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找到2條詞條名為布拉馬普特拉河的結果 展開

布拉馬普特拉河

亞洲主要的大河之一

布拉馬普特拉河,亞洲主要的大河之一,發源於中國西藏,上游叫雅魯藏布江,被藏族視為“搖籃”和“母親河”。以長度來說為中國第5大河(僅次於長江、黃河、黑龍江和珠江)、中國西藏地區第一大河,以水量來說是印度和孟加拉國的第二大河(僅次於恆河)。

是世界上游海拔最高的大河,也是中國坡降最陡的大河。在印度阿薩姆邦境內與其他兩河合流后始稱布拉馬普特拉河。流經孟加拉國后稱為賈木納河,於瓜倫多卡德與恆河匯合,形成巨大的恆河三角洲,最後注入孟加拉灣。全長為2900公里,每秒流量約19300m³。

幹流介紹


布拉馬普特拉河(Brahmaputra Rivers)中華人民共和國西藏自治區境內稱雅魯藏布江(Ya-lu-tsang-pu Chiang或Yarlung Zangbo Jiang);藏語作Tsang-Po,孟加拉境內稱賈木納河(Jamuna)。
中亞和南亞地區的主要河流,從它在中華人民共和國西藏自治區境內喜馬拉雅山的發源地到它與恆河交會處全長約為2,900公里(1,800哩),兩河混合注入孟加拉灣。
沿途流經中華人民共和國西藏自治區、印度阿薩姆邦以及孟加拉。
它被藏民稱為藏布江,被漢人稱為雅魯藏布江,被印度人稱為布拉馬普特拉河,被孟加拉人民稱為亞穆納河
布拉馬普特拉河
布拉馬普特拉河
該河大部河段可以作為內陸重要水路;然而,西藏山區與印度平原之間不可通航。
該河下遊河段既是創造者又是毀滅者——沉澱下大量肥沃的沖積土,但也造成災難性的頻繁的洪水。
雅魯藏布江在巴昔卡出中華人民共和國西藏自治區境內的中國國境后,在老薩地亞(Sadiya)城西北進入印度阿薩姆邦。該河段稱為迪漢(Diheng)河。
在薩地亞城與迪班(Dibaing)河、盧希(Luhit)河匯合后始稱布拉馬普特拉河,然後自東向西(略偏南)流,處在印度阿薩姆邦內,至圖布爾附近轉為向南流,然後進入印、孟邊境和孟加拉國境內,在戈阿隆多與恆河匯合。
迪漢河出口,年徑流量約2000億立方米,布拉馬普特拉河全長約1000公里,其中印度阿薩姆邦內725餘公里,孟加拉國境內274公里。
迪漢河與布拉馬普特拉河總流域面積29.2萬平方公里。在巴哈杜拉巴德(Bahadurabad)測站的多年平均徑流量為6180億立方米,年輸沙量為4.99億噸。
布拉馬普特拉河
布拉馬普特拉河
布拉馬普特拉河右岸主要支流有:蘇班西里(Subansiri)河,發源於中華人民共和國西藏自治區,流經印度阿薩姆邦,河流長442公里,流域面積3.26萬平方公里,年徑流量543億立方米;卡孟(Kameng)河,發源於中華人民共和國西藏自治區,在印度提斯普爾(Tezpur)以東11km注入幹流,河長264公里,流域面積1.18萬平方公里,年徑流量259億立方米;馬納斯(Manas)河,發源於中華人民共和國西藏自治區,流經不丹,在印度的約吉哥帕匯入幹流,河長376公里,流域面積3.75萬平方公里,年徑流量320億立方米;提斯塔(Tista)河發源於錫金,在孟加拉國郎布爾(Ranpur)附近加入幹流,河長309公里,流域面積1.25萬平方公里,年徑流量216億立方米。
其它右岸支流有:桑科希(Sankosh)河,年徑流量173億立方米;杜德庫馬(Dudkumar)河,年徑流量192億立方米;德哈里阿(Dharia)河,年徑流量113億立方米。
