芬克勒問題

芬克勒問題

基本介紹


內容簡介

2010年布克獎作品
“猶太裔簡·奧斯丁”霍華德·雅各布森最出色的喜劇小說

作者簡介

霍華德·雅各布森,英國猶太裔小說家、專欄作家以及電台主持人。雅各布森曾在悉尼大學授課三年,回到英國后,在劍橋大學塞爾文學院任教。其主要作品有:《強大的華爾澤》、《此刻誰抱歉?》、《卡魯奇之夜》(入圍2006年布克獎長名單)、《愛情迫害狂》等。2010年憑喜劇小說《芬克勒問題》摘得布克獎。雅各布森最擅長描寫猶太裔英國人的困境,並以此題材創作喜劇小說而出名,他的寫作風格睿智幽默,辛辣諷刺,自詡為“猶太裔的簡·奧斯丁”。

媒體推薦


“《芬克勒問題》是一本不可多得的佳作,充滿了睿智與幽默、憂傷與感性。它使人大笑,但卻是在黑暗中大笑。”——布克獎評委會主席、英國詩人安德魯·莫申

圖書目錄


《芬克勒問題》無目錄

文摘


版權頁:
他答應了,發自內心的承諾。在葬禮上,他抱住兩個男孩,站在一起,久久地望著泰勒的墳墓,三個迷失的男人。布萊茲和他們保持著距離:她和她母親站在一邊。對抗所有男人,迷失的、不迷失的。三個孩子和他待了一周,然後各自回到大學。他給他們寫信,給他們打電話,邀請他們參加新書發布會和首映式。周末他開車有時到牛津,有時到諾丁漢,訂他能找到的最好的賓館,請他們吃最好的晚餐。他相信在這種場合,自己已經做得很好,道德上來說,不帶女人。尤其是住在牛津郡雷蒙德·布蘭克的四季農莊酒店的時候,那是個私密的賓館兼飯店,簡直就是為情人天造地設的地方。但承諾就是承諾。他把孩子們放在首位。
他喜歡孩子們。他們各不相同,但都讓他想起可憐的妻子——兩個尖刻、焦躁、易怒的男孩,一個嚴厲、激烈的女兒。沒人選擇學習哲學。這一點他很高興。布萊茲是名律師。伊曼紐爾沒那麼確定,先學建築,後來改學了語言,目前看來又要改別的了。傑羅姆是名工程師。“我為你自豪,”芬克勒對他說。“一個非猶太的好工作。”
“等我有了資質,說不定要到以色列去造圍牆昵,你怎麼知道?”男孩說。但他的父親已露出警覺的神色,他只好解釋說這是開玩笑。
兩個男孩都有了女朋友,他相信他們倆都極其忠誠。布萊茲更隨便、更自由。像她母親。傑羅姆不太肯定是不是找到了自己的另一半。伊曼紐爾覺得自己可能已經找到了。這時候,他就已經想要孩子了。芬克勒想象他推著孩子,圍著阿什莫爾博物館散步,不時彎下腰來,對著童車裡解釋這個、解釋那個,疼愛地看著孩子們的小身體。一個新的男人。他自己一直就沒能成為這樣的父親。

後記


譯後記
霍華德·雅各布森常被稱作“喜劇小說家”,他的文字機智俏皮,情節也往往荒唐可笑;但他表現的卻常常是嚴肅沉重的主題,如猶太歷史和身份、大屠殺、復國主義等等。“庄”“諧”之間形成的這種張力,使他在英語猶太文學中獨樹一幟。
《芬克勒問題》寫的是一個現代社會裡無根的小人物,家庭關係鬆散,工作斷斷續續,文化上搖擺不定,沒有安身立命之所,生命中“一切堅固的東西都煙消雲散了”。他活得焦躁、活得卑微,想在所謂“宏大敘事”中找到生命之錨,卻被各種傳統、主張、立場、譴責牢牢縛住,像一隻落入大網的魚,做出種種徒勞掙扎的荒唐姿態,偶爾沖你擠眉弄眼,想逗你發笑,卻只讓你從骨子裡感到悲哀。俏皮的文字遊戲、冗長繁瑣的談話、零碎的日常瑣事、歷史社會問題的爭辯,都是表象。
這樣的表象會給翻譯帶來一些困難,尤其是文字遊戲和關於猶太文化的各種觀點;但更加困難的是,小說中關於現代人生存境況的揭示,讓人很難保持距離——而這恰恰又是譯者必須做到的。沉浸在一出充滿插科打諢的悲劇中突然被拉出來要求做點評,是一件近乎殘酷的事情。作為譯者,我做得不好,雖然做完了。
在本書翻譯過程中,王光林教授幫我解決了不少難題,上海對外經貿大學085工程提供了資助,特此感謝。
周小進
2013年10月
於上海對外經貿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