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牆
陳牆
著名現代抽象藝術家,1960年生於中國湖南,89年畢業於上海華東師範大學藝術系,現工作和居住於上海。陳強的作品用一種純粹的方式去作畫,畫面里,他利用好看的點、線、面喚起眼睛的知覺,也可以是說在他的畫面里,那些點、線、面,那些色與塊都在按照它們自身的願望規律地、自主地生長著。他所致力的,是把原初的視覺找回來。
陳牆
1989 畢業於上海華東師範大學藝術系
現任教於上海建築工程學校
陳牆在日記中寫道:“人們的日常意識總是將讀解的範圍無限擴大,使得人們逐漸喪失或忘卻了觀看功能這一本能的存在”。
視覺的單純反應和圖像的本質生命是陳牆最為關注的東西。他認為,人類的視覺功能可以分為兩個部分:觀看和讀解。一幅畫,首先是為了被“看”的,其次才是披“讀”的,也就是說,映入眼帘的第一印象是首位的。文學、歷史、哲學、宗教等等內在的涵義是第二位的。
陳牆按照1619年德國人施奈爾建立起來的眼屈光成像理論,將視網膜和視皮層的連接點阻隔,操縱視網膜的感光機能,造成生理的批判性純眼藝術。
從1990年開始的小幅鉛筆平勾線條到現 在的巨幅雲母珍珠顏色敷色,陳牆盡量中斷周圍神經系統以外的綜合處理機關介入他的工作。但除1997年以後背景平塗、或曲或直或圓的細節雷同的部分作品外,他的其他作品中,層次與層次之間、局部與局部之間,線、點與線、點之間,常有突破平均距離的對峙與對話。
在他每一個階段的作品中,總有部分作品在畫面中留白,這個留白部分大致保持眼睛的形狀或是眼睛的變形,如果把“眼睛”內與背景一色的塗色,看作“切斷聯想的茫然無視”,它造成的觀看就與“眼睛”造成了同狀對應。在他的其他作品中,平均分配點、線、圈,眼睛的形狀縮減為瞳孔形狀,觀看的視線不再聚焦到某個局部,注意力則被分散。
陳牆的作品在作品層面是安靜的,作品中的動,是被有意放棄的強勢部分對視網膜引導的視皮層的聯繫衝動。它們畢竟按捺不住。
陳牆在他的學院訓練時期就已獲得了相當紮實的寫實功底,畢業后,他放棄了那條已有太多人走過的路,開始了很長一段旨在探測自身極限的實驗。
最初,他抱著排除“繪畫觀念”的目的在紙上塗了起來,刻意的造型和預想的設計被拋到腦後,筆在紙上下意識地動,手為了眼睛的需要不停地勞作著,陳牆有時覺得自己只是在“做記號”。
89—91這三年間,他涉獵了各種自由形式的可能性,千差萬別的圖像背後也漸漸顯現出屬於他個人的性靈。對綜合材料的嘗試也是始於此時,紙張質地的微妙差異以及油、水、膠的滲化和排斥都使他非常著迷,這一期間,他的這些實驗小品數以千計。
93年,是陳牆樹立風格的重要時期,技術手段也隨藝術符號的明確化而初步成型,但輕鬆隨意的樣式可能導致的草率也引起了他的注意。這個問題在94年得到了解決,陳牆開始對“裝飾”有了特殊的興趣。他認為:“純粹的裝飾能將‘觀看’從‘讀解’中解放出來。似乎裝飾是為觀看而存在的。”
此時,畫面上開始出現規則有序、平衡對稱的圖形,由弧形的線條所組成的框架編結而成,線條上覆蓋以繁密的圓點群。從做底開始,陳牆的勞作過程就充滿著衝突與平衡,規則的網格與輕快的筆觸層層重疊,圖形的正與負、加與減、覆蓋與消解,呈現出一連串、一系列的堆積與中和,這種遊戲式的過程,極端複雜而又充滿智慧。
95年以來的近 期作品,色彩所佔的地位越來越重要,媒介由紙張轉向布面,尺寸也有所增加,製作方式則走向新的極限。精緻華麗而不失燦爛、奇異迷幻而不失唯美,透過這些錯綜複雜得令人眩暈的圖像,己不難看出陳牆所獨有的超常耐心以及精確的整體控制能力。
至此,以顛覆“觀看一讀解”關係為初衷的努力已經逐步演化為對視覺極限的挑戰。同時,對“裝飾”這一概念的重新理解也淡化了“純藝術”和“工藝”之間的固有邊界,陳牆正以一種奇特的態度進入一塊罕見的“中間地帶”。照片和印刷品已經不可能再現這種驚人的“觀看”效果,這不能不說是令人遺憾的,觀看者一定要面對原作才會明白,陳牆是在做一件怎樣的事情。
