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找到3條詞條名為民間藝術之鄉的結果 展開

民間藝術之鄉

民間藝術之鄉

民間藝術之鄉是吳川十大名片之一,吳川文化源遠流長,民間藝術豐富多彩,歷史悠久。有飄色、泥塑、花橋、牌樓、花塔、舞貔貅、舞龍、舞獅、舞二真、舞六將、長笛、陶鼓、八音、山歌、木魚、木偶等,其中,飄色、泥塑、花橋以其精、巧、奇被稱為“吳川三絕”。

藝鄉概述


吳川元宵每年的慶賞活動必定少不了製作和搭建飄色、泥塑、花橋,吳川民間藝術“三絕”早已聞名中外,2000年,文化部命名吳川市梅菉鎮為“中國民間藝術之鄉”。

民間藝術


飄色

飄色
飄色
吳川飄色源於晚清,由原民間“轉色”、“櫃色”演變而成“飄色”,傳承有梅菉、黃坡等多個譜系。吳川飄色造型各異,風格新穎,車板上的多個故事人物由一根隱蔽的“色梗”巧妙支撐,飄然欲飛,新奇驚險,被譽為“隱蔽的藝術”和“東方飄浮藝術”。吳川飄色早已聞名中外,曾多次應邀參加中央電視台和北京、香港以及各省、市的藝術巡遊,成為吳川民間藝術的一個閃亮的品牌。

泥塑

泥塑
泥塑
吳川泥塑始於唐代,原是當地陶工歡度節慶的手工技藝。至明代某年元宵,村民怨恨朝政腐敗,故用泥塑醜婦諷刺,並於節后推毀,稱“逐泥鬼,迎吉祥”。工藝流程為塑、刻、捏、彩、飾。手工精美,色艷傳神,造型多取材於民間故事傳奇、諧趣或神話人物等。現又出現“水上彩塑”和“電動彩塑”等,更加流光溢彩,美不勝收,具有民俗性與文史研究價值。吳川泥塑流傳千載,長盛不衰,每年元宵節上百套泥塑異彩紛呈,如顆顆明珠鑲嵌梅城。吳川泥塑製作很有群眾基礎,有一大批能工巧匠曾多次到北京、上海、杭州、昆明、海南、廣州、深圳、湛江等地製作展示。吳川是聞名全國的泥塑之鄉。

花橋

花橋
花橋
過去花橋由吳川城區梅菉隔海橋裝飾而成,現在則改用鑒江上的江心島橋搭建,橋上點綴得花團錦簇,燈火輝煌。橋門龍蟠鳳翦,兩側鮮花爭艷鬥麗,詩畫、書法點綴,花燈、彩旗交輝相映水中,是天河?是燈海?任人聯想,供人玩賞。元宵之夜,男女老少傾城而出逛花橋,因為傳說行花橋可以行好運,可以發財添丁。