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國劇社

北國劇社

活躍於北京師範大學二十餘載的北國劇社,雖然只是一個業餘的學生戲劇社團,但在中國歷史上,卻創立了兩個“第一”:新時期第一個高校學生戲劇團,第一個被寫進中國戲劇史的當代學生業餘演劇社團。在校園戲劇日漸復甦和蓬勃發展的上世紀80年代中期,北京師範大學的“北國劇社”應運而生。劇社的創辦者之一黃會林用“仰慕田漢老,追蹤南國社”這十個字,精闢地概括了劇社的創辦淵源和宗旨。

目錄

正文


在北京師範大學校園裡,活躍著這樣一群“戲劇蟲兒”,他們並不從事表演專業,卻始終執著地熱愛舞台、熱愛戲劇。他們就是師大里的“北國人”。
1927年,田漢在上海創辦了“南國社”。作為五四以來推動新劇影響力最大的社團之一,南國社的開拓性、實驗性和先鋒性,在中國戲劇史上佔有重要地位。正是基於對“南國社”的秉承和仰慕,京師校園的戲劇團體定名為“北國劇社”,並在一代代“北國劇社人”的努力下生根發芽。
北國劇社的成長和一些偉大的戲劇界前輩緊密相連,劇社成立伊始,曹禺歐陽山尊等老藝術家都曾親自題詞慶賀。曹禺先生生前曾送給北國人的兩句詩“大道本無我,青春長與君”,成為每一個社員的座右銘和北國劇社的靈魂;劇社的另一位創辦者紹武提出的“學演戲,學做人”這六個字,更成為“北國人”的心聲和行為準則。在北國劇社的影響下,大批校園戲劇團體紛紛建立或恢復,並創排了大量劇目,北國劇社的發展和壯大,開新時期非藝術類高等學校學生較大規模業餘演劇風氣之先河,並掀起了上世紀80年代校園學生業餘演劇的浪潮。
1992年,在北京市教工委、市教委、團市委領導下,北國劇社在原有基礎上擴充成員,組建為北京市高校六大藝術分團之一---大學生戲劇團,成為市級文藝團體。至今,北國劇社和大學生戲劇團已經舉辦了多次大型戲劇比賽,創作戲劇小品幾百個。憑藉執著的信念和大學生戲劇團體少有的專業素質,北國劇社在傳統劇、實驗劇和先鋒劇等多個領域耕耘馳騁,並且碩果累累。
多年來,北國劇社一直秉承排演莎翁經典劇目的優良傳統,2001年和2002年,“北國人”又將莎翁的名作《麥克白》和《馴悍記》作為畢業大禮,獻給了母校。《麥克白》的排演很具有實驗劇風格,創作人員借鑒了戲曲、評書等傳統藝術形式,將莎士比亞的這出傳統經典戲劇和中國傳統文化進行對接、碰撞和融合,受到文化界高度好評。著名導演孟京輝在看過《麥克白》后,曾經給予這樣的評價:“學生們的技巧雖然稚嫩,但運用得卻恰到好處,校園戲劇的前途無量。”《馴悍記》雖然不是莎翁的經典劇目,但是創作人員卻汲取了假面喜劇的質樸風格,演出中時常穿插輕鬆隨意的爵士樂,對《馴悍記》進行了別具現代意味的解讀與重現。全新的闡釋,三個月的排練,獨一場的演出,使《馴悍記》獲得了巨大的成功,在北師大科文廳的演出現場,走廊、過道都擠滿了人,兩次謝幕也沒能送走觀眾,兩次拋扔導演也沒能讓執著的學生“戲迷”盡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