左岸主要支流有:布裡邊興(Burhi Dihing)河,發源於流域東北部那加山區,在印度迪布魯格爾(Dibrugarh)下游32公里處加入幹流,河長362公里,流域面積0.85萬平方公里,年徑流量136億立方米;滕西里(Dhansiri)河,發源於流域東部那加蘭(Nagaland)邦,在阿薩姆邦的丹西爾穆克的馬朱利島對面注入幹流,河長354公里,流域面積1.22萬平方公里,年徑流量200億立方米;格皮利(Kapili)河,發源於流域南部山區,在印度拉亞馬揚匯入幹流,河長256公里,流域面積1.58萬平方公里,年徑流量280億立方米。
此外,在印度薩地亞加入幹流的支流還有迪班河,年徑流量628億立方米;盧希河,年徑流量600億立方米。
布拉馬普特拉河——雅魯藏布江發源於中華人民共和國西藏自治區南部喜馬拉雅山中段北麓的傑馬央宗冰川,自西向東流,源流稱傑馬央宗曲,過桑木張后稱馬泉河,過薩嘎始稱雅魯藏布江。
沿途接納多雄藏布、年楚河拉薩河、尼洋曲、帕隆藏布等支流,穿過世界第一大峽谷,繞過喜馬拉雅山最東端的南迦巴瓦峰,形成奇特的“U”形火拐彎,經墨脫縣巴昔卡流出中國國境,進入印度境內。
南流進入印度先稱迪漢河,在薩地亞以西折向西流后始稱布拉馬普特拉河,穿過印度東北部阿薩姆邦轉向南進入孟加拉國,在戈阿隆多(Goelundo)與恆河匯合。
布拉馬普特拉河
布拉馬普特拉河
匯口以上的240公里的河段,稱賈木納(Jamuna)河。布拉馬普特拉河與恆河匯合后的105公里河段稱博多(Padma)河,在堅德布爾(Chandpur)又與來自左岸的梅克納(Meghna)河匯合,匯合后的河段也稱梅克納河,然後通過3個漢口注入孟加拉灣。
巴哈杜拉巴德(Bahadurabad)站年徑流量6180億立方米,年輸沙量約4.99億噸。
布拉馬普特拉河與恆河以及梅克納河匯合后注入盂加拉灣,三河總流域面積約175萬平方公里,其中恆河105萬平方公里,布拉馬昔特拉河為62.2萬平方公里,梅克納河8萬平方公里。
總的年徑流量約13000億立方米,其中恆河5500億立方米,布拉馬苷特拉河6180億立方米,梅克納河1418億立方米。
布拉馬普特拉河流域長720公里,寬80~90公里,北靠喜馬拉雅山東段,南部是那加山區和戈瓦爾巴拉山區。雅魯藏布江出中國國境后海拔高程已下降了5000多米。
在薩地亞,布拉馬普特拉河起點高已只有134米。河道呈分汊型,在迪布魯格爾(Dibragarh)河寬達16公里,形成無數島嶼,其中以馬傑利(Magauli)島最大,面積達1250平方公里。河流繞過戈瓦爾巴拉山區,進入孟加拉沖積平原。在與恆河匯合前的河口分段,有許多汊河,其中左岸最大的汊河為托萊索里(Dhaleswari)河。
流域內年平均降雨量為2650毫米,從下游的1750毫米到上游東部山區的6400毫米。60%~70%的雨量發生在雨季。在印度阿薩姆邦的乞拉朋齊(Cherrapunji)有世界"雨極"之稱,年均雨量達11615毫米,24h雨量為1036毫米。根據1965~1988年巴哈杜拉巴德站的統計資料,多年平均流量為19600立方米/秒,年最大流量24300立方米/秒(1988年),年最小流量16300立方米/秒(1985年)。流域內地下水蘊藏量為279億立方米。
布拉馬普特拉河在巴哈杜拉巴德的實測最大歷史洪水,流量為76410立方米/秒。1972年流域內發生大洪水,印度的潘杜(Pandu)站實測洪峰流量為72748立方米/秒。流域內印度部分從1954~1993年,每年受洪水影響的面積為166萬公頃,受影響人口325萬人,受破壞的耕地27.8萬公頃。由於1950年地震對地形和排水系統的破壞,加上大量侵佔洪泛區,破壞濕地,以及對防洪設施的管理不力,河床洪水位提高,1988年大洪水,潘杜站洪峰流量為47737立方米/秒,水位達49.76米,比1972年洪水位高0.41米,受影響面積382萬公頃,受災人口325萬人,破壞耕地43萬公頃。在孟加拉國平均每年受洪水淹沒的土地達356萬公頃。

