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許鎮

四川省德陽市旌陽區下轄鎮

黃許鎮,是四川省德陽市旌陽區轄鎮。有著悠久的歷史文化,是東漢古綿竹城遺址所在地。地處成德綿經濟帶樞紐,南距成都60公里,北到綿陽40公里,位於德陽城區以北,距市區僅8公里。常住人口47599人(2020年)。

鎮內交通便利,108國道、成綿高速路、寶成鐵路穿境而過,三條交通幹線在鎮域內均有站點,使全鎮與德陽市區及成都、綿陽形成了緊密的路網聯繫。2010年,黃許鎮被德陽市列為十二個區域重點鎮之一,2014年被確定為全國重點鎮。在全市新一輪規劃中,黃許鎮被定位為德陽城市副中心、旌東新區物流區。

歷史沿革


清乾隆十八年(1753年),屬懷村三甲。
黃許鎮
黃許鎮
民國二十四年(1935年),仍為區署所在地,轄黃許、東太、袁家。
民國二十九年(1940年),廢區,設黃許鎮。
1958年,鎮改公社。
1962年,改黃許鎮,分設黃許、袁家、東泰、德新等5公社。
1984年11月,黃許鄉併入黃許鎮。
2005年底,東泰鎮、袁家鎮和孟家鎮孟家店村等17個村併入。

行政區劃


2011年末,黃許鎮轄南華宮、濱河街、孟家場3個居民委員會,新新、三合、新龍、勝華、廣平、紅海、雙原、金橋、綿河、大壩、朝陽、富新、泰康、長平、新太、江林、宏山17個村民委員會;下設43個居民小組,264個村民小組。
截至2020年6月,黃許鎮下轄5個社區和12個行政村,鎮人民政府駐新新村通站路西段98號。
黃許鎮區劃詳情
南華宮社區濱河街社區孟家社區新新社區大壩社區東泰村
三合村新龍村袁家村仙橋村勝華村廣平村
紅海村雙原村宏山村泰康村長平村/

地理環境


位置境域

黃許鎮地處德陽市旌陽區北部,東與羅江縣白馬關鎮交界,南與城北街道相連,西與德新鎮柏隆鎮接壤,北與羅江縣略坪鎮為鄰。轄區東西最大距離12.1千米,南北最大距離15.5千米,總面積86.98平方千米。

地形地貌

黃許鎮境內地勢東北高、西南低。地形東部為丘陵,西南為平原。境內最高點海拔530米;最低點海拔460米。

氣候特徵

黃許鎮屬亞熱帶濕潤性季風氣候,其特點是氣候濕和,四季分明,雨量充沛,大陸性季風氣候明顯。多年平均氣溫17℃。

水文

黃許鎮境內河道屬沱江流域,境內最大的河流為綿遠河,該河為過境河流,自北向南流經境內長17.3千米。另有人民渠33、34、43支渠和人民渠五期、七期乾渠。

自然災害

黃許鎮主要自然災害有水災、旱災、雹災、地震等。如2000年9月18日特大暴雨,雨量達220毫米,造成嚴重內澇災害,受災人口1.5萬人,倒塌房400餘間,沖毀莊稼50餘公頃,造成直接經濟損失2500餘萬元。2008年5月12日,因汶川特大地震造成直接經濟損失25.3億元。

自然資源


黃許鎮境內已探明礦藏5種,包括非金屬礦藏資源石料、沙礫黏土資源3種、能源礦藏天然氣、石油2種,主要分佈在綿遠河道及西岸;境內有耕地面積5.1萬畝,林地面積2.7萬畝;截至2011年末,黃許鎮累計造林2.5萬畝,其中經濟林5000畝,竹林1500畝,林木覆蓋率21%。

