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找到2條詞條名為德新鎮的結果 展開

德新鎮

四川省德陽市旌陽區轄鎮

德新鎮,隸屬於四川省德陽市旌陽區,地處德陽市旌陽區西北部,東與黃許鎮相鄰,南與孝感鎮接壤,西與孝泉鎮揚嘉鎮毗鄰,北與柏隆鎮為鄰。轄區總面積46.13平方千米。

歷史沿革


清末屬德陽縣從村五甲。
德新鎮
德新鎮
民國二十四年(1935年),設德新聯保。
民國二十九年(1940年),設德新鄉。
1956年1月,龍文鄉一至四村划入。
1958年9月,改黃許公社德新分社。
1968年10月,改德新公社。
1984年3月,公社改鄉。
1995年1月,鄉改鎮。
2005年11月,孟家鄉五四、文化、富貴3村划入。

行政區劃


2011年末,德新鎮轄場鎮1個居民委員會,長江、勝利、紅陽、新玉、星光、龍泉、富興、五星、文泉9個村民委員會;下設1個居民小組、150個村民小組。
截至2020年6月,德新鎮下轄1個社區和7個行政村:騰升社區、長江村、勝利村、紅陽村、新玉村、龍泉村、星光村和五星村,鎮人民政府駐德新場鎮星火幹道18號。

地理環境


德新鎮海拔525米,總耕地面積32442市畝,人均耕面積1.26市畝。地勢平坦,土壤以低鋁性母質發育的壤土和沙壤土為主,土壤肥沃。屬亞熱帶濕潤區,氣候溫和,雨量充沛,四季分明,光、溫、熱同季,多年平均氣溫16.8℃左右,多年平均降水量977.1毫米,全年無霜期271天,適宜多種動植物生長。有豐富的地下水資源,系人民渠都江堰自流灌溉區,農業盛產糧、油、菜、豬、禽、魚、果、桑等,主產水稻、小麥、油菜。境內有萬畝優質糧油生產

位置境域

德新鎮
德新鎮
德新鎮地處德陽市旌陽區西北部,東與黃許鎮相鄰,南與孝感鎮接壤,西與孝泉鎮、揚嘉鎮毗鄰,北與柏隆鎮為鄰。轄區東西最大距離7.1千米,南北最大距離10.5千米,轄區總面積46.13平方千米。示範園,食用菌基地2個,花卉基地1個,無公害商品豬生產專業村2個。

地形地貌

德新鎮地勢東北高、西南低,平均海拔520米。

氣候特徵

德新鎮屬亞熱帶季風濕潤氣候,其特點是氣候溫和,雨量較充沛,無霜期長,四季分明,大陸季風性氣候顯著,旱、澇、洪、寒潮氣候常有發生。多年平均氣溫16℃。無霜期年平均280天。年平均日照時數1250小時。年平均降水量980毫米。

水文

德新鎮水資源來源為境內降水和地下水。地下水資源系人民渠都江堰自流灌溉,轄區地下水距地表不足5米即可取水。由北而南有4條支渠(31、32、33和34支渠)42道民玲348口機電井可用於農業灌溉。

自然災害

德新鎮主要自然災害有乾旱、洪澇、風災、暴雨、雷擊、低溫、蟲災、地震、雹災等。2008年5月12日汶川特大地震中,死亡1人、重傷15人、輕傷29人,10789戶村(居)民住房受損,其中倒塌和嚴重危房4027戶,農業、工業、商貿流通業不同程度受損,直接經濟損失16億元。2008年6月5日晚,大暴風雨襲擊五星、星光2個村,受災直接損失2000萬元。

自然資源


德新鎮境內礦藏資源主要以天然氣為主。天然氣儲量豐富,是國家重點建設項目新場氣田所在地。2005年天然氣日產量為2.2萬立方米,並已探明儲量約300億立方米;境內有耕地面積37349畝;截至2011年末,德新鎮有農民住宅四旁樹木7萬株,林木覆蓋率21.4%。