察隅河

中華人民共和國西藏自治區境內較大的外流河之一。位於察隅縣境內的喜馬拉雅山脈東段與橫斷山脈之間。上源有兩支,東支為源於特格拉山南麓的桑曲,源頭海拔約5475米,河長178千米;西支貢日嘎布曲,發源於崗日嘎布拉附近的冰川,河長170千米。桑曲呈西北一東南流向,至下察隅附近與貢日嘎布曲匯合后,始稱為察隅河
河流由西北向東南流經竹瓦根、察隅、下察隅、薩木維爾、巴蘭崗等地后,流入印度境內,名魯希特河,在薩地亞附近匯入布拉馬普特拉河。全長395千米,寬120千米,西藏自治區境內流域總面積1.78萬平方千米,總落差4785米,平均坡降16‰。上遊河段多現代冰川,以融水補給為主;下遊河段海拔低,降水充沛,以降水為主,年均流量822立方米/秒,年均徑流量252.3億立方米。
察隅河流域氣候溫暖濕潤,降水充沛,森林、動植物、水利等資源豐富,農業發達,是西藏自治區主要產稻區。察隅河支流較多,河網密度大,支流中流域面積超過250平方千米的有沙夷弄巴、乃欽果拉曲、堆普曲、尺古曲、貢日嘎布曲、嘎侖河、杜萊曲等14條。流域地處東西向和南北向不同的構造單元交匯處,地質構造複雜,大小斷裂交織,干、支流沿構造線發育,河源段、峽谷段、竹瓦根、察隅、巴嘎等地水況差異較大。

貢日嘎布曲

察隅河支流,位於察隅縣境內。
發源於崗日嘎布山南麓,向東南流經甲然弄巴,至巴安通匯合察隅河上源桑曲。全長170千米,流域面積5376平方千米,落差3200米,平均坡降16‰。年均流量219立方米/秒,水能理論蘊藏量145.93萬千瓦。
自源頭至布宗為貢日嘎布曲上遊河段,河長60千米,上段為寬敞的“V”形谷地,下段為峽谷,兩岸森林密布。布宗至嘎嗆為中遊河段,河長45千米,谷地海拔1950~2230米,與兩側山地相對高差2000~2500米,河道平直,谷坡陡峭,沿河支溝多呈懸谷,溝口多跌水、瀑布。
嘎嗆至巴安通為下遊河段,河長65千米,海拔從1950米降至1400米,河谷底寬由1000米展寬到3000米,兩側支溝眾多,溝口有洪積扇相連成台地,村寨、農田多分佈在寬坦的高台地上。

