
長郡集中各縣財力、人力,經費充裕,有長沙府學宮財產,長沙、湘陰、瀏陽田租歲收租谷三千餘石,長沙市內房屋一百四十棟,歲收佃租三千餘元。又岳陽厘局附加捐款三千餘元,悉由校產經理處管理。
各縣按學生名額協款。師資力量雄厚,易培基、汪根甲、周鐵山、徐特立、姜濟寰諸人,均為士林推重。彭制“樸實沉毅”四字校訓,所制校歌云:“雄傑古潭州,襟帶江湖踞上游,四時人才淵藪。漢家光復,共道湘人造就,一班班作壯猷,一行行步伐道。看長沙子弟精神運五洲,凱歌聲,還相續。”
1913年,彭奉派自日本考察教育歸,認為日本國民體格強壯,科學文化發達,國勢日隆,皆教育之力。乃重體育,以軍事操布勤學生,著制服,系綁腿,時人呼為“長郡丘八”;又提倡球類,聘挪威人夏義可為教員,足球界“八大球王”名噪一時;學科文理並重,尤重視外語,除英文班外,更開德文班,聘德人祁拔任教。學生畢業考入國內著名大學及直接出國留學者,不乏其人。
彭破格培育人才。1914年12月,湘雅醫學院成立招生。長郡學生張孝騫、彭治朴成績優良,亟欲投考,惟尚差一學期畢業。
彭國鈞乃親往湘雅交涉,得允先行考試入學,下期回原校補考,補繳畢業證書。張等在醫學院畢業后,對我國醫學科研及醫務工作均有貢獻。張孝騫曾任中國醫學科學院副院長,蜚聲國際。彭治朴抗戰前任武昌同仁醫院院長,武漢陷敵,棄院長職,私人開業。彭提倡學生思想自由,組織學術共進會,研究新思想,積極參加抵制日貨及驅張運動。
1919年12月,張敬堯以“煽動學生全體解散,借學生以倒督軍”罪名,撤彭國鈞長郡、修業兩校校長職,並予查辦。彭自1912年創辦郡校,歷時八年,歲收入四萬元,經手款巨,僅十餘日交卸清楚,十二縣派員審查無疵。1921年7月,復任長郡校長。次年6月,又以反對趙恆惕離校。計先後主持長郡九年,以後擔任校董。
長郡中學1984年舉行八十周年校慶。校慶籌委會敘述本校沿革稱:“彭國鈞校長艱難創業,辦學認真,教育思想三育並重,特別提倡學術研究和體育鍛煉,要求嚴格,以身作則,素有‘老虎校長’之稱。愛生如子,平易近人,門牆桃李,至今懷念。”

整頓學校


旅鄂湘人以湖南在鄂公產收入,及由湘運銷武漢及長江下游之竹木過境稅附加為經費,在武昌湖南會館設有學校,分中學小學兩部。1920年11月,湘省政府以該校辦理不善,派彭國鈞前往整頓。彭到職,學校已虧累二萬餘串(每串約值銀元五角),債戶百數十人,日夜逼索。
彭與債戶對簿法庭,落實債務,冒風雪往新堤關清查帳目,追回被侵沒稅款,不一年,償清積欠萬餘串,學校財政得以好轉。同時改聘教員,加強教學,自兼中學畢業班國文及歷史課,督促學生作業,立改疲沓現象。又於武昌城外白沙洲及漢陽鸚鵡洲兩地設立小學分校五所,方便湘人子女入學。待學校走上正軌,次年復乃辭職返湘。
1910年,彭國鈞邀集在長沙的安化同鄉,創辦旅省安化中學,擔任管理幹事。1912年,該校併入長郡中學。民國初年,彭國鈞看到安化面積一萬二千多平方里,人口八十餘萬,地分前後鄉,后鄉無中學,小學畢業生升學須遠至縣城或長沙,途程百里至數百里。他邀集地方人士,在東坪設萸江師範(今安化二中),任校董。1940年,湖南調整全省省立中學布局,彭建議將省立五中移鴉雀坪濱資書院舊址。至此,安化境內始有完全中學。
沙灣永安團校經費困難。1934年,彭以其家“友於堂”名義捐谷十餘石,及該校擴大為完小,彭改捐田十餘畝為校產,並提議宗祠設助學金。
長沙彭氏試館為清代名將衡陽彭玉麟所創,房產頗豐。彭國鈞邀請彭氏族人捐房五棟為基金,撥三泰街試館右側房屋為校舍,創辦述作小學,並附縫紉班,被推為校長,聘彭漢哲為主事具體負責。
1931年,彭國鈞以私立學校經費主要賴學費收入、政府補助及社會捐款,而前二者為數有限,後者尤不可常,應另謀自給之道。乃聯合長沙市各私立中學,集資在郴州及常德購置教育公有林。又請政府在嶽麓山西坡撥地為教育公墓。明德校長鬍元倓在重慶病歿即遷葬於此。
彭提倡辦中等職業學校,善於根據社會需要,增授職業課程。中專以教學與科研結合,科研促進生產。在修農,彭告誡學生:蓑衣斗笠是我們的制服,鋤頭扁擔糞桶是我們的工具,鐮刀枝剪是我們的武器,紙筆墨硯是我們的寶貝。
彭國鈞從事教育四十餘年,1917年教育部明令嘉獎:“修業學校以朴誠奮勉養成校風,洵他處所難覯,獎給‘為時養器’匾額。彭國鈞兼辦長郡中學,是為兩校楷模。”1946年湖南省政府呈准教育部,評彭國鈞、曹典球、何炳麟、曾約農、黃士衡五人為教育家,尊為湖南教育界五老,各贈羊裘、手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