資源

德新鎮淺層天然氣已探明儲量約1500億立方米,是國家重點建設項目新場氣田所在地,現已開採氣井216口,日出氣量210萬立方米。有專門的天然氣管理服務站,年輸供氣能力達1200萬立方米,工農業供氣管網可達轄區內每一角落,為各界朋友提供最佳的發展商機。
德新溫泉水為中石化天然氣開發的伴生水,源自地下4900米深、2.5億年前須家河組二段地層的海水,出口溫度高達93℃,礦化度高達120g/L,是至今為止我國水源最深、出口溫度最高、礦化度最高的溫泉,根據國家現行《天然礦泉水地質勘探規範》的指標要求,溫泉中富含的鍶、碘、鋇、鐵、偏硼酸、偏硅酸指標均達到了命名礦水濃度標準,其中鍶含量更是達到了的700mg/L,可謂世界罕見、全國獨有,該溫泉浴用可對創傷、糖尿病、銀屑病、慢性濕疹、皮膚瘙癢症、風濕性關節炎、通風、便秘、痔瘡、肥胖病、蕁麻疹、慢性支氣管炎等症有明顯療效,具有極高的經濟價值和使用價值

人口


2011年末,轄區總人口32017人,其中城鎮常住人口2041人,城鎮化率6.4%。另有流動人口1285人。總人口中,男性15871人,佔49.6%;女性16146人,佔50.4%;14歲以下3548人,佔11.1%;15—64歲24563人,佔76.7%;65歲以上3906人,佔12.2%。總人口中,以漢族為主,達31953人,佔99.8%。2011年,人口出生率8‰,人口死亡率7.2‰,人口自然增長率0.8‰。人口密度為每平方千米711人。
截至2017年末,德新鎮常住人口32485人。
截至2018年末,德新鎮戶籍人口32410人。
2021年7月12日,旌陽區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公報:截至2020年11月1日零時,德新鎮常住人口為23033人。

經濟


綜述

2011年,德新鎮財政總收入1258.8萬元,比上年增長64%。其中地方財政收入322萬元,比上年增長35%。從各主要稅種看,完成營業稅144萬元,增值稅90萬元,企業所得稅57.9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9143元,比上年增長20.9%。
截至2018年末,德新鎮有工業企業65個,其中規模以上10個,營業面積50平方米以上的綜合商店或超市11個。

農業

2011年,德新鎮農業總產值3.2億元,實現農業增加值1.9億元,佔全鎮地區生產總值的35%。
德新鎮糧食作物以水稻、小麥為主。2011年,生產糧食2.9萬噸,其中水稻2.2萬噸,小麥0.7萬噸。主要經濟作物油菜、蔬菜。2011年,油菜種植面積1.3萬畝,產量2607噸;蔬菜種植面積1.3萬畝,產量2.9萬噸,主要品種有蘿蔔、萵筍、豆類等。
德新鎮畜牧業以飼養生豬、兔、家禽為主。2011年,生豬飼養量5萬頭,年末存欄2萬頭;兔飼養量20萬隻,年末存欄4萬隻;家禽飼養量300萬羽,年末存欄87萬羽。
德新鎮漁業以養殖鯉魚、鯽魚為主。2011年,魚塘養殖面積40公頃,產量920噸,漁業總產值736萬元。
2011年,德新鎮有農業機械總動力3萬千瓦,其中大型拖拉機386台,收割機165台,脫粒機132台,農用運輸車259台。

工業

德新鎮以機械加工、玻璃製品、熱處理、柔制、鍛業為主。2011年,工業總產值9.4億元,實現工業增加值1.9億元,佔全鎮地區生產總值的36%。
2011年,德新鎮規模以上工業企業有8家,職工640人。