流域特徵


布拉馬普特拉河流域長720km,寬80~90km,北靠喜馬拉雅山東段,南部是那加山區和戈瓦爾巴拉山區。雅魯藏布江出中國國境后海拔高程已下降了5000多m。在薩地亞,布拉馬普特拉河起點高已只有134m。河道呈分汊型,在迪布魯格爾(Dibragarh)河寬達16km,形成無數島嶼,其中以馬傑利(Magauli)島最大,面積達1250km2。河流繞過戈瓦爾巴拉山區,進入孟加拉沖積平原。在與恆河匯合前的河口分段,有許多汊河,其中左岸最大的汊河為托萊索里河。河床比降:上段1∶4200,中段1∶6200,下段1∶8700,河口1∶16000。
流域內受西南季風(6~9月)和孟加拉灣氣旋的影響,是世界上降雨量最多的地區。流域內年平均降雨量為2650mm,從下游的1750mm到上游東部山區的6400mm。60%~70%的雨量發生在雨季。在印度阿薩姆邦的乞拉朋齊(Cherrapunji)有世界雨極之稱,年均雨量達11615mm,24h雨量為1036mm。根據1965~1988年巴哈杜拉巴德站的統計資料,多年平均流量為19600m3/s,年最大流量24300m3/s(1988年),年最小流量16300m3/s(1985年)。流域內地下水蘊藏量為279億m3。
布拉馬普特拉河在巴哈杜拉巴德的實測最大歷史洪水,流量為76410m3/s。1972年流域內發生大洪水,印度的潘杜(Pandu)站實測洪峰流量為72748m3/s。流域內印度部分從1954~1993年,每年受洪水影響的面積為166萬hm2,受影響人口325萬人,受破壞的耕地27.8萬hm2。由於1950年地震對地形和排水系統的破壞,加上近年來大量侵佔洪泛區,破壞濕地,以及對防洪設施的管理不力,河床洪水位提高,1988年大洪水,潘杜站洪峰流量為47737m3/s,水位達49.76m,比1972年洪水位高0.41m,受影響面積382萬hm2,受災人口325萬人,破壞耕地43萬hm2。在孟加拉國平均每年受洪水淹沒的土地達356萬hm2

河流利用


布拉馬普特拉河
布拉馬普特拉河
3.1防洪 印度在布拉馬普特拉河上共建有3800km的堤防,有44個城市建有防洪工程,並對河道進行了整治,建有治導工程。孟加拉國在幹流和支流提斯塔右岸建有216km的堤防。
3.2灌溉和供水 布拉馬普特拉河的徑流年內分配不均,60%~70%的徑流集中在汛期。枯水季較長時期流量在3396~3679m3/s之間,最小流量為3113m3/s。流域內,尤其是河谷和平原地區人口眾多,是世界人口密度最大地區之一,僅處於三河匯流區的孟加拉國,總人口達1.07億人。流域內居民主要以農業為生,農業灌溉需水量很大。據估計,孟加拉國對布拉馬普特拉河的用水要求達5094m3/s,印度為1415~1698m3/s。在布拉馬普特拉河和梅克納河上修建水庫可取得蓄水庫容519億m3,可增加枯季流量3622m3/s(現在兩河枯季平均流量為4811m3/s)。此外,流域內地下水蘊藏量約279億m3,可供開採。流域內僅建有一些中小型灌溉工程。
3.3發電 據估計,流域內印度部分可能開發的水能資源為3000多萬kW,集中在迪漢河和布拉馬普特拉河支流,其中蘇班西里河為480萬kW,馬納斯河為500萬kW,盧希河300萬kW,迪班河250萬kW。匯入布拉馬普特拉河的支流流經中國、不丹境內,水量豐沛,落差大,具有豐富的水能資源,據初步估計,中國境內的水能蘊藏量達3630萬kW。
印度擬在迪漢河上建240~296m的高壩,庫容為327億~470億m3,最大裝機容量達2000萬kW;在蘇班西里河上建一座210~257m的高壩,裝機容量480萬kW。但由於壩址地質條件複雜、地震烈度高、庫區滑坡以及環境影響等,迪漢河壩址只能建150m的高壩,庫容為98.7億m3;蘇班西里河壩址只能建120m的高壩,庫容為27億m3。另外,還研究過修建盧希水電站,裝機容量300萬kW,盧希達姆韋水電站,裝機容量100萬kW。流域內印度已建有中小型水電站多座,總裝機容量30多萬kW。在建的蘭皮河上的卡爾比蘭皮水電站裝機容量10萬kW;蘭甘納迪河上的蘭甘納迪二級水電站,裝機容量40.5萬kW;卡門格河上的卡門格水電站,裝機容量60萬kW。不丹已在逐步開發旺曲河,1988年已建成旺曲河一級水電站,裝機容量33.6萬kW,第二級擬建20km隧洞,裝機容量100萬kW,第三級擬在靠近印。