2004“陳牆個展”ZEIT-FOTOSALON日本東京
2001“2001陳牆作品展”亦安畫廊上海
1995“陳牆個展”上海美術館
2004“龍族之夢”愛爾蘭現代美術館都柏林愛爾蘭
“沒有人是傻子也沒有人傷害了誰”亦安畫廊上海
“游春”亦安畫廊上海
“首屆中國國際畫廊博覽會”北京
“如果你是收藏家”亦安畫廊上海
“錯覺”亦安畫廊上海
2003“形而上2003--上海抽象藝術邀請展”上海美術館
“念珠與筆觸”北京
2002“節日”,上海
“抽象新世說--2002上海抽象藝術群體展”,上海
2001“回到原處”亦安畫廊上海
“非常/平常”亦安畫廊上海
“形而上2001——上海抽象藝術展”上海美術館
2000“上海2000”美國芝加哥
“2000上海青年美術作品邀請展”上海美術館
1999“都市印象——99上海抽象藝術沙龍邀請展”上海
“新上海抽象藝術展”上海
“烏江緣——當代藝術家作品邀請展”貴陽
“99上海青年大展”上海
1998“上海、台北、香港當代藝術展”台灣,香港
1997“當代藝術家作品邀請展”上海
“慶回歸、當代藝術展”香港
“無形的存在——抽象藝術展”上海
1995“在中國——紙本作品展”德國慕尼黑
1994“94架上圖像資料展”上海
1992“上海油畫藝術展”上海
1991“中國上海現代畫家油畫展”日本
1989“89美術作品展”上海
“慶祝上海解放四十周年美術作品展”上海
陳牆使一些朋友知道,今天的繪畫樣式,是他在一次打電話時的偶然發現:
“有一次,我和我的朋友在電話里談論有關婚姻問題。
據說婚姻問題很複雜。
我們談了一個多小時。
我的手在一張空白的卡紙上勾點著什麼。
看來婚姻的確很複雜。
我們談了大概一個下午。
第二天我發現昨天我在打電話時點出的那些圖案居然讓我吃驚。
這是什麼?——圓點和圓點接著圓點。
我開始坐立不安。
這對於我自繪畫以來的眼睛來說真是大神奇了。
我開始經常打電話。除了婚姻,還有熱帶魚為什麼會游弋。
冬天為什麼冷啦諸如此類等等等等。
後來我發現:大腦在忙著打電話的時候,手才開始學會了單純。
看來在日常的大腦之外,還有一個屬於繪畫之手的大腦。
它不受日常的那個大腦支配。我在1990年以前的時候,那隻日常大腦支配的手只會畫一些象婚姻一樣日常的東西。
難怪有人問我:怎樣才能看懂你的畫呢?
我說:其實婚姻並不複雜,只要你別用繪畫之手的那個大腦去想婚姻問題就行了。”
陳牆的作品是前衛的,那是一種真正的前衛,而不是被人在服飾、化妝、流行音樂等領域用濫了的偽前衛,他的畫精緻高雅,色彩沉靜而不失明麗,圖案是民族性的,但那種隨意性的鋪張又具有很強的裝飾性,細看畫面中每個“細胞”的組成和聯接,會發覺他每一筆畫的非常用心,小筆觸是積蓄著飽滿的情緒的。在他的線條中,看似如幾何形,但是於一頓一挫中、一揚一抑中、一合一併中,勃發出生命的節律和對生命的感知,還有對世界的體驗。所以他不是一個冷漠的畫家,而他始終與人文環境和藝術理想保持著共同的呼吸。
陳牆的創作是緩慢而耐心的,如同做學問一樣,他通常在一塊畫布上塗上底色,用墨克筆或油畫筆一筆筆畫上去,最後罩一層透明塗料。一幅比較大的畫需要畫一個月。他的畫沒有縱深感,只給人一種平面的感覺。現代藝術家有這樣的宣言:現代藝術的任務之一就是將三維空間打破,只留下一英寸的空間,給人一幅純粹的,具有裝飾效果的圖畫。在前不久的上海抽象藝術邀請展上,陳牆的作品給人的感覺就是:畫家努力地在一英寸的空間里表現美,然後引領你走向心靈的故鄉。陳牆為人謙遜,說話時顯得有點靦腆,不過常常能說出一些讓人激動或大笑的話,陳牆的舉止有些書卷氣,他的畫卻讓人感到很親近。
亦安畫廊
陳牆作品欣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