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責任感

政治責任感

政徠治責任意識是人們從政治的高度,對自己本職工作熱愛和負責的精神,是人們干好本職工作的前提和動力。一個人只要熱愛本職工作,只要對本職工作盡心盡責,就會產生政治責任意識。

名詞解釋


政治責任感
政治責任感
政治責任感是人們從政治的高度,對自己本職工作熱愛和負責的精神,是人們 干好本職工作的前提和動力。民主是人類追究的理想,政治發展的基本目標。今天,幾乎每個人都聲稱自己是民主人士,幾乎每個國家都宣稱自己是民主國家。人們對民主的認識與理解的程度和角度不同,對民主的解釋也各種各樣。但民主有其基本特徵,責任政治是其中之一,而責任政治的責任包括政治責任。與此同時,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民主政治是我國政治發展的目標,既然責任政治是民主政治的一個基本特徵,要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民主政治,理應實行責任政治,建立相應的政治責任機制。

特徵


政治性

政治責任感
政治責任感
(1)關於政治責任與法律責任。兩者之間的區別在於:法律責任必須有法律的明文規定,而政治責任卻不能完全精確地由法律明文規定;政治責任的實現相對於法律責任特別是刑事責任的實現具有優先性;法律責任有專門的評價機關,政治責任不必也不應僅以專門機關來評價;政治責任與法律責任的承擔方式不一樣;法律責任不能追溯而政治責任卻可以追溯;法律責任不能連帶而政治責任可 以連帶。兩者之間的聯繫在於:政治責任的追究要符合法律程序,而且兩者之間存在交叉。
(2)關於政治責任與道德責任。政治責任評價的依據是制度的價值原則,不能以個人道德來評價政治責任。

現實性

政治責任主要是針對現實政治的,不能以具有道德色彩的理想主義的理想是否實現來評價政治責任。
第三,政治責任的有限性。
政治責任的有限性是從三個方面來論證的:首先,政治責任與公共權力密切相關,公共權力的行使範圍有限決定了政治責任範圍的有限;其次,政治責任主體的責任能力有限也要求政治責任的範圍有限;再次,政治責任的程度有限。政治責任的程度有限是針對政治責任的承擔方式而言的。

表現


實現原則

政治責任是對權力進行控制和約束的方式,沒有權力制約,政治責任主體對公共權力的行使就可能偏離公共利益和公共意志而不受任何制裁,政治責任就會淪為空談。只有對政治責任主體行使權力的行為進行有力的制約,才能促使政治責任主體履行積極意義的政治責任、承擔第消極意義的政治責任,權力制約的過程就是政治責任實現的動態過程。

實現機制

政治責任的實現機制是政治責任各種實現方式的總和,從不同的角度看呈現出不同的結構。文章著眼於消極意義政治責任的實現,把政治責任的實現機制分為自我追究、政黨追究、權力機關追究、社會追究四個層面,結合資本主義民主的實際情況進行了詳細的論述,並用馬克思主義的觀點進行了評價。

總結


李大釗
李大釗
一個人只要熱愛本職工作,只要對本職工作盡心盡責,就會產生政治責任感。古往今來,不少仁人志士為了國家和民族的前途和命運,不惜自身安危,拋頭顱,灑熱血,把自己的一生獻給了國家,這就是一種高度的政治責任感:

李大釗

李大釗領導並親自參加了北京人民反對日、英帝國主義和反對軍閥張作霖、吳佩孚的鬥爭。北洋軍閥段祺瑞執政府製造了“三·一八”慘案,北京一片白色恐怖。李大釗在極端危險和困難的情況下,繼續領導黨的北方組織堅持革命鬥爭。1927年4月6日,奉系軍閥張作霖勾結帝國主義,闖進蘇聯大使館駐地,逮捕了李大釗等80餘人。李大釗備受酷刑,在監獄中,在法庭上,始終大義凜然,堅貞不屈。4月28日,軍閥不顧廣大人民群眾和社會輿論的強烈反對和譴責,悍然將李大釗等20位革命者絞殺在西交民巷京師看守所內。李大釗第一個走上絞架,從容就義,時年38歲。
馬寅初
馬寅初

馬寅初

魯迅
魯迅
馬寅初懷著“強國富民”的理想支持進步,崇尚革新,聲明“一不做官,二不發財”,致力於中國經濟問題的研究和經濟人才的培養,參與對國家財政經濟問題的研究,尋找癥結的所在,謀求解決的辦法,全力保護中華民族的利益。他以財政經濟專家身份研究中國的財政經濟,剖析蔣、宋,孔、陳“四大家族”的官僚資本,撰文抨擊“四大家族”趁民族危亡之機大發橫財的罪行。抗戰爆發后,馬寅初擁護抗戰,反對國民黨的不抵抗政策。馬寅初的愛國行動、正義行為,遭到了國民黨反動派的迫害,馬寅初先後被關進息烽集中營、上饒集中營,最後被軟禁於重慶歌樂山家中,直到抗戰勝利才恢復人身自由。抗成勝利后,馬寅初繼續反對四大家族的官僚資本主義,痛斥國民黨政府出賣民族利益。當李公朴、聞一多慘遭國民黨特務暗殺消息傳來,馬寅初憤怒萬分,當即寫了遺書,告別大家,孑然一身穿藍布長衫赴南京中央大學講演,用大量事實揭露國民黨反動派發動內戰的罪行,當講到物價飛漲時,指名道姓、抨擊蔣介石,有力地 推動了當時國統區的反蔣愛國民主運動。他成了舊中國時代一個英勇不屈的民主戰士。

魯迅

魯迅的一生用一隻筆杆子“橫眉冷對千夫指”,面對暴力、權力和軟暴力,他做好了足夠的精神準備的,他從來沒有被暴力和權力屈服過,更沒有被軟暴力所腐化和動搖。尤其是軟暴力,更有當今的現實意義。要知道,魯迅當年的生活是很精緻的,他當年的生活大概仍然是今天很多人追求的夢想,但是魯迅從來沒有因為自己擁有這樣的生活就遺忘了自己對社會的使命,他對自己的使命和自我完成是充分自覺的。

周恩來

周恩來
周恩來
周恩來從小就“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抗日戰爭 時期,他代表中共長期在重慶及國民黨控制的其他地區做統一戰線工作,努力團結各方面主張抗日救國的力量,並先後領導中共中央長江局、南方局的工作。他堅持國共合作,積極團結民主黨派、進步知識分子、愛國人士和國際友好人士,制止反共逆流,克服對日投降的危險。在1945年的中共七屆一中全會上當選為中央政治局委員、中央書記處書記,和毛澤東、朱德、劉少奇、任弼時組成了以毛澤東為首的中共中央書記處。抗日戰爭勝利后,為制止內戰率中共代表團同國民黨談判,並領導了國民黨統治區內黨的工作、軍事工作和統一戰線工作。1946年後,任中共中央軍委副主席兼代總參謀長,協助毛澤東組織和指揮解放戰爭,同時指導國民黨統治區的革命運動。
徠在中華民族的歷史上,還有無數的英雄他們同樣有著強烈的政治責任感,這都是中華民族之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