自然特性


布拉馬普特拉河
布拉馬普特拉河
布拉馬普特拉河的源頭,在西藏西南部瑪旁(Mapam)湖東南約95公里(60里)處覆蓋著喜馬拉雅山坡的傑馬央宗(Chemayungdung)冰川。河水從源頭大體向東流經南面的喜馬拉雅山與北面的念青唐古拉山之間,流程近1,125公里(700里)。
在西藏,藏布江接納若干支流。最重要的左岸支流為拉喀藏布河與拉薩河,拉喀藏布河在日喀則西面匯入江中,拉薩河流經西藏首府,在曲水匯入藏布江。尼洋曲在則拉從北面匯入江中。年楚河在日喀則從右岸與藏布江合流。
雅魯藏布江在流經西藏后,猝然折向北面和東北面,以一系列激流瀑布,在甲拉佩里峰(GyalaPeri)與南迦巴瓦峰組成的群山中間一連串巨大、狹窄的峽谷中切割出一條河道。此後,該河折向南面和西南面,在喜馬拉雅山脈最東端奪路流入印度東北部阿薩姆河谷,成為迪漢(Dihang)河。
就在印度薩地亞(Sadiya)城西面,迪漢河轉向西南,接納兩條山地河流羅希特與狄班河。合流后,約距孟加拉灣1,448公里(900里),該河自此即稱為布拉馬普得拉河。在阿薩姆,即使在旱季,該河水量也是浩大的,而在雨季,河寬達8公里(5里)餘。該河在沿著自己呈幾條辮狀的、長724公里(450里)的河道穿越谷地時,接納數條來自喜馬拉雅山脈的湍急的河流,包括蘇班西里河、卡門河、帕雷利(Bhareli)河、藤西里(Dhansiri)河、馬納斯(Manas)河、堅巴默蒂(Champamati)河、薩拉爾班加(Saralbhanga)河與桑科什(Sankosh)河。來自丘陵及從高原至南部的主要支流有布里迪星(BurhiDihing)河、迪桑(Disang)河、迪庫(Dikhu)河與科皮里(Kopili)河。
布拉馬普特拉河在圖布里以下加羅丘陵(GaroHills)附近南折流入孟加拉平原。在流過孟加拉吉爾馬里(Chilmari)後,匯合右岸的蒂斯塔河,接著沿正南方向奔流241公里(150哩),為亞穆納河。
亞穆納河在瓜倫多卡德(GoalundoGhat)迤北與恆河匯合后被稱為博多(Padma)河,兩河合為一體向東南奔流約121公里(75里)。博多河在堅德布爾(Chandpur)附近與梅克納(Meghna)河合流,通過梅克納三角灣和一些較小的水道注入孟加拉灣。
(1)氣候。該河谷氣候多樣,西藏嚴酷、寒冷而乾燥,而阿薩姆谷地和孟加拉則普遍炎熱而潮濕。西藏冬季酷寒,最低溫度在0℃(32℉)以下,夏季則溫暖和煦。河谷位於喜馬拉雅山脈雨影區,其降水量相對較小;拉薩年降水量約為400公里(16吋)。
在屬印度與孟加拉的河谷地段,季風氣候稍微緩和一些;熱季較平常為短,平均氣溫在阿薩姆的圖布里的26℃(79℉)至達卡的29℃(85℉)之間。降水量較大,濕度終年皆高。年降雨量在1,778∼3,810公釐之間,多降於6∼10月初;3∼5月也降小雨。
布拉馬普特拉河
布拉馬普特拉河
(2)水文。在恆河與布拉馬普得拉河的下游,在梅克納河沿線,由於這些活躍河流的河道變遷,土地不斷受到侵蝕和被泥沙淤積。在6∼9月雨季期間,大片地區被大規模的洪水淹沒。亞穆納河自1787年以來的擺動幅度一直相當大,該河從未連續兩年確切處於同一地方。河中島嶼與大片新沖積地(沙洲)隨季節的變化而出現或消失。沙洲作為額外的可耕地對於孟加拉的經濟是寶貴的。
該河的另一重要水文特徵是易於氾濫。其在印度與孟加拉境內時水量是巨大的,雨季流量約為14,000立方公尺/秒。阿薩姆谷地北、東、南3面為丘陵圍繞,年降雨量超過2,540公釐,而在孟加拉平原,巨大的降雨量(1,778∼2,540公釐)加上蒂斯塔河、多爾薩河與賈爾達卡河的巨大流量而更形盈滿。廣泛的洪水由於與1950年阿薩姆地震有關的塌方而加重,實際上在該河河谷年年發生。此外,伴隨從孟加拉灣掃向內陸的熱帶氣旋而來的潮湧,在三角洲地區造成巨大破壞。
3)動植物。阿薩姆大片地區覆蓋著娑羅雙樹(能產樹脂的珍貴木材樹),高大的蘆葦叢生長在沼澤和遼闊氾濫平原上窪陷的、注滿了水的地區。在阿薩姆谷地居民點周圍,許多果樹結出大蕉、番木瓜、芒果與木菠蘿。竹叢無所不在。
在阿薩姆,最值得注意的沼澤動物是在世界其他地方已經滅絕的獨角犀;加濟蘭加國家公園為該種犀以及包括象、虎、豹、野牛和鹿在內的谷地其他野生動物提供避難所。