人口民族


2011年末,黃許鎮轄區總人口6.28萬人,其中城鎮常住人口15783人,城鎮化率25.1%。另有流動人口2674人。總人口中,男性32515人,佔51.8%;女性30252人,佔48.2%;14歲以下6117人,佔9.7%;15—64歲47543人,佔75.7%;65歲以上9107人,佔14.6%。總人口中,以漢族為主,達6.2萬人,佔98.7%。2011年,人口出生率7.6‰,人口死亡率9.2‰,人口自然增長率-1.6‰。人口密度為每平方千米712人。
截至2017年末,黃許鎮常住人口62456人。
截至2018年末,黃許鎮戶籍人口59820人。
截至2020年11月1日零時,黃許鎮常住人口47599人。

經濟


綜述
2011年,黃許鎮農民人均純收入8930元。財政總收入5640萬元,比上年增長10%。其中地方財政收入1050萬元,比上年增長10%。從各主要稅種看,完成營業稅1894萬元,增值稅2900萬元,企業所得稅500萬元。人均財政收入931元,比上年增長10%。
截至2018年末,黃許鎮有工業企業131個,其中規模以上13個,營業面積50平方米以上的綜合商店或超市48個。
農業
2011年,黃許鎮農業總產值68771.7萬元。
黃許鎮糧食作物以水稻、小麥、玉米為主。2011年,生產糧食31688.2噸,其中水稻19843.8噸,小麥6074.5噸。主要經濟作物有油料作物、蔬菜等。2011年,油料作物種植面積2.1萬畝,產量5030.9噸,其中花生714.1噸;蔬菜種植面積2.3萬畝,產量48561.1噸。
黃許鎮畜牧業以飼養生豬、羊、牛、家禽為主。2011年,生豬飼養量29.2萬頭,年末存欄18.3萬頭;羊飼養量0.3萬隻,年末存欄0.2萬隻;牛飼養量1.2萬頭,年末存欄1.1萬頭;家禽飼養量940.7萬羽,上市家禽439.9萬羽。2011年,畜牧業總產值42115.9萬元,占農業總產值的61.2%。
2011年,黃許鎮有大型收割機56台,各類微型農業機械798台。
工業
黃許鎮形成了以機械加工為主的工業體系。2011年,工業企業130家,其中規模以上工業企業13家,職工1876人;工業總產值21.7億元,比上年增長26%;實現工業增加值4.8億元,比上年增長23.3%,佔全鎮地區生產總值的15.9%。
商業
2011年末,黃許鎮有商業網點4個,農貿市場2個。2011年,城鄉集市貿易成交額1.2億元。
金融業
2011年末,黃許鎮境內金融機構各類存款餘額8.2億元;各項貸款餘額2.4億元,比上年增長10%。
黃許鎮
黃許鎮