商業

2011年末,德新鎮有商業網點32個。2011年,社會商品銷售總額1.1億元,集貿市場2個。

金融業

2011年末,德新鎮境內金融機構各類存款餘額2.9億元,比上年增加4700萬元;各項貸款餘額1.7億元,比上年增加190萬元。

郵電業

2011年,德新鎮郵政業務收入30萬元;電信業務收入205萬元。

重點項目

1、西蜀泉鄉——九禾農莊新農村綜合體項目是市、區重點項目,已申報省重點項目。
德新鎮有40餘處天然泉眼分佈在各村落間,與人民渠、張家堰及其他不知名水系共同組成了德新得天獨厚的自然景觀資源,並形成了以泉眼為中心覆蓋全鎮,輻射周邊,以五郎泉、琵琶泉為核心泉眼的龐大泉水水系,其水源優良,流量充沛,富含多種礦物質,農耕歷史悠久,灌溉了萬畝良田,養育了代代德新兒女,也因此,德新擁有了德陽糧倉的美譽,完美的詮釋德陽——東方的布達佩斯這一美麗縮影。
德新鎮在打造西蜀泉鄉的構思中,以泉水水係為突破,現代農業產業園為驅動,巧妙利用泉水資源,連接並激活藏匿於鄉野濕地、草叢溪流中星羅棋布的獨立泉眼,在封閉式的泉水水系中培育無污染泉水灌溉區的內循環生態系統。將植被、時蔬、養殖、居住、道路、綠化、餐飲、田園、街道、鄉土等,融鑄成一個“上有青冥之高天,下有綠水之波瀾”的中國現代鄉土風情小鎮。再現“芳草鮮美,落英繽紛,土地平曠,屋舍儼然,阡陌交通,雞犬相聞”的原生態風土人情,景觀節點風格、材質多元化,通過各種創意材質的搭配使用,營造幽靜、夢幻、浪漫的小鎮空間。引五郎泉泉水入街,以泉水街區設計為核心,重點打造五郎泉、琵琶泉,進而連接全鎮其他泉水水系,形成封閉式泉水水系風情區,最終打造成為國家AAAA級風景區。
西蜀泉鄉建設以“西蜀泉鄉—九禾農莊現代生態產業綜合體”項目為核心,以生態開發為宗旨,由現代農業產業園區、新農村綜合體、特色文化商業街區三部分組成,以田園、鄉村、野趣為特色的集休閑娛樂度假、遊覽觀光、康療健身、教育學習、康體娛樂、會議商務、生態旅遊為一體的現代綠色生態示範園、綜合性鄉村旅遊目的地,最終提升為全區鄉村旅遊示範區、全區觀光農業示範區、全區統籌城鄉發展示範區。項目涵蓋了AAAA級休閑農業旅遊景區;康體養生度假溫泉酒店;生態農產品收儲加工基地;生態鄉村養生養老中心;鄉村體育公園;鄉村幼兒園等六大主要業態,項目總投資超6億元,項目共用地2000畝,其中,高科技農業產業園區投入佔地約1805畝,科研教育基地40畝、鄉村酒店40畝、特色商業街區佔地約80畝,康體養老中心30畝。以西蜀泉鄉為核心,把德新建設成能看得見山,戲得了水,留得住鄉愁的現代生態田園風情小鎮。
現已完成農房搬遷112戶,完成總任務的83﹪以上;新農村綜合體聚居點投資約3500萬元,於2014年8月全面開工,現有22棟房屋已進入主體施工,預計年底完成22棟主體建設工程;聚居點基礎設施配套工程(綠化、小區道路、配電房等)現已完成立項、設計、財評,相關建設手續正在辦理中,擬於12月進行建設;新農村綜合體道路投資1400萬元,現已完成道路基礎、橋樑、涵洞和雨污水管網建設,11月底進行路面工程建設,預計年底通車;項目區入口廣場和生態停車場於10月開建,遊客接待中心和智能溫室大棚主體框架已經基本完成;鄉村溫泉酒店於今年6月完成設計,現正在完善相關工地資料。
2、西蜀泉鄉—中國西海生態小鎮綜合體項目於7月26日舉行簽約儀式。2016年7月26日下午。區政府與四川聚凱融盛投資有限責任公司簽訂框架投資協議。擬充分利用德新鎮優質溫泉和冷泉資源,打造西蜀泉鄉—中國西海生態小鎮綜合體項目。擬打造成以生態開發為宗旨,由現代農業產業園區、新農村綜合體、特色文化商業街區三部分組成,集溫泉度假、康療健身、會議商務、生態旅遊等業態為一體的現代綠色生態示範園、綜合性鄉村旅遊目的地。項目計劃總投資50億元。
3、中京燃氣清潔能源回收與利用項目是區重點項目,該項目於2014年9月完成供地工作,項目辦公樓及附屬設施工程現已完工,2014年10月開始進行儲罐基礎建設,壓縮機等相關設備已經定製,預計在12月底可完成儲罐罐體建設,設備可進場安裝。
4、污水處理廠和污水收集主支管網建設項目是區重點項目,現已完成選址立項,排水專項規劃編製和評審,地形圖測繪和初步設計等工作,現正在完善征地資料和設計方案優化等工作。