居民生活


布拉馬普特拉河
布拉馬普特拉河
生活在不同河段的人民有著多樣的來源和文化。在喜馬拉雅山脈這一壁障北面,藏人信奉佛教,操藏語。他們從事畜牧業並耕耘河谷,灌溉用水取自該河。
阿薩姆人是種族來源為蒙藏人、雅利安人和緬甸人的一個混合體。他們的語言與在印度西孟加拉邦和孟加拉講的孟加拉語相近。自19世紀末期以來,來自孟加拉平原的大量移民進入谷地,定居下來耕耘幾乎空曠的土地,特別是低處的氾濫平原。在孟加拉平原本身,河流流經孟加拉人民密集居住的地區,他們耕耘著肥沃的河谷。在平原邊緣的丘陵地帶,居住著加羅人、卡西人(Khasi)和哈江人(Hajong)。

經濟


(1)灌溉和防洪。防洪規劃和修建堤岸始於1954年後。在孟加拉,從北至南沿亞穆納河西面延伸的布拉馬普得拉河堤岸有助於防洪。蒂斯塔河攔河壩工程兼為灌溉與防洪規劃。
沿布拉馬普得拉河或阿薩姆谷地的電力蘊藏量估計很大——僅印度即約為12,000兆瓦——但卻幾乎沒有得到利用。在阿薩姆建立一些水力發電站,最著名的為科皮里水力發電工程,其他工程正在興建之中。
(2)航運和交通運輸。由於布拉馬普得拉河在阿薩姆和孟加拉流經一大降雨量地區,對於內陸航運比灌溉更為重要。河流長期成為西孟加拉與阿薩姆之間的一條水路,不過政治衝突間或中斷經孟加拉的交通運輸。布拉馬普得拉河在整個孟加拉平原和阿薩姆都是可以通航的,上游直達迪布魯格爾(Dibrugarh),距海1,127公里(700哩)。除了各類型的地方船隻外,動力遊艇和輪船可以輕而易舉地沿河往返,運載大宗原料、木材和原油。