交通


2011年,黃許鎮有寶成鐵路、城際鐵路、成綿高速公路、孝黃公路縱貫境內,其中成綿高速公路在境內設有1個站口;108國道(廣黃路)境內長12千米。

社會


文體事業
2011年末,黃許鎮有文化中心1個,農家書屋17個。省級文物保護單位上庸長闕和古綿竹城遺址2個,縣級文物保護單位仙女洞崖墓群等4個。
2011年,黃許鎮有學校運動場7個。11個村安裝了體育健身器材,村體育健身工程10個,全民健身路徑6個,經常參加體育活動的人員占常住人口的20%。
2011年末,黃許鎮有廣播站1個(含有線電視發射台),有線電視用戶7500戶,其中數字電視用戶1400戶,入戶率41.6%。
教育事業
2011年末,黃許鎮有幼兒園4所,在園幼兒568人,專任教師11人;小學4所,在校生1694人,專任教師166人,小學適齡兒童入學率100%;初中4所,在校生1172人,專任教師107人,九年義務教育覆蓋率達100%。
科技事業
2011年末,黃許鎮有國家級農業科研機構1家,省級農業科研機構3家,主要科研課題為西瓜、甜瓜和茄子新品種,從事研究科技人才12人。
醫療衛生
2011年末,黃許鎮有各級各類醫療衛生機構29個,其中門診部13個;病床98張,每千人擁有醫療床位1.6張,固定資產總值1000萬元。專業衛生人員156人,其中執業醫師49人,執業助理醫師24人,註冊護士13人。2011年,醫療機構(門診部以上)完成診療16萬人次。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參合率95.6%。
社會保障
2011年,黃許鎮城鎮最低生活保障戶數3033戶,人數4970人,支出870.8萬元,比上年增長124%,月人均146元,比上年增長1%;城市醫療救助1080人次,民政部門資助參加合作醫療380人次,共支出125.9萬元。農村最低生活保障戶數1060戶,人數1751人,支出136.6萬元,比上年增長95%,月人均65元,比上年增長6.5%;農村五保集中供養67人,農村五保分散供養138人,共支出58.7萬元。國家撫恤、補助各類優撫對象321人,撫恤事業費支出163萬元。敬老院1家,床位200張。年末參加新型農村社會養老保險2.73萬人,參保率83.8%。
基礎設施
● 郵政電信
2011年末,黃許鎮有郵政局1個,報紙、期刊累計發行1.9萬份(冊)。電信企業1家,服務網點3個;固定電話用戶5555戶,行動電話用戶7000戶,寬頻接入用戶3250戶。
● 能源
2011年,黃許鎮有天然氣管線140千米,供(加)氣站2個,天然氣用戶5000戶,其中工業用戶20戶,居民用戶4900戶,月燃氣平均用量90萬立方米。
● 給排水
2011年末,黃許鎮有自來水廠1座,鋪設幹線水管4千米,生產能力1萬噸/日,年居民生活用水26萬噸。

文化


名稱由來
黃許鎮地名因清雍正三年(1725年)春,一姓黃的布政使和一位姓許的按察使來川視察工作,沿蜀道入川,途中流行瘟疫,染病下榻綿陽鎮(今黃許鎮)南華宮,后因不治身亡。四川巡撫奏明朝廷,朝廷怕瘟疫流行禍及百姓,命就地安葬。清雍正六年(1728年)秋,為褒獎勤政而不幸身亡的兩位官員遂以二人的姓氏來命鎮名。

旅遊


文物古迹

綿竹古城遺址
綿竹古城遺址位於德陽市旌陽區黃許鎮北3公里綿遠河西岸台地,北距德陽市區北15公里,屬川西平原北部邊緣。中心位置在今四川省德陽市旌陽區黃許鎮龍安村和袁家鎮雙江村結合部。遺址東臨綿遠河,位於綿遠河西岸一級台地上,遺址中心海拔約534米。以龍安村“土將台”為中心的台地上曾發現大量文化層堆積。遺址於1986年文物普查時發現,命名為“土將台”遺址,1990年由德陽市市中區(旌陽區)公布為區級文物保護單位。2005年,德陽市公布為市級文物保護單位。2007年被四川省人民政府列為四川省省級文物保護單位。2019年10月10日升級為第八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 上庸長闕
上庸長闕,全名“漢故上庸司馬孟台神道碑”,是時任上庸長的司馬孟台死後,漢綿竹縣(旌陽區黃許鎮)的百姓為紀念其並教化後人而修建的功德碑。位於德陽市旌陽區黃許鎮三合村2組,當地人也稱為“漢高碑”“司馬孟台闕”。此石闕坐東朝西,佔地面積54平方米,陽面為陰刻隸書“上庸長”,陰面刻有虎頭鋪首、斗拱、負重力士等深浮雕。現存該闕,內為漢代石闕,外為清代磚龕,長2.8米,寬1.55米,通高5米,闕頂為廡殿式,頂脊有壽紋,四方翹角花草,具有考古學和藝術史價值。宋代時,這處漢闕就引起過金石學家關注,《隸釋》記載,右闕身上有“漢故上庸長司馬孟台墓道”十一字,左闕無載,早在宋代左闕就已毀塌了。上庸長闕於1956年和1980年經四川省人民政府兩次公布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

獲得榮譽


黃許鎮是四川省小城鎮建設試點鎮,德陽市統籌城鄉發展重點鎮,市、區統籌城鄉綜合配套改革試點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