交通運輸


2011年,德新鎮有縣道孝黃公路、新壽公路貫通境內;形成了鎮村通、村村通、村組通的水泥路交通網路。

社會事業


文體事業

2011年末,德新鎮有群眾文化廣場(騰升廣場)1個,鎮文化中心1個,文化站1個,村文化中心9個,文化大院10個;各類圖書室10個,藏書2萬冊,有秧歌、健身氣功、大鼓、老年樂隊各1支,健身舞隊12支,共計600餘人。
2011年末,德新鎮有學校運動場3個。7個村安裝了健身器材,經常參加體育活動的人員占常住人口的31%。
1997年德新鎮建成有線電視站,2005年有線電視自辦節目停辦,2009年改稱廣播電影電視站。2011年末,廣播實現村村通,有線電視用戶5600戶。

教育事業

2011年末,德新鎮有幼兒園2所,在園幼兒481人,專任教師22人;小學1所,在校生887人,專任教師48人,小學適齡兒童入學率100%;初中1所,在校生650人,專任教師51人,初中適齡人口入學率、小升初升學率、九年義務教育覆蓋率均達100%。

科技事業

2011年末,德新鎮有各類技術人員80人。雜交水稻Q優6號被省科協評為金橋工程優秀推廣項目。有珍稀食用菌、新場花卉、養雞、青年經紀人、興農葡萄種植等5個農技協會,會員421戶,年產值1.2億元,戶均純收入6.4萬元。

醫療衛生

2011年末,德新鎮有各級各類醫療衛生機構18個,其中門診部(所)3個;病床80張,固定資產總值1000萬元。專業衛生人員61人,其中執業醫師9人,執業助理醫師4人,註冊護士8人。2011年,醫療機構(門診部以上)完成診療3.3萬人次。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參合率96.7%。

社會保障

2011年,德新鎮城鎮最低生活保障戶數127戶,人數157人,支出24.1萬元,月人均128元;城市醫療救助314人次,民政部門資助參加合作醫療1235人次,共支出58.5萬元。農村最低生活保障戶數695戶,人數753人,支出54.2萬元,月人均60元;供養農村五保94人,支出48萬元。國家撫恤、補助各類優撫對象121人,撫恤事業費支出62萬元。敬老院1家,床位154張。社區服務設施10個。年末參加新型農村社會養老保險1.9萬人,參保率81%。

環境保護

2011年,德新鎮生活垃圾無害化處理率達100%;城鎮人均公園綠地面積7平方米,城鎮綠化覆蓋率達4.5%。
基礎設施
● 郵政電信
2011年末,德新鎮有郵政支局1個,報紙、期刊累計發行1500份(冊);電信企業1家,服務網點1個;電話交換機總容量1.2萬門,電話用戶普及率98%;行動電話用戶1萬戶;寬頻接入用戶1200戶。
● 能源
2011年,德新鎮有開採石油天然氣企業1家,日產天然氣200萬立方米。德新至青白江川化廠的地下輸氣線1條,年末已開採天然氣井343口。

基礎設施

德新鎮緊靠寶成鐵路、川陝公路、成綿高速公路,孝黃公路和德伍公路縱橫全境,市區3路、8路公交車直達本鎮,與各村水泥公路形成四通八的交通網路。有35KV變電站1座,首期容量達16000千伏安,有線電視覆蓋率達49%,有線廣播覆蓋率達100%。程式控制電話使用普及率達92%,無線行動電話全部開通,具備計算機聯網能力。境內95%以上的城鎮居民和30%的農戶已用上天然氣。城鎮建成區面積3.8平方公里,城鎮居民6680人。水、電、氣供應功能完備,設施齊全,有幼稚園3所,中心小學2所,初級中學1所,有配套的教學設施和一流的師資力量。公立醫院兩所,私家診所3所。轄三鎮的金融,郵電總部處於繁華街市,業務遍及全國各地。商品流通,店鋪林立,市場貿易頻繁。餐飲娛樂等服務行業尤為發達,社會治安環境良好。2014年人飲工程整體移交並實現公司化管理,新建通組道路3.5公里,道路拓寬改造2.8公里,新修溝渠近90公里,新建場鎮LED路燈24盞。完成了2個文化院壩、2個婦女兒童之家、1個文化站的建設。

歷史文化


名稱由來

德新鎮地名因原德新下場柵門上有清光緒時所立“德新場”木匾得名。

榮譽稱號


2020年7月,全國愛國衛生運動委員會重新確認國家衛生城市(區)和國家衛生鄉鎮(縣城),德新鎮為國家衛生鄉鎮。
2020年11月20日,德新鎮獲全國文明村鎮稱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