開發利用


1、防洪 印度在布拉馬普特拉河上共建有3800公里的堤防,有44個城市建有防洪工程,並對河道進行了整治,建有治導工程。孟加拉國在幹流和支流提斯塔右岸建有216公里的堤防。
布拉馬普特拉河
布拉馬普特拉河
2、灌溉和供水 布拉馬苷特拉河的徑流年內分配不均,60%—70%的徑流集中在汛期。枯水季較長時期竟量在3396~3679立方米/秒之間,最小流量為3113立方米/秒。流域內,尤其是河谷和平原地區入口眾多,是世界入口密度最大地區之一,僅處於三河匯流區的盂加拉國,總入口達1.07億入,流域內居民主要以農業為生,農業灌溉需水量很大。據估計,孟加拉國對布拉馬普特拉河的用水要求達5094立方米/秒,印度為1415~1698立方米/秒,因此,在枯水季,河水流量不能滿足用水要求。解決枯水季水源短缺的主要措施是在干支流興建調節徑流的水庫。據估計,在布拉馬普特拉河和梅克納河上修建水庫可取得蓄水庫容519億立方米,可增加枯季流量3622立方米/秒(兩河枯季平均流量為4811立方米/秒)。此外,流域內地下水蘊藏量約279億立方米,可供開採。流域內僅建有一些中小型灌溉工程。
3、發電 據估計,流域內印度部分可能開發的水能資源為3000多萬千瓦,集中在迪漢河和布拉馬苦特拉河支沈,其中蘇班西里河為480萬千瓦,馬納斯河為500萬千瓦,盧希河300萬千瓦,迪班河250萬千瓦。匯入布拉馬普特拉河的支流流經中華人民共和國西藏自治區、不丹境內,水量豐沛,落差大,具有豐富的水能資源,據初步估計,西藏自治區境內的水能蘊藏量達3630萬千瓦。
印度擬在迪漢河上建240~296米的高壩,庫容為327億~470億立方米,最大裝機容量達2000萬千瓦;在蘇班西里河上建一座210~257米的高壩,裝機容量480萬千瓦。但由於壩址地質條件複雜、地震烈度高、庫區滑坡以及環境影響等,迪漢河壩址只能建150米的高壩,庫容為98.7億立方米;蘇班西里河壩址只能建120米的高壩,庫容為27億立方米。另外,還研究過修建盧希水電站,裝機容量300萬千瓦,盧希達姆韋水電站,裝機容量100萬千瓦。流域內印度已建有中小型水電站多座,總裝機容量30多萬千瓦。在建的蘭皮河上的卡爾比蘭皮水電站裝機容量10萬千瓦;蘭甘納迪河上的蘭甘納迪二級水電站,裝機容量40.5萬千瓦;卡門格河上的卡門格水電站,裝機容量60萬千瓦。不丹已在逐步開發旺曲河,1988年已建成旺曲河一級水電站,裝機容量33.6萬千瓦,第二級擬建20公里隧洞,裝機容量100萬千瓦,第三級擬在靠近印度邊界處建200米的高壩,裝機60萬千瓦。

與印分享


中國在2017年停止分享布拉馬普特拉河數據。2018年,中印雙方簽署諒解備忘錄,恢複數據共享。
2019年5月20日,印度水利部高級官員表示,中國已於今年5月15日開始與印度分享布拉馬普特拉河(中國境內為雅魯藏布江)的水文數據。

有關詞條


北部灣馬約特島鄂陵湖
斯圖爾特島婆羅洲亞速爾群島
聖赫勒拿島波利尼西亞八卦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